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暑 熱 漸 退,一 枕 新 涼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2018年立秋時間:8月7日21:30:34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太陽到達黃經135°,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立秋三候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一候,涼風至。西方淒冷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的熱風。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有詩《立秋》曰: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文化習俗

報秋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

奏畢,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曬秋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戴揪葉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東京夢華錄》卷八有載:“立秋日,滿街賣揪葉,婦女兒童輩,皆剪成花樣戴之。”

立秋之日,都城內外,清晨滿街叫賣揪葉,婦人兒童爭相買之,剪如花樣,插於鬢邊,以應時序。

據唐人陳藏器《本草拾遺》記載,唐朝時立秋這天,長安城裡已賣揪葉,供婦女兒童剪花插戴了。由此可見,戴揪葉這個風俗已流傳久遠。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秋收互助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秋忙開始,農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習俗,你幫我我幫你,三五成群去田間,搶收已經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頭茬、二茬、三茬、撈空茬。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貼秋膘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

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秋社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秋季養生

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以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立秋:風吹一片葉,萬物已知秋

一葉梧桐一報秋,

稻花田裡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

更有寒蟬唱不休。

天氣漸漸涼爽,

讓我們一起迎接美好的秋天吧~

來源網絡:精編整理 公益分享 如有版權異議請及時聯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