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的阎崇年教授为什么会被打?

大清今天要完了吗


阎崇年是非常知名的清史专家、满学家,因为对清朝历史以及满学有着很深的造诣,所以他就任了北京满学会的会长,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学者,但是因为在《百家讲坛》中非常良好的表现以及学识,他很快受到了很多历史爱好者的欢迎热捧,他也因此转身一变成为了名气颇大的明星学者。


阎崇年被打事件始末

阎崇年被打是在好几年前的事情,那时是2008年10月5日,那天正风和日丽,天气看起来是那么的明朗,为了推广自己的书籍,阎崇年特意来到了无锡的新华书店,在这里召开了新书签售会,给自己的读者们签售书籍。

阎崇年当时的精神面貌很好,虽然已有74岁了,但精神却如同50多岁的人一样,非常焕发。


正在他给一名读者签好名,然后准备给下一名读者签名的时候,那名读者突然猛地朝阎崇年凑了上去,趁周围人没反应过来时,那名读者手起手落、然后再度手起手落,朝着阎崇年的脸上连扇了两巴掌,把当时正带着笑意的阎崇年打得都有些蒙了起来,不知道眼前这个读者为什么要对自己动手。

而周围的工作人员在看到阎崇年被打之后,他们赶紧制服了那名打人者,而在混乱过程中,在人群外有一名年轻人为刚刚那名打人者叫好了起来,他情绪激动地在旁边叫道:打得好!

打人者名叫黄海清,在打了阎崇年之后,他被警察带走了,然后拘留了15天、罚了1000块。


黄海清打阎崇年的原因

因为这次打人事件引起的风波非常大,在当时的社会中造成了很大的热议,所以有记者特意赶去询问了黄海清,询问了他为什么要对一个70多岁、风烛残年的老学者动手,在记者的询问下,黄海清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他说之所以自己会对阎崇年动手,其实最主要就是理念的问题,是关于清朝的认知理念。

阎崇年是清史专家,在解读清朝历史的时候,总是无法避免表露出对清朝赞扬态度的,或许在他自己看来这些言论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是在黄海清这类年轻人听来,却犹外的刺耳。


他一一跟记者说起了自己不同意阎崇年过度美化清朝的言论,在这众多言论中,他觉得自己最无法接受的就是阎崇年对扬州十日大屠杀的肯定。

扬州10日是在清朝入关后,因为抵抗激烈而在扬州实行的一次惨烈屠杀,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在屠杀过后,人们收敛扬州尸骨的时候,一共收敛到了大大小小八十万人的骸骨,在黄海清看来,扬州10日是一场绝对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惨剧,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原谅的历史事实。

无处释放怒火的黄海清最终选择了野蛮

为此黄海清曾数次试图寻找途径想向阎崇年发出自己的拮问,跟他讨论一番自己对扬州10日的看法以及反驳在他看来阎崇年错误的价值观。



不过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没有什么影响力的普通人,他数次的交流请求最后无不一一石牛入海,不见了踪迹。

正是这种求而不见的境况以及强烈想要反驳阎崇年观点的渴望,渐渐的,王海清走到了一个极端,最后他动用了脱离文明的手段,在阎崇年的签售会上动用了暴力,给予了阎崇年人身上的伤害。

虽然在学术上,野蛮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推崇,但是这件事情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就在各界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在人们的讨论中,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认同黄海清观点的,那就是不否认清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但是对于清朝存在的很多问题,却不能因为没否定其历史地位,就把其当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谴责的仍旧保持谴责,该批判的仍旧要保持批判,对扬州10日大屠杀这样的惨烈案件,自然更是不能避免谴责的。

通过最后引发的种种后果,黄海清在表达自己的目的上,他是成功的,但是在为人处事上,他却显得有些失败了,不过对于此事他从未改变自己的态度,对于人们对他的谴责,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后悔!


所以说这就是阎崇年被打的原因,最主要的根本就是阎崇年和黄海清在观点上有了冲突,在黄海清强烈不同意阎崇年观点的时候,因为地位、身份相距过大,他找不到一个可以反驳阎崇年观点的机会,所以才铤而走险、撕破文明动用了野蛮的力量。


孤客生


阎崇年是文化人,事后也就此揭过了。假如打了前段时间热议的那导演和明星,估计打人者不死也得脱层皮吧。打人者黄海清拘留15天,罚款1000元,据说还很不平。他庆幸吧,他只是打了不屑于争斗的文化人,打一个带保镖的导演或明星,估计需要躺着出去了!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阎崇年,清史专家,满学会会长、北京“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百家论坛》著名主讲人。

★阎崇年当年被黄海清“掌掴”事件回顾:

