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作为北京文化符号的老北京小吃

在近些年商业大潮的裹挟之下

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提及此,不禁一丝惆怅涌上心头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著名散文家梁实秋,曾客居台湾,时至晚年时期,最令他魂牵梦萦的居然是那热气腾腾、浓浓的、酸酸的豆汁儿~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果子干、青酱肉、羊霜肠、豌豆黄、烫面饺儿、苏造肉...这些名字,您熟悉哪个?哪些是你吃过的?如今,时过境迁,还能吃到哪个?

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那些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老北京小吃吧~

炸肉火烧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炸肉火烧,是老北京人最喜欢的一种清真小吃。在制法上,回民和汉民有别,馅料不同,各具特色。清真肉火烧以烫面为皮,以折边、抻长后盘为圆形;而汉民则不用烫面,包馅后呈桃形,再按成扁圆形。下锅炸制后,外酥内软,汁多味美,黄酱浓郁,肉馅非常滑嫩。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据相关史料记载,伊斯兰教的真主对油炸食品颇为偏爱,所以清真少数民族最擅长做油炸食品,比如,炸回头、炸饹馇、炸三角等等。种类繁多,并且荤、素、甜、咸俱全,吃起来就是第一个字儿:香!!!

打面仓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早些年,打面仓属于官府小吃,其实说白了,就是升级版的驴打滚。因为打面仓,是用熟芝麻代替了驴打滚的黄豆面,用煎炸取代了驴打滚的蒸制,所以整体的口味,会也更香、更好吃!官府里,在春节的时候都会吃,所以叫“打面仓”,还有年年高的寓意,更有“仓也满,粮也多”的这层吉祥之意~

果子干儿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夏天里肯定少不了各种的小甜品,果子干儿是首选。早年间老北京都是用冷饮挑子挑出来卖的。做法是将杏干、桃浦、柿饼,用温水泡出果味,再用天然冰冰镇。摆盘时上面再放一片薄薄的鲜莲藕片儿,酸甜爽口。现在就在富华斋还能买得到~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从前,果子干儿在京城的果子店多有出售,走街串巷的小贩们,手持两只铜冰盏贩卖,过去称这些小贩是“打冰盏儿”的~

京八件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此“京八件”非彼“京八件”,这是指宫里的“吃儿”。“京八件”是从清宫里流传出来的,“八件”寓意:“福、禄、寿、喜、吉、庆、有、余”,是老北京人礼尚往来的首选礼品。在宫廷里,“八件”分为三大类:头行、破皮和酥皮。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而我们常见的“京八件”,最普遍的是“酥皮八件”。“京八件”又叫“大八件”,即是八种形状、口味不同的京味糕点,为清宫廷御膳房始创,流传至民间,以枣泥、青梅、葡萄干、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盐等八种原料为馅,用油、水和面做皮,以皮包馅,烘烤而成。

冰碗儿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冰碗儿,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之一,曾是什刹海荷花市场特有的应季消夏鲜品。把果藕(白花藕)切片、去芯鲜莲蓬子、鲜菱角、鲜鸡头米(芡实)、核桃、红杏用天然冰,冰镇后掺在一起,再放入煮好冰好的冰糖水中,有时还会放入两三片山楂糕。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入口清香,冰凉爽口,暑热尽消。这种“什锦水果冰盘”,老北京大饭庄子均在开宴前后为客人敬奉在席面上,很受欢迎。

甑糕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甑糕小吃历史悠久,北京甑糕用的器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中国就发明了一种器物叫“鬲”(gé),有点像扎啤杯,底下有三足,点上火用来煮肉,上面又置了一个像屉一样带盖的陶器,这个东西就叫做“甑”。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北京的甑糕,用的甑是木制或是竹制的,尺寸相当小,底下有小洞,上面盖帽。制作时,用的不是糯米,而是大米:把大米粉碎拌湿成大米干浆置入甑中,旺火蒸之。现在,牛街伊宝家用的去核大枣,料给的也足,糯米香透了,中间的豆子也粉糯的深得我爱!每天新鲜蒸一笼,据说下午去晚了,就买不到了~

蒸而炸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老北京的蒸而炸,是用素食——“西葫芦、小香菜、胡椒面儿、醋、蒜、油儿又白搭”,用黄酱拌馅,再撒上点儿熟芝麻,包成饺子型。卖“蒸而炸”的小贩先在家蒸好后,卖时现炸加热。炸的时候油位要高,半煎半炸,炸出来表面布满珍珠状的小泡,表明这“蒸而炸”非常酥,吃一口非常好,非常香。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传说中蒸而炸,还叫蒸食炸,现在基本已经绝迹,简单来说可以理解成先蒸后炸的北京盒子,每道工序稍有变化,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口味儿~

羊霜肠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羊霜肠是北京回族的一道传统名吃,一般做这种食物,羊肠必须得用醋、精盐来回揉搓均匀,反复用清水洗净,这样才能彻底清除异味儿。这种小吃,颜色呈乳白,味道鲜嫩,很适合作为冬季滋补佳品食用。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那会儿,小贩们吆喝的嗓门总是那么响亮,一声「羊肚开锅!」整条胡同都听得真真儿的,伴随着的还有那股子鲜香的味道,一并飘进了各家各户。如今,羊霜肠却逐渐消失了,也只有去一些清真食堂,才能吃得到了~

