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政治家與《資治通鑑》,一本權謀書,更是政治智慧書

毛澤東說:“有人說,搞政治,離不開歷史知識。還有人說,離不開權術,離不開陰謀。甚至還有人說,搞政治就是搗鬼。我想送這些人一句話,不過不是我說的,我是借花獻佛。那是魯迅先生說的,‘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歷代政治家與《資治通鑑》,一本權謀書,更是政治智慧書

宋徽宗是個書生皇帝,可是在蔡京的蠱惑下,這個才情風流的書生對《通鑑》也是很側目。而最終的結果是,趙佶穿著青衣,到金國去給人家皇帝倒酒,算是史來身分最尊貴的僕人,而死後屍體被人熬做燈油,又是最為悽慘的皇帝。他歸為臣俘,金國給的他的最後官爵是“昏德公”,兒子欽宗是“重昏侯”,這一對父子皇帝確實夠昏。趙佶在北方的冰天雪地裡回憶起汴京的生活,於是有“九葉鴻基一旦休,猖狂不聽直臣謀。甘心萬里為降虜,故國悲涼玉殿秋。”和當年“故國三千里”的李煜,差可媲美。可惜一切都晚了,也枉費了司馬光的一番心思。

歷代政治家與《資治通鑑》,一本權謀書,更是政治智慧書

朱熹

自南宋朱熹的《通鑑綱目》一出,至元、明兩朝,罕有習《通鑑》者。但明朝的張居正是個異數,他不但自己喜歡《通鑑》,還親自給年幼的神宗皇帝講《通鑑》,使得成年後的神宗皇帝每每想到這個嚴厲的啟蒙老師,又畏又恨,愛恨交加,於是師生十年的結果是,在張居正死後不久,神宗便抄了張居正的家,其子張敬修被逼自殺,張居正也險被開棺戮屍。而歷史竟如此的相似,司馬光的身後也險遭此“待遇”。

歷代政治家與《資治通鑑》,一本權謀書,更是政治智慧書

唐國強飾張居正

康熙皇帝之文韜武略自不必說,他一生好讀書也見載於史冊,並不亞於一般閒坐小窗讀經史的書生。閻崇年先生說,“康熙讀《大學》(1753字)、《中庸》(3567字)、《論語》(15876字)、《孟子》(35261字),合計56457個字,都能唸誦120遍、背誦120遍,直至老年,還能背誦。康熙帝終生讀書,手不釋卷,直至老年,好學不輟。康熙帝是一位學習型的皇帝。”

歷代政治家與《資治通鑑》,一本權謀書,更是政治智慧書

陳道明飾康熙皇帝

康熙尤其喜歡讀《通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月,將《資治通鑑》、《資治通鑑綱目》、《綱目大全》三部編年體史書通讀,硃筆圈點,做出批註,達107則。經此精讀,他讀出心得,決定將《資治通鑑綱目》翻成滿文,讓滿族王公大臣們也學習學習。康熙不但親自校對、註疏譯本,還親自作序:

朕躬親裁定,為之疏解,務期曉暢無遺,歸於至當而後止。立有課程,自元旦以至歲除,未嘗有一日之間,即巡幸所至,亦必以卷帙自隨,迄今三年有餘,全集告峻,將鋟梓頒行。

可見康熙對是書的重視。雖然康熙更多地在讀朱子的《綱目》,但正是在當政者的影響及清初一些大學者,如顧炎武、王夫子的倡議下,《資治通鑑》才又獲得學者的重視,重歸顯學,成為六經之下不刊之經典。清中期的曾國藩可是一個人物,這不用我說。他所處的時代也不見得好,內憂外患,太平天國正在造反呢。曾國藩與一干人等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一生對《通鑑》情有獨鍾,其政治智慧更多的來自《通鑑》。曾國藩曾編有《經史百家雜鈔》一書,其中選《通鑑》文十一篇,差不多都是《通鑑》裡有關戰事的描寫。

毛澤東好《通鑑》亦成一段史話了。少年的毛澤接觸《通鑑》是受私塾老師毛麓鐘的影響,毛澤東稱他為二伯,最初點讀的是《綱鑑易知錄》,時間在1910年,爾後的數十年戎馬生涯中,毛澤東未嘗忘卻此書,反倒是越讀越勤,“自幼到老,嗜之不厭”。據說,他先後看過《通鑑》有十七次之多,那可是三百多萬字的鉅著,加上胡三省的音注,共約六百多萬字,其對《通鑑》的痴迷可見一般。

歷代政治家與《資治通鑑》,一本權謀書,更是政治智慧書

中華書局二十冊精裝版

1954年冬,毛澤東對史學家吳晗說:“《資治通鑑》這部書寫得好,儘管立場觀點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但敘事有法,歷代興衰治亂本末畢具,我們可以批判地讀這部書藉以熟悉歷史事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晚年的毛澤東不無惋惜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這可是一部難得的好書噢,恐怕現在是最後一遍了,不是不想讀,而是沒有時間了。”

毛澤東戲言《左傳》是小的“相砍書”,《通鑑》是大的相砍書。不過,毛澤東接著又說了一句:

有人說,搞政治,離不開歷史知識。還有人說,離不開權術,離不開陰謀。甚至還有人說,搞政治就是搗鬼。我想送這些人一句話,不過不是我說的,我是借花獻佛。那是魯迅先生說的,‘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這真是個至理明言,讀書至此,有豁然之感,彷彿艱難的通過“一線天”,眼前即是一馬平川的山河本色。

感謝大家關注“鳴原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