阎崇年的很多论述,包括皇太极对明朝的掳掠、多尔衮的“剃发易服”,*八旗兵在“扬州三日”的大屠杀;都有粉饰清朝、替满人说好话、为清朝皇帝说好话的倾向。

黄海清极为不认同他的“清粉”论调,多次寻找与他辩论的机会。但是阎崇年教授,不知道是看不起人?还是不愿意辩论?某次讲座上对黄海清的问题不予理会,他盼望的讲座之后的“三小时辩论”也没达成。黄海清为了跟他辩论,甚至将电话打到【百家讲坛】,但是一直都未能如愿。

2008年,阎崇年无锡新书签售会时,黄海波买了一本书后,接近阎崇年,准备抛出几个问题与阎崇年辩论。正好前面一位买书者问了阎崇年“如何看待袁崇焕?”的问题,阎崇年没有给予回应。黄海清想起之前的种种,怒从中来,甩出两个耳光。

其实,阎崇年的“美化清朝倾向”的观点,早就被好多人抨击,但是没见过他回应。他或许认为只有清史领域的大专家、大学者才有资格跟他讨论吧。

但是黄海清认为,既然你在公众媒体宣扬你的观点,就有义务接受公众质疑,并且有义务对质疑予以回应。当时的某媒体的网络调查“阎崇年该不该打?”,该打的支持率高达90%以上。看来阎崇年“粉清”言论,还有对质疑置之不理的“傲慢”姿态,的确犯了众怒。

★现在再来客观讨论“阎崇年该不该打?”

我倒是想起了民国时期的一桩“轰动一时”的历史官司。

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中,认为南宋的军队,包括岳飞军队的战斗力很差,军纪败坏,骄兵悍将。认为南宋的议和是比较好的选择,剪除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军阀也是正确的措施。

吕思勉的观点引起轩然大波,著名报人龚德柏认为岳飞是国魂、是民族精神的代表。龚德柏认为吕思勉“诋毁民族英雄岳飞,就是危害国家”,并且“以破坏国家偶像罪”将吕思勉告上法院。虽然官司不了了之,但是后续版本《白话本国史》中,吕思勉不得不做了一些删改。

相似的案例,都是不同观点的激烈交锋,不同的人处理手段,和最后的结果,却是很大的不一样。

我认为,可以质疑,可以辩驳。或许因为身份地位差别,没法站在一个平台上面对面辩论。但是用拳头来解决“学术争论”,绝对不是文化人、文明人该做的事!

你有不同见解,可以辩论;人家不跟你面对面辩论,你可以发表著作反驳,也可以在网上发表你的观点;你要真有那本事,就写一个“清朝那些事儿”,让你的观点火爆全国,压过阎崇年的观点。但是黄海清选择的是“打人”?!

你说你连几篇像样的帖子也写不出来?你说你没有完整读完一本历史著作?你说你的历史知识来源于网上?说《明史》你没读过!聊《清实录》你没见过!提到肃慎、挹娄、勿吉、靺鞨这些的传承关系,估计你也是一脸蒙逼?你怪阎崇年不跟你辩论?人家专业研究清朝50年,怎么跟你辩论?来一次“对牛弹琴”的闹剧?

从心理学分析:黄海清“打人”事件,学术观点只是引子,其实他更多的是“感觉人家不屑回应他”,有种“被人家看不起”的感觉,自尊心受挫带来的恼羞成怒。更因为他面对的是文绉绉的老人,打架方面有心理优势。

假如,阎崇年有着“拳王泰森”一样的体格和拳头,他还敢动手吗?假如阎崇年是黑社会老大,他还敢动手吗?假如打了阎崇年,会被阉割成太监,诛连九族,他还敢动手吗?

说白了,就是打人的违法成本太低,大不了罚个千儿八百块钱,最多两周拘留,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他可以出口恶气,顺便借着这事炒作出名一把,何乐而不为?

网上好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还喊着支持“打人”。中国人的素质真的如鲁迅说的,那样低劣不堪吗?当年的“保钓砸车事件”中,西安那位拿钢锁砸倒日系车主的人,他是真的在“爱国”吗?这位打历史专家的人,他真的也是在“爱国”吗?

很多人,嘴上口口声声向往“自由、民主”,脑子里装着的还是偏激、狭隘与专制,手上干着跟“文字狱”一样的事。越文明的国度,国民对待不同观点越是宽容和包容;越是愚昧的国度,国民越是见不得不同思想。从小学到大学,20多年的思想政治课程,也没有把你教导成道德模范,一些人的几个讲座就能引导你不爱国了?

现在的愤青,见不得有人探讨岳飞事迹是否真实,说什么“清粉”分裂民族的 “阴谋论”,——有这样想法的,是多么不自信的国家和民族啊!只会让人感到可悲可叹。唐朝出了20多位大胡子老外做宰相、成千上万的外国人在中国做官,这才是泱泱大国该有的气度和自信。中华民族什么时候没有自信到这样的地步了?!

