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本期主題: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2018年立秋節氣從8月7日(陰曆六月二十六星期二)21點30分34秒開始,至8月23日12時08分29秒結束,太陽位於黃經135°,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我國繼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之後的第五大科技發明。著名書法家趙學敏不僅參與了申遺工作,同時運用傳統格律詩創作了二十四節氣詩歌和書法作品。

2017年8月7日,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中國農業展覽館,舉辦了《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二十四節氣專題展》和二十四節氣詩書畫展,趙學敏先生自作二十四節氣詩詞和書法精品同臺亮相,再一次引起書法界、詩詞界、生態文明領域專家學者和廣大學生的高度關注,參觀者絡繹不絕。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二十四節氣專題展開幕式

立秋

趙學敏

梧桐葉落金風爽,好雨頻頻稻穀圓。

縱目江山如畫裡,瓜肥果碩正鮮妍。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詩文賞析:

趙學敏先生《立秋》一詩以飽滿喜悅的心情,描繪了秋來即將豐收的畫面。首句和頷句是近景。首句金風吹拂,引自《警世通言》中說:“一年四季,風各有名:春天為和風,夏天為薰風,秋天為金風,冬天為朔風。” 頷句 “好雨”、“圓”三字,把稻穀在陽光和雨水滋潤下,逐漸穗滿顆盈,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來了。正如農諺:“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頸句和尾句是遠景。頸句縱目遠望,秋天美景的畫面,盡收眼簾。結尾用“瓜肥果碩正鮮妍”,是一年辛苦勞動的成果,也是圓滿美麗的畫面,讀到這裡讓人喜不自禁,而且眼饞!

中國書協副主席翟萬益評價:從學敏先生這幅《立秋》詩書看,無論是詩或者書法,都採取了清新簡約的手法,力求在書法的氣韻、氣勢上表現詩的意境、意味。在書法技法上,沒有墨守故技,大多率意而為,寫得生澀老辣,筆劃透出一些拙味,但運筆的超邁痛快都隱藏在字裡背後,泛溢出滿紙的活潑天真。《立秋》這幅作品介於行楷之間的一種風格表現,行筆的開張消除了文字結構的平淡,嘎金裂冰的力度貫注到了字裡行間,從無奇處可以體感到書法真力的瀰漫。

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著名書法評論家胡傳海評價:從學敏先生這幅《立秋》書法作品看出他的詩是圍繞生活來展開的,內容很鮮活,看了以後覺得和我們的生活很貼近。而且書法有夯實的基礎,寫的氣勢磅礴,遒勁有力,非常大氣,對我們專業書法者來說有很多學習的地方。

著名書法評論家胡湛評價:趙學敏先生注重生活和詩書結合起來,在生活當中把這種感情及時的寫成詩,寫成作品。這幅《立秋》作品就是代表,而且筆法精道,具有自己的風格。

延展閱讀: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音臉,意為收集)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秋是植物成熟的意思。立秋也預示著草木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俗話說:“立秋三日,寸草結籽。”此時中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

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仍是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氣溫仍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今年立秋時間為21點30分,屬“晚立秋”,民諺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所以,今年秋後還有一伏,要當心“秋老虎”發威,注意避暑降溫。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皇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立秋三候: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一侯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二侯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三侯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養生: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但立秋仍處於中伏,天氣依然炎熱。在氣候轉變的關鍵時期,養生尤為重要。因此立秋後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等方面皆以養“收”為原則。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立秋穿衣注意“春捂秋凍”。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養生保健諺語。秋季穿衣要順應“陰津內蓄,陽氣內收”的需要,適當地凍一凍。“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立秋飲食宜少辛多酸。

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立秋後起居宜早臥早起。 因為“早臥”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於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立秋後適量運動忌大汗。 入秋後,人體順應四時變化,陽經陽氣都逐漸收斂內養,身體的柔韌性和四肢的伸展度都不如夏季,秋季容易出現秋乏等現象,所以秋季運動不宜太激烈,最好慢慢地增加運動量,避免大量消耗氧氣,切記大汗淋漓,最好的鍛鍊效果就是感覺輕鬆舒服。鍛鍊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

下一個節氣:處暑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趙學敏書二十四節氣之十三:“立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