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最近清宮劇真的是大火,《延禧攻略》正在爆紅,馬上一個《如懿傳》也要熱映。在這些清宮戲中,宮裡的妃子們各個都是珠光寶氣的,雖然有非物質遺產絨花做頭飾,但翡翠頭飾和首飾、器具也少不了。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如懿傳

但真正的清皇宮只會更奢華,翡翠可以做成蓋碗和玉盤,都不帶眨眼心疼的,那讓我們來欣賞一下真正的清宮舊藏翡翠器吧。

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翡翠器大致分為九類:陳設、器皿、配飾、冊寶、祭法、神像、文玩、用具、鑲嵌等。翡翠作為一種新玉料多用於生活用品,其中也有涉及到宮廷典章制度,如用作朝珠、翎管、寶璽等,但都未能進入大典和祭祀場合,極少用於冊寶、祭法、神像等涉及朝廷尊嚴的典章制度方面。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翡翠的在清宮的地位和作用。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玉白菜,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館65萬件文物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這棵"翠玉白菜"了。

這棵白菜與真白菜一樣大小,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釐米 ,相似度幾乎為百分之百,由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翠玉雕刻而成,工匠把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幫,菜葉上頭還有兩隻小蟲,一隻是蚱蜢,一隻是蟈蟈,寓意多子多孫。許多人到臺北"故宮",第一個要看的就是這棵"菜"。據說是清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妝,原來擺放在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故宮的永和宮。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翡翠靈芝式如意,長47.8 cm

如意以整塊翠琢成,靈芝形,周身遍琢小芝、花果等,翠色鮮豔,成色好,水頭足,碾琢精美。清康熙朝的如意注重雅玩之趣,其材質以竹木類居多。由於皇帝的好尚以及經濟因素,這一時期玉石類如意極少,而如此大塊的翠如意更是鳳毛麟角,為宮廷如意中的極品,彌足珍貴。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珊瑚翡翠吉慶有餘盆景

珊瑚翡翠吉慶有餘盆景,清晚期,造辦處造,通高38.5 cm,座高6.8 cm。清宮舊藏。

掐絲琺琅圓形須彌座,座沿填藍色回紋一週,束腰和近足處飾勾蓮寶相花紋,束腰上下均飾仰覆蓮瓣紋。座面正中植一珊瑚幹翠葉樹,紅綠相映,明豔耀目。樹下蓮花數莖,纏綠絲荷莖託一大一小兩片翡翠蓮葉,葉中央各鑲珍珠1粒,粉、黃色碧璽蓮花5朵,翡翠蓮藕2個,3個象牙蓮藕平鑲在鍍金座面上。“吉慶有餘”墜掛於枝幹,掛墜上部為銅鍍金嵌水晶磬,磬正中鑲粉色碧璽蝙蝠,蝙蝠向下,口銜1塊粉碧璽蓮花牌,牌下連綴珍珠墜1個,磬的兩端又掛嵌深紅色蜜蠟眼的珊瑚大金魚各一。樹的兩側各以1支“福壽雙全”掛墜輔襯,“福壽雙全”墜上端為珊瑚金魚,下連黃碧璽古錢,錢外緣有凸耳,耳下綴翡翠壽字、珍珠米珠盤腸和粉碧璽葫蘆,最下端為珊瑚米珠穗,玲瓏剔透。

此景為宮中慶賀壽誕時陳設的吉祥擺件,用料豐富,精麗華美,既展示了皇家的富有,也表現出製作者獨具的匠心和精湛的技巧,是清宮廷傳世擺件中的精品。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金鑲珍珠翡翠戒指

金鑲珍珠翡翠戒指,戒箍活口,戒面中間六爪金託嵌珍珠一顆,兩邊分別嵌一枚雕刻成蝙蝠狀的翡翠和紅寶石。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翡翠福祿壽紋插屏

插屏翠玉顏色鮮碧,色澤均勻,內閃白色晶體。呈長方形,片狀。一面雕山石、雲朵、瀑布、流水和松樹,三位老壽星手中各執靈芝、如意和桃實,作互相問候行走狀,寓“福、祿、壽”意。另一面琢填金楷書“御製福祿壽三星贊”詞。