有位哲人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国家给了人们言论自由的权利,我尊重你的“言论自由”,你也要尊重别人的“说话权利”。

假如你认为他的言论危害社会、毒害青少年,你可以一纸诉状告到法院,告他“伪造历史、传播谣言”或者告他“危害公共安全、反人类”。这是你的自由,也是你的权利。但是对老者、学者动手,只能体现你的无知、愚昧和暴力。


尔朱少帅


先来看看他的个人经历:

这个人被打的始末其实很简单,他讲述的满清历史中,盲目的夸张了满族人的意图,认为满足当初屠杀汉人是合理合法的,为的是统一。曾经为了留头发的事情,当初江阴地区的汉族人群起抵抗,但是被打压了,并进行了屠杀。整个城市就剩50多人。而这个教授竟然睁着眼睛说,这是为了平稳。可见其视生命如草芥。


所以,一个小伙子觉得他基本的历史常识有问题,就约他一起pk历史知识,没曾想,堂堂的教授竟然临阵逃脱了。不应战,这就让人觉得教授的品行有问题了。最后小伙子在签售会上,一大巴掌给了这个教授,让他清醒一点。


历史不要胡说八道。不要觉得自己写了两本书,就可以随便乱说。不要觉得自己有了头衔,就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老王侦查记



这个问题问得就有意思了,了解阎崇年的人想必都看过他在百家讲坛里对清朝历史的精彩讲说,不管别人听后有什么感受,反正我是被深深吸引了。被打事件其实已经过去几年了,既然现在又提及这个问题。那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


2008年10月5日,阎崇年在无锡新华书店签名售书时遭到一青年男子掌掴,引发社会争议。


这一举动,不仅让阎崇年非常吃惊,连大众也在纷纷议论阎老先生被打的前因后果,其实,要追究被打的原因,还要从打人者的认知入手:


一、认为他歪曲事实,吹捧满清


其实,阎崇年作为北京社会科学院的满学研究所研究员,也是北京满学会会长,他是饱读诗书几十载,他经历过中国的苦难岁月,现已经是八十来岁的老人了,不管什么时段他仍孜孜不倦地专研历史,特别是研究了几十年的清史。


他利用在北京的先天优势,博览了清史各方书籍与文献,并出版了多部著作,如《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等,可以说在史学界同行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并且也带动了大家学习历史的热潮,这股热潮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被他的讲解或者他出品的书籍吸引,也有了群众的支持。



可是,越是受追捧的人,越容易出现纰漏,特别是讲说历史知识,免不了会对历史事实加入客观分析或者进行主观探讨。凭心而论,即使最有威望的史学家也不可能对古今中外所有的历史问题全知全懂吧,但因为他在百家讲坛里面讲到:“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是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文化有冲突。”


继而提到“扬州十日”就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这件事让打人者黄海清初次对阎有了不满,他觉得阎的言语有失偏颇,忽视了满清的侵虐本性带来的恶果。并期望有一天能和阎崇年进行辩论。


二、一家之言,缺乏与群众的交流


听完讲座的黄海清对阎崇年的观点有异议,所以想找个机会同阎辩论。有一次,黄海清在阎崇年的签售会上碰到了阎崇年,准备有机会与他进行思想的碰撞,阎崇年答应签售会完后再交流,结果阎崇年用忙碌回话并没有给他辩论的机会。不管是真的忙碌还是觉得黄不符合辩论条件,反正当面辩论没有成功。自此,黄就有了第二次的不愉快经历。


三、认为他孤傲,不认同他的学说导致矛盾大爆发


阎崇年曾经公开在媒体说过,想要和他辩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这三条开门砖听起来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但在阎看来只有站在同等频道上才有辩解的意义。


黄海清刚好不符合这些条件,他认为开出这样条件的人无疑既傲慢而狭隘,既不谦虚,又不平等,有失学者风范。所以他没等到阎崇年许诺的所谓“3个小时的辩论。”最终导致矛盾的大爆发。


现在回到话题中阎崇年为什么会被打,该不该打事件上来。


有人说他有着满族血统,他的所有言论不公正;有人认为他性格孤傲,辩解的条件不合理,明显就是一家之言;其实不管什么原因,在文明时代,打人总归是不对的,何况是一位老人,就像现在的校园暴力,看不惯就打,这难道不是欺负人。小孩子在别人面前永远表现出真实的一面,而阎崇年也自有自己的看法自由吧,再加上电视节目在时间上和性质上也终究不能把知识讲的十分明细不是吗?