苏造肉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苏造肉,是由清宫传出的做法。用多种中药和香料配合,有开胃健脾之功。烹制时,着重于文火煨焖。其汤很浓,很鲜,肉也很酥烂绵软,糯香柔韧,老少皆宜,确实别具一格,吃了还想吃,回味无穷,念念不忘。搭配着火烧同时,胃里暖暖的。如今的卤煮小肠就源于它,然而可惜的是苏造肉的身影,却再难寻觅。

炸三角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炸三角,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主要有素馅儿和荤馅儿两种。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都一处的炸三角,外焦里绵,量大多汁。吃这种小吃也是要讲究时令的,譬如春季的时候,要吃韭菜馅儿的,到了夏季,则吃扁豆馅儿的,这样才最美味。如今,炸三角在胡同小巷已再难寻见,只有少数的老北京人会在自家制作,招待客人食用。

吊炉烧饼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老式吊炉由炭火灶、饼铛、吊炉三部分组成:四排单砖支撑着一个泥灶,铁饼铛镶进灶膛里,房顶上悬一根铁链拴着俗称老虎头的吊炉,现在已不用多年!烘烤吊炉烧饼时,上面吊炉内燃起明火,下面炉灶内施以暗火,上烤下烘,不一会儿烧饼就出炉了。外皮酥脆,内部柔软,一面粘满焦黄的芝麻。几个烧饼,再来一碗甜浆粥,就是最平民又美味的早餐。

杏仁茶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在北京早点摊儿上,卖杏仁茶的小贩有很多。那会儿,民间有句顺口溜:“说茶不茶可当茶,早点不能离开它,这是当年老北京们对杏仁茶的赞许。杏仁茶,是用好稻米磨成面,放进锅内用水去熬,中间会放入磨碎了的当年新鲜的干杏仁,熬熟后就成了灰白色的杏仁茶。喝到嘴里一种带有杏味的清香,提神醒脑,回味无穷。

荷叶粥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早年间,每逢夏季,什刹海等地就卖荷叶粥了。想喝纯正的荷叶粥,那得采摘刚刚离开水面的青嫩荷叶,用大米和小米熬制,待快熟时加入适量白糖再继续熬制,再将荷叶盖在粥上面,盖上锅盖。粥成后,把荷叶挑出,满屋清香。烦躁的夏日,喝上一碗荷叶粥,解暑减肥又赏心悦目,丝丝清凉~

烂肉面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那时候,烂肉不仅有猪肉,还有牛羊肉、驴肉、狗肉等,烂肉不是成块儿的好肉,而是一些下脚料,因此,价钱非常便宜,是穷人解馋的“开心丸”。话剧《茶馆》中,裕泰茶馆就卖烂肉面。烂肉面在旧京的“二荤铺”和饭摊儿、茶馆里都有卖,相当于今日的牛肉面。

芸豆饼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芸豆饼自然是芸豆做的,却不是用火烙的,而是先把芸豆用清水泡,到一定时间再用大铁锅煮,把豆煮软,然后用锅蒸,此时芸豆变为扁圆形,非常软,放在盆内推车出售。吃在嘴里松软豆香,而且物美价廉,深受民间老幼喜欢。

拨鱼儿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拨鱼儿,是老北京的地道面食。一头圆一头尖,长得有点儿像蝌蚪,老北京还管它叫“娃鱼”、“蛤蟆骨朵儿”。最简单的吃法就是点上酱油、醋,还可以加上芥末、辣椒油等调味,吃在嘴里会带着凉气儿,是老北京消夏去暑的最爱。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拨鱼儿在市面上少见了。

螺丝转儿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是一种面食,外皮是一根根极细的面丝,一碰即酥,是北京很有特色的风味面食之一,属于寒食十三绝中的一绝,因其形似螺丝而得名的。它是用发面抻成细条,再加上麻酱、油、盐、花椒、茴香等料,盘成如螺丝状,经烤而熟的,属于饼类的一种。上好的螺丝转儿丝匀、不乱、底正、色泽棕黄,闻之酥香,食之松软,皮干香酥,特别香!

红白玻璃粉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其实,这玻璃粉使用的是藕粉或洋粉,熬成浓汤状,冷却后成固体。一般都是白色的,加点红色素就是红色的。售卖时,会将红白玻璃粉各一坨放在一个玻璃器皿中,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非常鲜艳。冰镇后更好吃,一般在小吃店、干果铺会有售,常吆喝“败火润喉的玻璃粉呦!”沿这碗边儿来一口,凉甜滑润、非常爽口。

老豆腐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老豆腐,作为老北京小吃,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老豆腐用“盐卤”点卤的豆浆,凝固后质地老韧,颇似豆腐,所以称之“老豆腐”。吃老豆腐,要配多种作料,通常有韭菜花儿、酱油、辣椒油、和好的咸芝麻酱,要是再点几滴香油就更好吃了。

麻豆腐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麻豆腐,特色小吃,平民美食。是将绿豆加水磨粉后,经发酵后滤去上层液体状的豆汁,而残留下的絮状绿豆渣。烹制方法是加羊尾巴油(羊尾巴上主要是肥肉)、红辣椒、青豆(或黄豆)、雪里蕻一起炒,味道微酸,是一道老北京的家常菜。

这些老北京小吃,现在已经消失或者即将消失!

时至今日

很多正宗的老北京小吃正在逐渐走向没落

甚至已经消亡了

只剩下些许的几家百年老号

这着实叫人唏嘘不已

有时间赶紧去街头巷尾找找

看看是否还能觅到这些老味道

否则,就真的再也吃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