插屏為清代重要的宮廷陳設品,常陳設於几案之上。清代的玉石插屏品種繁多,有白玉、青玉、碧玉、翠玉所制,亦有方形、圓形及隨石賦形等,一般都配有紫檀邊框和木座。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翎管,清,高7.4 cm,徑1.5 cm。

翎管圓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圓形鈕,中穿孔,光素無紋。翠料顏色均勻,水頭足。

翎管是清代官員禮帽上插飾花翎的飾物。清代官員以及宗室成員,如有功勳,皇帝都賜以花翎以示榮譽。花翎為孔雀羽毛製成,插入管內,戴在腦後,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等,三眼最高。翎管的質地有翡翠、白玉、碧璽、琺琅、陶瓷等多種,以翠、玉為最優。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扁方,清,長34.4 cm,寬3.1 cm

扁方翠質,體細長,一端呈舌形,一端反捲並將其兩頭雕作梅花式。整體光素,略有白斑,但不掩其翠色深碧豔麗之美。

扁方是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主要的工具,相當於漢人婦女髮髻上的扁簪。它不僅具有單純的裝飾作用,還能控制髮髻不至散落。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初是把真發分成兩把,依靠扁方固定。到了晚清兩把頭改成以青緞製作,安在頭頂上,與真髮梳成的頭座連接也依靠扁方。製作扁方的材料有玉、翡翠、玳瑁,還有的為金胎鑲玉、鑲翠或鑲嵌其他珠寶,或金鑿花、銀鍍金等。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鼻菸壺,清,高6.6cm,口徑1.7cm

鼻菸壺翠質。器呈扁圓形,坡肩收底,橢圓形圈足,通體光素。煙壺蓋為紅碧璽製成。此煙壺風格素樸簡約,紅色壺蓋則為作品的點睛之筆。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蓋碗,清,通高8cm,口徑11.6cm。

碗為翠玉質地,有綹。圓形,撇口,圈足,有蓋。蓋及碗皆光素。製作這樣一個翠玉蓋碗需要使用很大的一塊翠料。此碗所用料綠白相間,色澤鮮豔。器壁很薄,並帶有優美的弧度,做工精緻,當出自治玉高手。蓋碗是清代宮廷的飲茶用具,其泡茶量小,適於細細品味。碗蓋略小於碗,是為品茗時刮茶葉所用。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玉盤,清,高3.3cm,口徑7.5cm。

盤為翠玉質。翠綠色中間有白斑和綹紋。器形為圓形,淺敞口,通體光素,底為淺圈足。古人對玉盤非常珍愛。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盤流行。清代宮廷使用玉盤較多,此盤的造型較為常見。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臥牛,清,高6.6cm,長15.1cm,寬7.7cm。

臥牛翠質,微透明,頭、角及身體的一側留有深黃色玉皮,黃綠相襯,色澤極美。牛呈臥伏狀,四肢均屈於腹下,尾則搭於一足旁。下配以海水紋紫檀紅木座。此作品雖然素身而不琢紋飾,但牛之身體肌理明顯,神態刻畫生動。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佛手佩,清,通長10cm,佩長4.5cm,佩寬3cm。

佛手佩以質地上乘的整塊翠做成,碧綠的色度,點綴粉色的碧璽珠,將小巧玲瓏的翠佩襯映得更加精緻。佛手因“佛”與“福”的諧音,被當作吉祥物,常與桃及石榴等圖案一同出現,並被稱為“三多”,即多福、多壽、多子之意。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扳指,清,徑3.2cm,高2.5cm。

此扳指翠玉質地。形制為兩端平齊、外周平滑的圓筒。通體光素。

扳指,古稱韘,是扣弓弦的器具,套於拇指之上,防止拉弓時勒傷手,最初多用骨或象牙製作。清代逐漸成為豪官顯貴手上的一種裝飾品,原料多樣,玉、翡翠或金銀為貴重材料作品,有的還飾有紋飾或鐫刻詩句。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白菜式花插,清,高24.3cm,口徑12.8×7cm。