至少在百家讲坛讲到康熙大帝时,阎崇年从国际对比的视角,对康熙的成长经历、丰功伟绩、日常生活、遗憾缺失等一一进行阐述,那样鲜活的讲解,也只有阎崇年能做到不是吗?如果对他的学说和为人不满意,我想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解决,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已,有失偏颇的地方,望谅解,我能想到的也就是以和为贵。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问题的原点:我们该如何评价满清政权。

我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学生,我认为从思想史的角度看,由满清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取代明朝,是中国的一大损失。理由有二:

第一,满清政权钳制了中国人的思想。

虽然钳制思想是封建王朝的通病,但这一病症在清朝尤为严重。满清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在文化和思想上不自信,因此大力推行独裁统治。如剃发易服、大屠杀、大兴文字狱等等。

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当时的读书人全去研究训诂考据等小学,以至于清朝没有出过大思想家、哲学家。明朝虽然推行程朱理学,但是还出了王阳明这位大哲学家,影响深远。

有些人赞扬清朝皇帝勤政,但是在封建时代,勤政也意味着独裁。明朝皇帝确实怠政荒逸,但这也意味着相对自由的风气。所以明朝的大臣敢怼皇帝,清朝的大臣只敢磕头。

第二,满清加剧了中华文明的封闭。

中国本就有华夷之辨,认为华夏代表着文明,夷狄代表着野蛮。满清以夷狄入中国,所以格外注重华夷之辨,以标榜自己的华夏身份。所以面对西方文明,清朝统治阶层妄自尊大,不肯开眼看世界。

明末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很多士大夫积极拥抱西方文化,吸取其中的进步因素,甚至很多儒士信了基督教。而清末很多士大夫在中国屡屡挨打的情况下,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肯清醒,郭嵩焘出使英国,被很多人骂为汉奸。

因此,我认为清朝不应该被过度吹捧。

但是另一方面,我发现网上很多所谓的“阎崇年语录”,都是断章取义,甚至是捏造的。比如很多人说,阎崇年把扬州十日说成是文化融合的表现,我在网上搜到了原文,出自他的一次演讲:

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的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问题有冲突。扬州十日都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康熙朝注意了这个问题,学习儒家的学说,尊重汉族的文化传统。

注意这句话:“扬州十日都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这显然是一个病句,可能是记录的人写错了。很多人据此认为阎崇年说扬州十日是文化融合。但是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阎的意思显然是“扬州十日是这些文化冲突的表现”,而不是文化融合。

至于阎崇年具体的种种观点,我不是历史专业的,不好评价。

最后我想说,阎崇年不论说了什么,无论你多么反对他的观点,都不应该打人。我们批评满清,并非因为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而是因为它的很多措施是反人类、反文明的。比如文字狱是用暴力钳制思想,这是逆文明的潮流而动。而

掌掴阎崇年,同样是用暴力钳制思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梦露居士


阎崇年被打的原因很让人震惊,据说是因为打人者黄海清不认同阎崇年的史观及言论。



这件事我认为需要一分为二辩证的来看待。首先阎崇年作为公众人物在公共场合发布疑似有辱汉人的言论,这是值得引起舆论质疑的。

其次,阎崇年的史观及言论是否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呢?甭管是历史专家还是普通老百姓,每个人也都能拥有自己的史观与言论自由,因为观点不同而强加暴力的确有点极端了。

毋庸置疑阎崇年是一位忠实的清粉,也是专门研究清史的历史专家,我本人也听过他的讲坛和看过他的文集,对他深厚的清史研究功底表示肯定与敬佩。



至于争议言论我认为也应该辩证理性的来看待。就比如阎崇年说:“文化融合发展,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是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文化有冲突,扬州十日就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

这句话直接字面理解却有给“扬州十日”洗白的嫌疑,但是仔细品咂的确也有其客观的成分。战争也是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历代封建王朝的更迭属于自然结果,不应赋予过多的主观意念,而是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是纳兰轩若,欢迎互动交流)


纳兰轩若


打人的这哥们叫黄海清,因为一巴掌获得了15天的行政拘留,后来记者采访他:

记:你看过很多阎崇年的讲座或书吗?

黄:看过一些百家讲坛,但没看全,因为看不下去。他的书,我不会去看,也同样看不下去。

记:你读过哪些史书或史料?

黄:我没有多少时间专门买书读,很多知识都是从网上学习的。

当天为了能接近阎崇年,他在现场买了阎崇年的一本《明亡清兴六十年》的下集,“因为这一本最便宜,26块钱。你不买一本他的书,你就没办法接近他,所以我挑了本最便宜的。”

他的历史知识来源于网上,打阎崇年很可能就是因为看了网上流传的一个东西叫阎崇年语录。

这些语录有的来自他的讲座,有的来自媒体对他的采访,有的则不知来源。

这份语录中有些比较激进的说辞比方说:

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

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

清军入关更多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语录有的是根据阎崇年的讲座,采访加工出来的,有的则是有人原创加进去的,有真有假,假的看起来就都像真的了。


比方说网上曾经盛传的阎崇年写的《满江红·清帝逊位100周年祭》,就不知道是哪位大神的手笔,阎崇年说自己从不写诗。


阎崇年曾否认说这份语录是假的,有较真的人翻遍他的讲座采访来证明这份语录有的话是他说的,有真有假真真假假让人难以辨析,但是,信的真信了,怒的真怒了。

这些言论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有的人在网上口诛笔伐,但是有的人就付诸暴力行动了。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满独分子阎崇年遭掌掴后,阎崇年除了做过一次所谓的“澄清”之外,再不露面,蹊跷可疑。而当我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回味之后,就会发现更多的谜团已经浮出水面。

阎崇年“正说清史”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正说清史”?

