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乾定增到大宗交易 高瓴資本強勢"掃貨"

2020年2月14日,證監會發布正式新規,放鬆創業板再融資的條件。期間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劇了一些上市公司現金流壓力。在新政策和疫情兩相結合之下催生出了上市公司再融資熱潮,並呈現出一些新變化,比如參與定增的PE機構"頭部化"趨勢、一二級機構紛紛跑步進場等典型特徵。

參與定增PE機構的"頭部化"趨勢,在高瓴資本身上最為典型。這家全球知名、橫跨一二級市場的大機構,自去年以來就頻頻在資本市場賺足了眼球和腰包。

在2月14日證監會的再融資新政剛剛下發的那個週末,高瓴資本就以8折包乾了凱萊英23億元定增,成為凱萊英本次擬發行股份唯一認購方。由於是再融資新政首單,且參與定增的機構來頭著實不小,這筆定增交易吸引了市場足夠多的的目光。據筆者瞭解,作為頭部PE的高瓴資本,很早就搭建了專門的定增業務團隊,經過近幾年來的歷練,在投研、產品、市場等各環節的人員配備都已經比較成熟。因此,再融資新規落地後的高瓴迅速出手,看似突然其實是水到渠成。

事實上,這並不是高瓴資本首次以定增的方式參股上市公司。在更早前,高瓴資本還耗巨資以定增方式入股大牛股愛爾眼科,並且在去年再次以戰投身份加碼愛爾眼科股票。而與高瓴一同入股愛爾眼科的這筆交易中,還包括同樣堪稱世界級戰略投資機構的Temasek Fullerton Alpha Pte. Ltd(淡馬錫全資子公司)。

除了類似高瓴資本在紛紛加快分食定增市場的盛宴外,本地一些知名機構也對定增市場鉚足了勁。基石資本有關負責人日前在接受採訪時就透露,基石資本一直在定增市場耕耘,累計管理資產規模達60億,基金產品20多個,管理經驗豐富、業績良好,現在也已開始籌備一批新的定增基金。

與此同時,諸如興全基金、睿遠基金這樣一些頭部公募基金也在這一輪新的上市公司定增熱潮中表現搶眼,包圓定增份額的並不鮮見。

不過,頭部PE機構加碼定增參與力度的行為更值得期待。一定程度上說,當前背景下,PE頭部機構掘金定增市場可謂天時地利。政策鼓勵已不用多說,這是最大的先決條件。至於地利,首先是資金實力,在這個充斥著資本寒冬氣息的經濟週期裡,一方面是中小企業的嗷嗷待哺,一方面則是投資機構中有餘糧的也不多,頭部機構的資金優勢在此時最為明顯。過去兩年,受再融資政策收緊影響,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終止定增,通過增發的融資比重大幅下降。與此同時,股權質押成為不少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資方式,上市公司大規模商譽減值風險顯著增加。不得不說,當下與頭部PE機構合作是上市公司緩解資金壓力的最好選擇,而再融資新政的鬆綁也恰恰讓頭部機構對參與定增有了足夠的吸引力。其次十分關鍵的是頭部機構的多維賦能實力,諸如高瓴、淡馬錫這樣一級市場知名投資機構,通常本身對產業和公司就有更深刻的理解,在項目價值判斷以及幫助企業發展上,相比單純的資金支持有更大資源整合實力和動力,換句話說他們帶來的不單單只是錢。以高瓴資本入駐凱萊英為例,定增後高瓴資本成為公司持股5%以上的戰略股東,凱萊英依託自身在創新藥服務領域積累的技術、經驗、產能和平臺體系,為高瓴資本及其相關方投資的創新藥公司提供高質量的CMC研發和生產服務;另一方面,高瓴資本依託在全球創新藥市場的投資佈局,積極推動公司顯著提升服務創新藥公司的廣度和深度,並在核酸、生物藥CDMO、以及創新藥臨床研究服務等公司新業務領域開展深入戰略合作。業內對這場聯姻一直看好,認為凱萊英優秀的CDMO服務能力與高瓴在創新藥領域的投資形成互補,具備廣泛的潛在合作機遇。

定增就好比機構和上市公司聯姻,正確的時間,遇到合適的人才會有最好的結果。有理由相信,在新政策的引導下,尤其是隨著高瓴等機構紛紛入場的"示範效應",這場由頭部機構引領的上市定增熱潮會越來越廣泛和長遠,也備受各方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