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創新藥呼之欲出!自研+全球掃貨,中國創新真的崛起了?

毫無疑問,創新藥已經成為所有醫藥投資機構的標配,產業政策對於創新藥的支持是一大動因。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日,A股醫藥生物類(申銀萬國醫藥生物板塊)275家上市公司(除千山藥業外)已全部發布2017年年報。其中,205家研發投入均較上年有所增長,其中增速超過100%的企業有13家。

在205家研發投入較同期有所增長的企業中,增速超過100%的企業有13家,增速在50%-100%之間的,有31家企業;增速在20%-50%的企業共84家;增速低於20%的企業有74家。此外,26家企業2017年的研發費用支出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超10%。

不可否認,醫藥企業在研發投入對於企業重要性的認識上正在逐漸加強。但橫向對比來看,中國製藥企業的研發投入與全球大型藥企來說仍有較大差距,而縱向來看,能夠支持有規模且系統性的研發也僅集中在龍頭企業,中國醫藥行業的整體研發水平還需提升。

一批創新藥呼之欲出!自研+全球掃貨,中國創新真的崛起了?

把脈中國創新藥

4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其中明確提出從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

對於跨國藥企來說,這無疑是進一步打開了降價空間,同時加快更多創新藥進入中國市場。而對於本土企業來說,特別是存在競品關係的仿製藥企業來說,未來在價格上會承受更大壓力,與原研產品的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但同時,這一舉措也將加速創新藥進口上市,並且促使國內創新藥企業更快發展。自2015年藥審改革以來,中國的創新藥發展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創新藥發展進入了史無前例的利好時期。

根據興業證券報告《變革之下,路在何方—創新藥行業深度研究之一》,中國創新藥企的發展路徑,總體來說分為:由大型仿製藥企業向創新升級的A 模式,生而創新的研發驅動型小型biotech 藥企的B 模式,C 模式則為通過併購整合初創型生物技術公司或者license in新藥品種切入行業的上市公司。

中國的創新藥研發可以分四步走,首先從“仿製”轉型為“創新”,即從研製“me-too”做起;第二步是“me-better”,圍繞原NCE 結構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雖然有結構上仿的特點,但更有創造其自身獨特優勢的地方;第三步是“best-in-class”(BIC),是“me-better”裡更強的一個;第四步就是“first-in-class”(FIC)藥物,即全新化合物,同時靶點也是新的,此類藥物研發風險極高,但成功者也是有不少,獲得諾貝爾獎的青蒿素就屬於此類。

從新藥申報數量上來看,2017年呈現大幅增長,這與從2015年開始的藥審改革不無關係。而從具體分類來看,化學藥仍是創新藥的主要來源,但生物類藥物增長迅速。

“在中國最有發展前途的是健康領域,健康領域最有發展前途的是醫藥領域,醫藥領域最有發展前途的是生物製藥。”這是投資人眼中中國醫藥產業發展的前景。

Evaluatepharma數據顯示,目前抗體藥物佔整個生物技術藥物市場份額40%左右,並且市場份額還在繼續增長,預計到2022年全球抗體藥物的銷售額將達到1708億美元,在生物技術藥中的比例將上升至52%。

2017年,《華爾街日報》刊發報道稱中國崛起為生物技術藥物強國。文章指出,中國正崛起為生物技術藥物這類重要新藥的主要生產國,這引起一些全球大型藥企的注意。“10年前中國甚至不在生物科技領域關注範圍之內,但現在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

文章即刻在業內引起熱議,中國究竟是否真的已經崛起為“生物技術強國”?2018年6月29日,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主辦,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發起與戰略合作單位,E藥經理人雜誌承辦的2018浦江醫藥健康產融創新發展峰會上,業界多位重量級專家將現場解讀中國生物醫藥研發現狀並把脈中國創新藥發展,如何才能突破瓶頸,成為世界級新藥。

一批創新藥呼之欲出!自研+全球掃貨,中國創新真的崛起了?

中國資本攪動全球市場

硅谷全球數據研究機構PitchBook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在前三個月中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向美國私人生物技術公司投入了14億美元,約佔這些公司在同期籌集的全部資金(37億美元)的40%。而一年前的前三個月,中國資金僅在這一行業投入1.255億美元,僅佔這些公司同期獲得資金總額的7%。

一方面,中國政策如今限制“走出去”資金流入外國房地產和賭博等行業,鼓勵進入對“中國製造2025”有幫助的創新型產業;另一方面,一些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因此有了更多選擇,並將此視為進入廣大中國醫療市場的戰略機會。

不僅是在全球市場,中國投融資市場中,醫藥領域同樣表現搶眼。

據整理統計: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醫藥產業投融資年報》數據蒐集時間週期),中國醫藥投融資市場上共發生VC/PE投資615起,所披露的金額總計達到444.49億元,均為歷年來之最。前三甲中,生物技術的投資數量為176起,已披露金額達138.82億元,金額佔比達31.23%;醫療器械的投資數量為136起,已披露金額達107.7億元,金額佔比為24.23%;醫療服務的投資數量為147起,已披露金額達92.68億元,金額佔比為20.85%。

毫無疑問,創新藥已經成為所有醫藥投資機構的標配,產業政策對於創新藥的支持是一大動因。往前看,恆瑞、貝達、康弘的自主創新藥獲批並實現商業上的成功,是創新藥產業的起點;而目前,國內一批在研的自主創新藥進入臨床後期,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陸續獲批上市,密集收穫期也將開啟國內創新藥的高潮。

另一方面,國內自主創新藥的質量在逐年提升,以“全球新”這樣一個維度來衡量,國內創新藥產業正處於一個爆發前夜。2018年我們很有可能迎來第一個在美國拿到NDA許可上市的中國自主創新藥,例如天士力、綠葉。

此外,再鼎醫藥被美國納斯達克所接受,也印證了在中國投創新藥這一條路是走得通的,類似的還包括百濟神州以及萬春藥業的上市。尤其是百濟神州於2017年7月份同製藥巨頭新基達成高達百億元的戰略合作,並接手新基中國的運營,更是讓投資人看到了新一代“中概股”的未來發展。而貝達藥業在A股的成功上市,則讓投資人看到了退出的可能。


由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主辦,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發起與戰略合作單位,E藥經理人雜誌承辦,醫藥導報作為媒體支持單位的2018浦江醫藥健康產融創新發展峰會(以下簡稱“浦江會”)將於2018年6月29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會議中將揭曉促進以企業為技術創新主體推動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的方法論。

2018浦江會將在秉承2017年首屆規格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升級。本屆浦江會將聚集更多高質量的創新項目,涉及腫瘤免疫、基因治療、人工智能、精神/神經等熱門研究領域。此外,大會還將邀請國內外頂級生物醫藥領域專家,著名金融投資機構負責人,以及優秀醫藥企業家等,聚焦研產融創新發展熱點領域話題進行交流探討。

一批創新藥呼之欲出!自研+全球掃貨,中國創新真的崛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