阎崇年有什么背景?

网上流传的阎崇年语录是真是假?阎为什么至今不追究?

阎崇年总结的努尔哈赤十大功绩有何深意?

主流史学家和政府的态度如何?

效仿百家讲坛,本文也来试着揭密“阎崇年疑案”,不纠缠阎崇年观点的正误,本文只是对其思维的角度、动机做一番探究。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好的答案。

一、何为阎的“正说清史”?就是以清遗的立场“说清史”

何谓“正说清史”?阎崇年的所谓“正说清史”,就是站在满清统治者的立场,谈满洲的兴起、征服和兴衰史。所以在他眼中满洲统治者没有罪,最多不过是过错,而这个过只是不能让满清统治长治久安,延续万年之过。

就以他曾指责过的多尔衮为例,阎崇年说:“其(按:指多尔衮)过概括为“六过”,即“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逋逃”,注意:这六条在阎崇年眼里不是暴 /政,而是弊政,如何弊呢?“扰乱社会秩序,破坏中原经济,挫伤汉人情感,带来严重后果。”扬州十日呢,阎评论道“多尔衮违背皇太极对汉人的政策,杀人过多,是其重大错误。”究竟是什么重大错误?什么严重后果呢?阎接着说道:“200多年后,辛亥革命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就是对这些政策的不满与反抗。” 无论是屠杀也好,弊政也好,在阎嘴里都不是罪而是“过”,其所以是“过”,是因为日后被狭隘的汉民族主义利用,导致满清政权被推翻。

为什么阎说是弊政而不是暴行或者说是暴 /政,还荒谬的把屠杀说成是文化冲突。原因还是从他的心态说起,以他的遗民心态,杀不杀人、杀人多少不重要、无辜百姓是否遭殃也不重要。满清政权巩固不巩固,能不能流传万世才重要,他所提的满清统治者的这些错误,是统治方法、策略方法不当的错误。他从来不肯讲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大屠杀之类的暴行。提到扬州十日的危害,他认为这次屠杀不好,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后来成了孙中山发动“反满革命”的借口,埋下了祸根,不划算。然而,对于康熙平定三番之乱,杀吴三桂而牵连数十万人,阎崇年就百倍赞赏了,他称赞康熙英明,斩草除根,做得好、做得对。

如果不信,可以再去读读阎崇年总结的多尔衮的六大功绩,更是从奠基满清政权角度来谈其功劳。对于满清政权的闭关锁国,闭塞民智,阎崇年的看法更是另类,他遗憾的是满清政权丧失了图强维新的八次机遇。

从这个理由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阎崇年为什么从来不痛斥努尔哈赤的暴行,比如他说:“他也有错误,也有缺点,晚年也犯了很多的错误,譬如说强行从辽西迁民到辽东,譬如说屠杀了一些汉族的儒生,譬如说占了汉人些房子,譬如说实行“计丁授田”,占了些汉人的地等等,但是我们要历史地看这些事情,既看到努尔哈赤有错误的一面,也要看到努尔哈赤有功绩的一面。”

从来没有人把屠杀说成是错误而不是罪行,这不是什么轻描淡写的问题,这和日本右翼把侵略中国,南京大屠杀说成是进入,说成是“和谐共荣”并无区别。

阎崇年以一个满清遗民的心态看待历史,处处维护满清统治者,当你们看到他痛骂道光丧权辱国时,千万不要误解了,在阎看来,从满清爱新/觉/罗家族来看,道光就是一个败家子。他为满清政权从此一蹶不振而痛苦。鸦片战争,他痛惜的是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毁,竟然为此而流泪。

我们奇怪的看到“清十二帝”当中,最有讲头的溥仪,阎崇年却很少讲,溥仪这个搞分裂的卖国贼,在满清遗民看来是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心可鉴。溥仪在东北搞满洲国14年,是不得不掩口的禁区。当然满独成事后,他当然可以再改过来把那段历史加进去。

二、何为阎的“正说清史”?就是以满洲人立场重建“国史”

或许人们对阎崇年的称颂的清廷十大贡献,觉得很怪异。比如阎所称的这条“创制满洲文字。”根本不像一个历史学家的总结。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满洲人的立场来理解,各种疑惑就会迎刃而解。再结合阎崇年吹嘘的努尔哈赤的十大贡献,综合领会,“阎说满洲史”就暴露无疑了。