花插為翡翠質地,圓雕作一整顆白菜,菜葉碧綠,葉片肥碩,挺拔直立。中部有一橢圓形孔,以供插花。底以菜根為足,下配以鏤雕山石、靈芝、竹葉紋的紅木座。

翠玉製品在清中期後才大量出現,但多為佩飾、首飾等小件器物。此件翡翠白菜花插雖為翠根琢制而成,質地一般,幹綠色中有褐色的綹紋,工匠利用了這褐紅的翡色雕琢成葉脈紋,層次更加分明,立體感極強,一些葉片邊緣的黃褐色更接近於自然狀況。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金鑲珠翠耳墜,清,一對,長8.5cm。

耳墜為流蘇式,金託各嵌翡翠蝴蝶,背面有金針,用於穿耳。下墜珍珠一串,最上一顆為三等珍珠,下有金託,刻“寶源九金”戳記。珍珠串下為茄形翡翠墜角,以荷花紋粉碧璽為託,兩側嵌珍珠。從戳記可知此耳墜為清代民間珠寶店所制,估計是皇上妃子出宮遊玩時購買的(猜測而已)。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鐲子,清,一對,直徑8.1cm。

手鐲翠質。翠色瑩潤,偶有豔綠,水頭足,堪稱“高翠”。鐲呈橢圓形,外側陰刻如同包袱繫結的袱系紋。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碧璽珠翠手串,清,周長30cm。

手串由18顆粉色碧璽珠穿成,間有翠質結珠兩個,俗稱“佛頭”。其中一佛頭下接佛塔一,系絲線及一珊瑚杵,下連翡翠盤腸背雲,上下各系珍珠一,再下為果實形深綠色翠墜角兩個,墜角上有小珍珠二。共有紅白米珠10組。碧璽的顏色柔和清澈。

此手串為十八子手串。十八子手串是由佛教念珠演化而成的一種飾物,可以佩帶於衣服上、挽在手腕上或閒暇時把玩,由18顆珠子組成,故而得名。其材質一般為翡翠、珍珠、碧璽、蜜蠟、珊瑚、伽楠木等。是這個碧璽珠翠手串好看,還是皇后娘娘容音的十八子好看?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花蝶葉式佩,清,長4cm,寬3.5cm。

佩翠質綠色,顏色較均勻。佩為橢圓形,兩面雕成荷葉式,正面雕有蝴蝶和海棠花葉各一,上系碧璽結珠,上下各有米珠一組。佩之葉脈雕刻的生動細膩,惟妙惟肖,配以粉色結珠尤顯清新雅緻。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0cm,珠徑1.2cm。

手串由18顆翠珠組成,其間有粉色碧璽結珠兩顆,下結珠與碧璽佛頭相連。佛頭下有金質鈴杵,鈴杵上下穿珍珠,再下有金點翠六瓣式結牌,上嵌紅寶石兩顆,鑽石四顆,正中嵌東珠一顆。結牌下連碧璽墜角兩個,墜角上方穿珍珠和珊瑚米珠。

你以為清宮戲中的翡翠首飾已經盡顯奢華了嗎?更奢華的在這裡

翠太平有象磬,清,高24cm,長26.5cm,厚0.7cm。

磬翠玉質地,翠綠色中有部分白斑。片狀,一面隨形淺浮雕巨象,象呈向右回首狀,長鼻、長牙抵於臀部。象尾細而短,甩向右前方。象腿粗壯,前腿向前,後腿向後,似行走跑動狀。另一面雕雲氣紋,中部凸起一雙圈圓,圈內凸雕篆書“太平有象”四字,以釋正面圖意。磬上部雕五個松球,中心一個有孔,穿銅環及掛鉤。

中國古書中常見所謂“金鐘玉磬”之說法。“金鐘”的“金”當時是指青銅,至清代才出現真正用金製作的金鐘。古之玉為“石之美者”,故古代的“玉磬”從廣義上說也即用美石製作的磬。金鐘玉磬皆是古代帝王舉行重大典禮時所用的樂器。此件翠玉磬上端有鉤環可懸掛於木架之上,既可做樂器,又不失為一件精美的藝術陳設品。

可以看出,在清朝翡翠在皇宮中用途還是非常廣泛的,小到珠翠首飾大到翡翠擺件,其中都能看到翡翠的身影。而且作為清朝統治者所居住的皇宮,用具都極盡奢華,上好的翡翠原料也是可以用來做成蓋碗和玉盤供皇上或妃子使用,反正是現代人不能想象的奢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