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德龍宜家等商業巨頭挺進北區,惠濟區真能鹹魚翻身嗎

惠濟區的商業,一直不溫不火。

原因有兩個,一是惠濟區可建設面積大,空間格局剛剛拉開,卻被黃河給生生截留了。二是惠濟區傳統商業以批發為主,騰籠換鳥的主動性不是很強,客觀上制約了惠濟區商業中心的形成。

最核心的是幹住宅速度快,來錢快,開發企業心裡有數,啥快來啥。而對企業要求高,銷售、招商、經營、管理都是挑戰的開發商來說,做商業出力不討好,何必費那事情。

這就造成了,北區雖然極度渴望商業,真的下手去幹的時候,還是從住宅角度出發了。更有甚者,變換土地性質,非要搞住宅,竟然也弄成了。

所以,才給了萬達萬科做商業的機會。當然,萬達和萬科做的都不是巨量商業體,只能說是城市二級商業中心綜合體。雖然,也算用心,畢竟是為了滿足區域消費,實質上的突破並不大。

2018年以來,惠濟區的建設目標是“產業融合發展創新區,生態宜居宜業旅遊城”,產業佈局是“一核一帶 三組團”產業佈局,具體是由“四個片區”承載的。其中一個片區就是鄭州北部商業中心片區。既然有這樣的規劃,就得招大商,引大牌,這樣才對得起這個定位。於是乎,麥德龍、宜家、迪卡儂等商家,就成為目標。

實際上,這些商家在中國的零售版圖上,已經算日薄西山了。

惠濟區引進的商業形態,其實並沒有超越鄭州商業的範疇,而是維持在一個較低的維度。

作為,鄭州唯一一個生態環境優良的區域,為什麼不能引進新零售業態,或者說文旅業態呢?

一個天貓小鎮對惠濟區的貢獻,肯定會大於迪卡儂之類的所謂國際商業品牌。

新零售時代,可選擇的招商業態和對象,應該是具有超越性的,這樣,惠濟區這手好牌才不至於打爛。

對於宜家、迪卡儂、麥德龍這樣的商家,當然也熱烈歡迎,但是,這樣的商業直接引入到現有商業體裡就夠了,多一點就有點畫蛇添足了。

惠濟區是最好的居住區,商業總體應該控制發展。好的土地給好的品牌,類似某些圈地賺錢的公司,不如早點讓其出局,省的浪費資源。

最為關鍵的是,麥德龍的德系血統,讓其嚴謹的選址五年內也沒落定第二店。

網上炒作的北區商業變局,一切皆是未知數。6月9日,麥德龍(中國)相關人士答覆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稱,“近期,公司確與惠濟區政府有過幾輪溝通,探索鄭州新店選址,與該區域合作的意願強烈。但這與雙方就該項目達成確定方案與可實施計劃仍相隔甚遠”。這已不是惠濟區與麥德龍第一次“眉來眼去”了。

其他的,商業品牌,其實也受制整個經濟形勢的發展,對拓店看起來也並非熱心。也就說,惠濟區的北部商業中心既受自身的限制,也受整個市場環境影響,想短期內,出規模上效益,恐怕需要一些時日。

回到題目本身,惠濟區商業中心想鹹魚翻身,缺少點實力,還需要相當長時間培育。

反觀市中心,其實商業已經產生變局。二七商圈近期的巨大變化,恐怕每個做商業的都很清楚,鄭州雖然已經多商圈佈局,但是,市中心的地位只在加強並沒有跌落。

一句話,二七商圈和火車站商圈形成的大商圈,是中國零售商圈的重要節點,鄭州任何一個區域想超越,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