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评价《清廷十二帝正说》,对阎崇年吹嘘努尔哈赤进行所谓的社会改革“计丁授田”和“编庄”提出质疑:“所谓“计丁授田”,并非真正实行“均田”。努尔哈赤进入辽东後,将该地区因战争而荒芜的无主地,首先分别授给各驻守当地的八旗满洲贵族及其士卒,而在战争中被掳的大批汉人,一在其满洲王公贵族包括将官之家为奴,一在其庄园-拖克索,供其役使。连清人也承认:“国初时,浮掠辽沈之民,悉为满臣奴隶。”(《啸亭杂录》)”。

所谓“编庄”,规定汉满人合居一处,要同吃、同住、同耕。实行此“三同”,满人为汉人所供养,汉人备受欺淩,直接被与之“三同”的满人所剥削。编入此庄的汉人成丁就成了他们的奴隶,因不堪忍受奴役,故引发大批庄丁逃亡。这证明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後,推行民族奴役的政策:编入此庄的汉人成丁就成了他们的奴隶,因不堪忍受奴役,故引发大批庄丁逃亡。正如《清太宗实录》所载,满洲大臣直白:“昔太祖(努尔哈赤)诛戮汉人,抚养满洲。”连清太宗也说过:“我国将士向来骚扰辽东民人。”一个先进的辽东地区,行此落後的制度,这哪里是“推进社会改革”?作者称:努尔哈赤制定了“民族和解政策”。看看事实,哪里有“和解”?努尔哈赤晚年,民族矛盾尖锐,到处都有汉人的反

抗,国势岌岌可危。”

李治亭说:“更为离奇的莫过於说:“迁都渖阳後”,“渖阳及辽河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得到全面开发与迅速发展”,还“带动了东北地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这是事实吗?自努尔哈赤发动对明战争以来,辽东、辽西先後辟为战场,努尔哈赤每攻下一城,必屠城杀 戮与抢掠,撤走时毁城,夷为平地,如抚顺、清河、开原、铁岭、广宁等,都变成一座座废墟!……在作者的笔下,辽河流域,一片光明,和平安宁。如此歪曲历史,莫此为甚!”

作者不顾历史事实,把战争残破的经济说成是“全面开发”、“迅速发展”,甚至奉努尔哈赤为“近代辽河流域、沈海区域经济”开发的“创始者”!这是作者的又一大“发现”?简直是闻所未闻之奇事!”

李治亭所言,自称治学严谨的阎崇年不可能不知道,那么,阎崇年何以得出如此古怪的结论,唯一的解释就是:努尔哈赤联合蒙古,满蒙联盟,在沈阳及辽河地区分裂割据建国,共同奴役被掠汉人,如果站在满洲建国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那么努尔哈赤顺理成章就成了实行社会改革、民族和解和全面开发经济,“近代辽河流域、沈海区域经济”的“创始者”!。在阎崇年赞赏的努尔哈赤满洲国之内,汉人非国民,本在满洲之外,怎能掺乎进努尔哈赤的社会改革,民族和解。

阎崇年对康熙赞颂道“康熙对臣民强调要实行‘仁爱’。仁爱’是儒家基本的政治理念。康熙继承了儒家为政‘仁爱’的理念,并在施政过程中加以实践。”然而,事实却是老百姓饱受康熙暴 /政之苦,就以“禁海迁界”而言,当时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这哪里有一点仁爱的影子。对于吴三桂等汉人政敌,康熙则是斩尽杀绝,免留祸患。 康熙仁爱吗?如果这种“仁爱”只是针对满洲人而言,那又的确是事实。比如康熙对有篡位野心的鳌拜擒获后宽大处理,免死禁锢。

何为康熙之仁慈?对满洲人来说,对满清贵族来说,这康熙怎么可能不仁呢?而中国老百姓又何曾在“仁慈”的范围之内呢?

又比如:中国的朝代兴替总是旧朝代灭亡之后才是新朝代的开始,史学界通例的换代是旧朝代统治被推翻,新朝代建立全国性政权才开始,秦、汉、三国,以下到元、明,新旧更替都是同年。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兴起。如果一个朝代灭亡,新朝代并没有建立,出现的是分裂状态那才另说。而阎崇年一批清史专家却不按这个规则,将清廷从1616年建立后金割据政权算起,而不是从1644年明朝灭亡,满清定都北京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什么这样?这只能让人怀疑他们是从满洲国史的角度看待满清这段历史,而不是从中国历史的角度看清廷。

再者,既然阎崇年把满清定为296年,努尔哈赤父子东北分裂割据也算作清代,凭什么不把溥仪在东北裂国也算作满清,建的都是满洲国,一脉相承。既然阎崇年认为不应该称“张勋复辟”而是“溥仪复辟”,这样说来阎更在乎的是名分而非实际。那么为什么又不敢明说伪满洲国就是清代之延续,为什么不揭密伪满洲国时代的明君溥仪。

在耳光事件爆发前,大汉之风曾问阎崇年:“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几乎都打着均贫富的旗号,为何满清时期打的旗号却是反清复明?康熙、雍正、乾隆等人均称自己非中国人,你如何解释?慈禧保满清不保中国,你如何解释?”对此,阎崇年以三个条件作为门槛,拒之门外。

阎崇年利用央视不是讲学而是布道,是布满洲复国之道。当然不允许质询和讨论。也无法回答大汉之风这样的问题。他的所谓三个条件,完全是借口,李治亭满足他三个条件,又何曾见他答复呢?

