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虎」司馬懿,比計謀更重要的是隱忍

忍耐往往與怯懦聯繫在一起. 可忍耐也有層次的差異, 因為膽怯而忍之, 是最初級的. 而因為大志忍一時, 甚至忍近一世, 最後實現自己的宏圖, 才是上品. 東漢時期的司馬懿正是這樣的人物. 當時,曹操已經擊敗了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紹, 統一了中國北部, 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對司馬已有耳聞, 想邀請他做官, 但他審時度勢, 認為漢朝沒落, 曹氏專權, 不願屈節事之. 推說身患癱疾, 不能起身, 加以拒絕. 曹操生性多疑, 認為他藉故推託, 派刺客去殺他, 當利劍過來時, 他立即猜到是曹操之意, 放棄了一切逃生, 反抗和自衛的努力. 刺客也就揚長而去.這需要臨場的準確判斷和當機立斷的決策, 還有臨危不懼的勇敢. 體現出了司馬不同尋常的素質. 後來, 在曹操的再三威脅下, 出來作文學官. 但曹操判斷此人不是甘為臣下之人(可見曹操識人之準), 意欲殺之. 司馬又馬上感到曹對他的猜忌, 從而表現出對權勢地位麻木不仁, 無所用心. 完全是一副胸無大志, 目光短淺, 專注於瑣碎事務和眼前利益的樣子. 這一招曾國藩也用過, 療效甚好. 從這點可以看出, 要讓別人忽視你, 不把你當作假想敵, 需要把自己的野心收斂起來, 尤其是羽翼未豐之時. 這是一忍.

“冢虎”司馬懿,比計謀更重要的是隱忍

之後, 公元238年, 魏明帝託孤, 將年僅8歲的太子曹芳交給他和大將軍曹爽. (看錯人的悲慘結局) . 在輔政過程中, 兩人不斷髮生矛盾. 曹爽年輕浮躁, 華而不實. 又非常嫉恨司馬, 他多次提拔自己親信, 但這些人只是一介名流, 卻沒有參政的實力. 這時, 曹爽掌握京城兵權, 而司馬則率兵同東吳打了幾仗, 名聲大噪.他並沒有和曹爽正面衝突, 而是蘊勢待發. 這時, 朝中大權由曹爽獨斷, 偶爾司馬發表意見, 他也不聽. 但司馬並不計較, 仍然很謙恭. 這時他已近七十, 並裝病開始臥床. 這時, 曹爽對他徹底放心了. 此為二忍. 公元249年, 皇帝出城, 曹爽跟從,只帶了少量衛兵. 這時, 司馬帶兵反撲. 借太后詔書, 要廢曹爽. 城中忠於曹爽的人大部分不敢動, 只有一個謀士恆範, 非常智慧. 是當初司馬爭取的對象, 被拒. 司馬兵變, 恆範逃出城外. 許多人擔心, 司馬鎮定自若: 曹爽這個人外強中乾, 他對恆範也是外敬內疏, 是不會聽他的意見的. 可見, 司馬其人不僅會識人斷人, 還會分析利益相關體之間的關係親遠. 這在現今的名利場中, 也是非常關鍵的. 比如說, 你不經意地得罪了A, 陰差陽錯地走到B陣營中, 因為A和B是死敵. 當然, 我們希望任何事都操之在我, 可以控制, 不能僅憑運氣.

“冢虎”司馬懿,比計謀更重要的是隱忍

果然, 曹爽並沒有聽恆範獻計, 而是聽信了司馬的花言巧語, 歸順了他. 然後司馬先是以貓捉老鼠的心態戲弄曹爽, 之後找了藉口, 誅殺九族, 一個不留, 斬草除根. 這才是司馬懿英雄本色, 靜如處子, 動如脫兔. 忍可以忍到七十歲, 而一旦得手, 心狠手辣, 絕沒有婦人之仁. 當時死了很多名士, 有”天下名士減半”之嘆. 後來又大殺曹氏宗室, 殺了一批又一批的反對派. 最後, 將曹氏政權悄悄奪走, 由他的孫子司馬炎建立了晉朝. 成大事者, 背後必然有著血腥的故事, 為什麼這麼多的企業家功成名就後, 都要從事慈善事業呢? 因為內心的良心不安啊. 近段時間來, 越來越感覺到社會學的事情, 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 也不是簡單的選擇題. 沒有絕對的誠信, 如果當你處處受騙, 被人陷害時, 你還能保持誠信嗎? 答案是誠信有它的相對性, 不是對所有人的, 就如把愛留給愛你的人一樣, 也應該把誠信留給那些值得信任的人, 而至於那些奸詐之人,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即可. 若作不到, 就以保存自己為底線.

“冢虎”司馬懿,比計謀更重要的是隱忍

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