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深夜食堂

国版《深夜食堂》上映的时候,网友大叫什么玩意儿:符合基本国情的可不是你这犄角旮旯里的日式小店,拍拍夜晚的街边小摊儿不好吗?

真正生活的人,都在烧烤摊儿上!

打工的,小白领,社会大佬,高端人士,往那一坐,都是一个身份:吃客!

“来啦,吃点儿!”

四海结兄弟,五湖皆烧烤,人间挚爱,不过一道烟火。

纪录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深夜食堂

比起《舌尖上的中国》这种仪式感的吃法,《人间一串》可真是接地气,6集180分钟,30个城市500家烧烤摊儿。

从大排档到小脏摊儿,从普通烧烤到民族风情,满是市井气息和侠义柔情!

最好吃的烧烤,永远都是我家楼下,那我们在吃烧烤的时候,吃的到底是什么?

纪录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深夜食堂

加勒比海的盐,才是最原始的味道

烧烤可有历史。国内叫烧烤,国外叫BBQ。千万别和BBC一块联想,BBC没这么接地气的兄弟。

从前法国人到了加勒比海,上岛后把整只羊放在了烤架上,就有了barbe-cul,几番演变,后来变成了BBQ。

这是烧烤的历史溯源,可在文化溯源里,烧烤是伏羲发明的。

远古时代,伏羲把绳子编成网教人们捕鱼捕兽,但生吃肉的味道并不好,于是伏羲取来天火,把鸟儿,鱼儿烤来吃,既健康又味道好,伏羲也成了“庖牺”。

纪录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深夜食堂

无论是漂洋过海还是本土生根,烧烤就这样走进了新时代,有组织,又规模,还有了调料。

把穿好的肉置于木炭上,用热气熏烤,滋滋作响的时候撒一把调料,就着热乎劲儿放进嘴里,满是木柴的烟火香味。

这一口,怕是上百年的基因里携带的瘾。

纪录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深夜食堂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众口难调”

红柳枝是现砍的,木炭是刚烧的,调料也就粗盐一把。西北的烤串,多是大串儿,游牧民族讲究豪放,能大口吃肉就吃肉,能大碗喝酒就喝酒。

沿海不一样,吃的讲究还丰富,午夜12点过后生活才刚刚开始。

作为福利,他们吃的海鲜居多,生蚝,大虾,蛤蜊、章鱼。往前推几年,内地人可能都没见过生蚝。

南北也不一样,北方人吃肉吃蔬菜,中规中矩;南方人蝎子、蛇,山野能抓住的,大部分都吃!

纪录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深夜食堂

大漠传来的呼麦藏的是民族的豪放,东边的繁华有着大海的静默。

南北的小吃街上也都出现了异域味道,快速的时代发展和城市交融,让烧烤不再有地域界限,能吃大块肉,也能见大鲨鱼。

民族的风情,通往大江南北!

纪录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深夜食堂

四海之内皆兄弟

烧烤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可不只是对物质原味的探索,它更是对现代快节奏精致生活的一种反叛。

街边的大排档和脏摊是首选,脱去西装的束缚和职业礼节,这才是人们最原始的欲望。

纪录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深夜食堂

你有没有在深夜约上三五个好友,坐在繁华街道末尾的小巷里,一边撸着串儿一遍吹嘘出今天自己怎样怒怼老板,又怎样甩脸顾客?

你有没有喝高兴了看旁边兄弟顺眼一起拼了桌?怒气没处撒,一个人对着啤酒哭的稀里哗啦?

承认吧,我们都有过!甚至还遇到过旁边的人递纸巾呢,哭好了来一句:“兄弟,一块儿喝一杯!”

吃进去的是烧烤,吐出来的就是江湖,还要什么知心朋友,我只想多几个酒肉兄弟!

纪录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深夜食堂

《人生一串》刚播第一集,豆瓣评分就9.0。评过分的人怕也都是江湖义士,也曾在午夜的烧烤摊儿前浴血奋战吧!

纪录片《人生一串》,大江南北的串,才是符合中国社会的深夜食堂

这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垂涎三尺的美食与平民气质的纪实情怀。

通过喧嚣的街头展现了市井百态,在小摊儿上坐过的人都知道,不用高端,不用排场,生活这样吵吵闹闹,很美好!

最后想说一句,兄弟,我们烧烤摊儿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