三、与满独网站明暗表里,遥相呼应

一些满族论坛,号召学习犹太人,以建立“满族自治区”为目标,在站内都自称自己是满洲人。“满洲”既是族名也是地名,还是“国名”。对于不明真相的外人而言,很容易就被他们蒙骗,认为“满族”等于“满洲族”,但是就他们在论坛上发言所自称的满洲人而言,绝对是有后两层意思在内。是区别中国人而存在的另一个民族,另一个国家。

早在05年前,阎崇年就和鼓吹满独的某网站勾勾搭搭,该网站曾登过其站长和阎崇年的合影还有题词。该网站以鼓吹满独为宗旨,该网站曾经赫然列着“犹太民族,以色列国研究”板块,“设立满族自治区”板块,主题是“满洲人的论坛”。宣称:“我们走的一小步,就是满洲民族走的一大步”。意图昭昭。这样一个网站,收罗了一大批满独分子,他们把阎当作精神领袖。该网站因为宣传满独过于赤裸裸,在07年一度被国家关闭。重开后,态度隐蔽了不少,但是搞满独的目标仍然没有改变。

而阎也曾在公开场合号召学习以色列,学习犹太人,与其遥相呼应。

满洲民运人士额尔登布曾写诗讴歌阎崇年。

赞美史学家阎崇年先生!

文曲精英阎崇年,宏扬正史热空前。

诸皇勤奋为华夏,列祖功勋比泰山。

开土拓疆羞汉帝,修文讲武唱春天。

江山一统行仁孝,浩荡清风满世间。

四、难以澄清的“网络流言”

有网友发现搜狐网公布的所谓的“人合”、“天合”、“地合”、“己合”几首复辟满洲的反诗,本是额尔登布的杰作。虽托名阎崇年,也正符合阎崇年满清兴起的所谓“四合”论调, 其中一首还登在搜狐邀请阎做《中国古都北京》讲演首页上,这些东西至今还在。

百年耻辱刻悬刀,称我蛮胡恨不消。

扩地开疆因圣祖,荣华建国赖清廷。

八旗铁骥还激烈,满族雄心未动摇。

经济复兴需努力!龙旌指日满天飘。

这些都来自于读书频道“阎崇年作客搜狐” (2008年01月22日 )

其中一首 “人合”写道:

铜琶铁板众歌清,振满兴华龙卷风。

洗脑柔如刀剃发,旗服温替武屠城。

图强广友新三贵,为国勤师老范生。

凡我族人须努力,钱神护佑筑天京。

其中,还有一段故意歪曲引用《晶报》的报道,阎说:“我刚录完的一讲《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谈到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其中有一次就掳掠“人牲97万头”,把中原百姓与牲口放在一起计算。这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喜剧:民族融和,康乾盛世。”

阎在《晶报》是这样说的:“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这几首反诗,包括这些疯狂言论,之后并没有引起媒体关注引起反弹。得寸进尺,4月24日,更恶毒的言论出现在官方网站大河网上。

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

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

清军入关更多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禁海策和闭关令是有明显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这维持了意识形态的稳定。

满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中国人永恒的骄傲,原因有三:首先,它促进了民族融合,否则,中国还是单纯的汉本位国家,这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是有阻碍的;其次,它传趁了中国文化,否则,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将遭受灭顶之灾;最后,它保持了社会稳定,否则中国人口基数和经济资源将大大流失。

请不要侮辱我们的满清,否则是侮辱我们自己!我们不能对不起先人,而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遗志!

……

举报 |这些引起极大争议的痴语,的确难以想象出自一个公众人物,但也难以想象两家权威网站先后会以同样的方式嫁祸于人。既便阎崇年真是遭人陷害而误登,但更不可思议的是:长久以来,阎崇年对此却不去追究和更正,类似的语言在鼓吹满洲意识的满洲人论坛上却不鲜见。造成一种事实就是阎在故意纵容这些言论以他的名义散布。如果不是因为挨了一记掌掴,阎崇年永远不会去澄清“这些谣言”。


