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加強政策協調平穩推進去槓桿

最近,因去槓桿給經濟發展帶來短期陣痛,業內圍繞下一步如何去槓桿展開了不少討論,決策層在堅定去槓桿的背景下,也提出應完善政策配套。

8月8日,國家發改委、央行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於《2018年降低企業槓桿率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對降槓桿及市場化債轉股所涉的IPO、定向增發、可轉債、重大資產重組等資本市場操作,在堅持市場“三公”原則前提下,提供適當監管政策支持。早在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亦提出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

去槓桿目的在於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槓桿率是債務率的代稱,過去幾年中國政府、企業和家庭總債務佔GDP比重整體快速上升,由2008年底的157%升至2016年底的231%。且存在資源配置機制問題,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率遠高於國際水平,約50%債務集中在國有企業包括地方融資平臺部門。

中國經濟近幾年的中高速增長的背後,也有企業部門高槓杆運行的因素,比如這幾年房地產行業對於經濟的拉動。不過這種增長模式難以持續,未來經濟增長要走向可持續發展,擺脫靠增加債務換取經濟增長的模式勢在必行,這就必須下決心去槓桿、降負債。

換言之,只有將債務率控制住,經濟增長才能可持續,重大風險才能逐步化解。而在去槓桿過程中,財政、金融以及國企改革的配套政策至為重要,防止在去槓桿的過程中觸發其他風險,讓槓桿下降過程平穩有序。

企業槓桿與貨幣政策密切相關,有觀點認為去槓桿給企業盈利帶來壓力,應該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進行。事實上,如果形成寬鬆預期,加槓桿很可能會捲土重來。合適的貨幣政策環境應該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引導資金聚焦實體經濟,通過定向降準、信貸支持等舉措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此前,國企、地方融資平臺等因政商關係等因素藉貸成本較低,在貨幣寬鬆環境下瘋狂加槓桿,未來需要逐步引導降低債務率,特別是一些產能過剩行業。

此番五部委重點提到要深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債轉股的確是降低企業槓桿的良策,不過債轉股企業的甄別把關非常重要,不能讓本該裁汰的產能過剩行業通過債轉股復活,特別是“殭屍企業”,變異成虛假降槓桿。而對於“殭屍企業”,應當破除依法破產實施障礙,完善依法破產體制機制,令其該破產時就破產。同時,債轉股還需要完善轉股資產交易機制,拓寬退出渠道,並加強轉股股東權益保障。

以日前發佈公告基本完成市場化債轉股的鋁行業龍頭中國鋁業為例,通過將子公司債務轉成股權、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兩步走,讓華融、人壽、信達等投資機構通過定增成為上市公司股東,鎖定期滿後逐步實現市場化退出。此舉讓中國鋁業資產負債率將從72%降至66%,或可為有意推進去槓桿的國企央企提供一個可複製的案例。

貨幣政策在債轉股去槓桿過程中亦能發揮作用,如運用定向降準等“精準滴灌”手段,為市場化債轉股獲取穩定的中長期低成本資金提供支持。

此外,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通過減稅降費、降低社保費率等手段降低企業負擔;積極推動企業兼併重組,加大對基於產業整合的併購重組的支持力度等,對於企業降槓桿也多有裨益。

去槓桿是一項重大而長期的工程,既不能因為短期的陣痛而停歇,也應完善與之相關的政策配套,使這一改革過程能夠平穩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