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消灭了魏忠贤,但是仍然信任太监,后道出原因:清官不堪重用

明朝末年,地方军队实力持续增长,朝廷的权威日益削减,尤其到崇祯朝,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各地受灾严重,地方上军队军饷供应不足,便有些军阀趁势自谋生路,依靠征收当地税收直接养兵。崇祯皇帝面对外有辽东边患、内有地方势力反弹的情形,觉得必须派信任之人去监察军务,方能遏制这种分离的倾向。无奈崇祯皇帝觉得并无可信任之大臣,可信任的只剩下身边的太监了。

崇祯消灭了魏忠贤,但是仍然信任太监,后道出原因:清官不堪重用

崇祯皇帝

明末党争极其厉害,官员的心思全在于如何内斗,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只能选择太监,起用大量毫无经验、只懂得效忠皇帝的太监去监管地方军务。在上述背景下,崇祯皇帝派遣太监魏相监察、查勘军务。然而此举却遭到给事中庄鳌的反对,他上疏献上“太平十二策”,请求崇祯撤销太监监军的职务。面对这样的反对,崇祯皇帝当然不予采纳,而且为防止其他大臣附议,便将庄鳌贬官到京城外。然而几个月后,依然有人再次反对太监监军,陕西按察副使贺自镜依旧上疏,弹劾监察军务的太监孙茂霖为贪私利,放走盗贼。同时宣府太监王坤也上疏崇祯皇帝,监察军务的孙太监确实犯了罪。于是,崇祯皇帝连忙派人调查,结果确实是贺自镜所述的那样,监军的太监犯了大错。

崇祯消灭了魏忠贤,但是仍然信任太监,后道出原因:清官不堪重用

太监剧照

虽然如此,但是崇祯依然对太监深信不疑,一个月后明军镇压农民起义的捷报传到京城,崇祯立马嘉奖监军太监曹化淳,赏赐其世袭锦衣卫千户,袁礼、杨朝进、卢志德等各世袭百户。但是百官对太监监军的制度依然反对颇多。此外,渐渐地,太监们也露出一些贪污腐败、专权等丑态,崇祯皇帝也深感用太监监军弊端颇多,便下令裁撤。

崇祯消灭了魏忠贤,但是仍然信任太监,后道出原因:清官不堪重用

农民军

于是崇祯皇帝下旨宣布废除太监监军制度,崇祯皇帝在这份诏书中阐述了自己起用太监的原因。崇祯登基之初,为了让天下归于太平,为肃清反叛势力,只好将重任托付给身边的臣僚、太监。但是由于地方官员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不体恤百姓的艰难,横征暴敛。而廉洁的官员往往又太过迂腐,不善于贯彻朝政。而东北的清朝则在崇祯年间数次入关,且逼近京师,江山社稷都差点被动摇。这更让崇祯觉得,士大夫们辜负皇家恩德,无法解决朝政稳定问题。因此崇祯皇帝才不得已起用明成祖朱棣的政策,让太监监军。

崇祯消灭了魏忠贤,但是仍然信任太监,后道出原因:清官不堪重用

清军

​太监在封建王朝里,本身并没有任何合法的权力,他们所有的政治权威和法令都依附于皇权,崇祯皇帝派太监监军,主要目的是巩固明朝的天下。然而由于太监本身不属于官僚体系,对地方管理一窍不通,到任后只会继续毁坏地方经济,敛财营私。此举不但损害地方上对皇权的权威认同感,还会导致政府统治内部的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明季北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