回忆还是要忘记




阎崇年这顿耳光挨得不冤。

2008年10月5日,阎崇年到无锡新华书店进行现场签售活动,签售活动是作家们与粉丝展开互动或者强化粉丝粘性的利器,当然钱也照赚。当时,阎崇年正高高兴兴地给读者签着名,忽然冲出个男人,对着阎崇年的老脸“啪啪啪”地扇了耳光。所有人都被这幕惊住了,阎崇年也懵了,不过他很快又恢复了镇定,然后继续签名。

在“阎崇年被掌掴”事件发生后,迅速引发了热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件事?阎崇年作为名声在外的历史学家难道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



阎崇年被打是因为他的“口无遮拦”。

我们看看阎崇年是什么来头,知名历史学家,曾是《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应该是很厉害的清史专家了。但是,我们也不要被他的头衔吓倒,这年头谁还没做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事?专家们做的更多。但是,专家代表着现今的所谓权威,却不意味着绝对。

回到正题,我们继续说阎崇年的事,阎崇年被打正是由他所阐述的清史史学观点引发。



一、对待满清的态度。

清朝的皇帝没有暴君,没有昏君,也没有怠君。

阎崇年过分吹嘘满清,尤爱为努尔哈赤代言,他曾经颇有感触地写到:“我同努尔哈赤心灵相通五十多年了。”阎崇年这话显然已经将自己摆在了与努尔哈赤的同等位置,所谓的“心灵相通”也是在说努尔哈赤的行为他是万分赞同,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可以将努尔哈赤夸得天地失色,称赞努尔哈赤是伟大君主。

努尔哈赤造反这事可以理解,他成功了,阎崇年崇拜他夸他也可以理解,但是,是否是努尔哈赤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所做的事都应该被肯定?所犯过的错误都应该被刻意忽略?满清所犯下的错误又是否值得被原谅?



二、对于民族融合的阐述。

皇太极五次带兵杀入关内,有一次掳掠“人牲97万头”,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阎崇年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姓姚的教授说过的话,汉朝对待匈奴太过于残酷。这两人的观点是不是很有趣?同样是民族融合,汉朝叫残酷没人性,满清叫理所应当值得被理解。事实上,如果他真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的话,这件事绝对是悲剧,根本不存在什么悲喜难说。

战争虽然是民族融合的捷径,但是战争过后的屠杀,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有失人道主义的行为真的可以用“难说”两个字轻描淡写吗?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现在这片土地上只有汉。民族融合永远不可能是利用简单的血腥手段达成的,因为那叫奴役,不叫融合。



三、对于文化融合的阐述。

文化融合发展: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的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问题有冲突。扬州十日都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

阎崇年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易服强行说成是简单的文化冲突,这是在有意地美化清朝的血腥镇压,如果这事放在汉人王朝,早不知道被他们这些专家喷成什么样了,也许会是那位姚教授所说的“残酷”。再说了,蒙古草原文化和满洲牧猎文化什么时候融合了?满清与蒙古的文化融合便没有冲突了?清朝是对蒙古进行了有效统治,但是说没有问题没有冲突就是无稽之谈。

此外,满清入主中原从本质上而言也许根本谈不上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相互促进的过程,但是满清所谓的“文化”对于汉文化而言意味着什么?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理论或许挺适合解释这场所谓的“民族融合”。



今天姑且说这几点,但是也足以反映出阎崇年对满清的过分美化,脑残小说和清宫剧美化便罢,他作为知名的具有较强史学观导向的历史学家也为了这么点利益便罔顾史实,实该被打。

因为怒者没有办法与他说理,他作为“权威”更不会接受“蝼蚁”的挑战和挑衅,所以怒者只能在签售现场动手。

最后,历史应该怎么说?

等等……

我不是专家,这个问题不要问我。


吾与吾国


阎崇年,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研清史,头顶无数名誉头衔。


2008年10月5日,阎崇年在江苏无锡举行读者见面会,推售他所撰写的书籍《康熙大帝》等,在为读者签名期间,突然遭到一年轻男子接连掌掴。

作为历史学家,在早已有了历史文献公论下,由此发挥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理念无可厚非,是并不代表着可以无视历史,毫无边际。

原因无非以下几种:

阎崇年对清朝的过分吹捧,满清入关大肆屠杀的美化(满清入关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屠城式屠杀?数十年时间,中原人口由5100余万人降到1900余万人,2/3人口消失,著名的扬州十日等反人类屠杀到他口中成为文化融合??);


“文字狱”的升华(赫赫有名的清朝文字狱,绝无仅有的恐怖程度仅仅论为维护清王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剃发易服的另类解读(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将努尔哈赤这样的“强盗头”赞作伟大君主,违反了人类发展进步规律。

如今清入主中原后的大肆屠杀、闭关锁国、镇压革命、割地赔款、卖国求荣等国耻之事网上飞传,而阎的颇为过分抬高清朝的解读言论自然而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长此以往冲突肯定无法避免。



而且,打人者黄海清曾几次试图与阎崇年沟通均无果,更是加深了矛盾。

正视历史,尊重历史。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