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暑臻三伏最難熬,拭汗揮巾似雨飄

大暑:暑臻三伏最难熬,拭汗挥巾似雨飘

2018年大暑節氣從7月23日(陰曆六月十一星期一)05點00分16秒開始,2018年8月7日21時30分33秒結束,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二個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颱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大暑:暑臻三伏最难熬,拭汗挥巾似雨飘

大暑三候

大暑:暑臻三伏最难熬,拭汗挥巾似雨飘

一候腐草為螢:陸生的螢火蟲把卵產在枯草上,大暑時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二候土潤溽暑: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

三候大雨時行: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習俗

儘管大暑是一年中農業活動較為繁重的時節,“講究”的中國人還是不忘在每年的這個日子裡,忙裡偷閒,舉行各種民俗活動,在火熱的夏季中寄寓對生活的美好希望。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

1、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裡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每個涼亭裡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

2、曬伏姜

大暑:暑臻三伏最难熬,拭汗挥巾似雨飘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3、燒伏香

燒伏香是說大暑這天要去廟裡祈禱風調雨順,求雨消暑。

4、鬥蟋蟀

大暑節氣時,鄉村田野蟋蟀最多,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

5、送“大暑船”

大暑:暑臻三伏最难熬,拭汗挥巾似雨飘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節氣的民俗也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節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一種是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例如:魯南地區“喝暑羊”、福建莆田吃荔枝、廣東地區吃“仙草”、臺灣地區吃鳳梨。

大暑養生

大暑是全年最酷熱時期,所謂“小暑大暑,曬死老鼠”。高溫來襲,人體排汗多、消耗大,易感到心煩意亂、睏倦乏力沒有胃口。度苦夏,除了要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注意飲食調理。

1.防情緒中暑

按照中醫“天人相應”之說,氣候變化會引起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等異常狀態,這是“情緒中暑”引起的。為防“情緒中暑”,一旦火氣上來,可以採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方法調整自己的情緒。

2.補水宜喝粥

大暑:暑臻三伏最难熬,拭汗挥巾似雨飘

在大暑節氣養生,首要是補水。此時節喝藥粥能補氣清暑,健脾養胃。李時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

3.冬病多夏治

大暑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症等陽虛症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冬病夏治”使用最多的是敷貼療法,它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盛的節氣特點,採用穴位敷貼的方法,使用有特殊作用的中藥滲透皮膚,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

大暑詩書

大暑

暑臻三伏最難熬,拭汗揮巾似雨飄。

誰讓無邊金粟燦?萬千農友最辛勞!

大暑:暑臻三伏最难熬,拭汗挥巾似雨飘

詩文賞析:

趙學敏先生《大暑》一詩採用了白描、誇張的表現手法,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為熟悉的事情,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精美感人的畫面。他描寫農民“三伏”天勞動的場景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首句作者直抒胸臆,用一個“熬”字描繪出人們度“伏天”的真實感受,令人親同感受,猶如身臨其境。頷句運用誇張手法,用“雨飄”二字形象生動,勾畫出了伏夏炎熱,揮巾擦汗的神態,好似是自己一樣。首句和頷句沒有親身參加炎夏天勞動是寫不出來的。頸句運用反問句,引出整首詩的主題:是誰使廣闊的田野金粟燦爛?末句作了回答:是萬千農友!整首詩猶如一個畫面,把農民辛苦勞動場面描繪得淋漓盡致,使讀者把這種辛苦和果實來之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更加深刻真實。

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洪武評價:趙學敏先生這首《大暑》對農民的辛苦勞動進行了真實的描寫,融樸實於親切,融真實於誇張,很有詩意。從書法作品看出他在藝術上不斷的精進和追求,達到人書俱老。在他的草書中表現出一種特質,就是流暢自然,走筆如行雲流水,這是學習於右任草書的風格。同時,又把魏碑的味道滲透在草書中,表現出老辣、蒼茫,把他的人生閱歷自然融化在點線之中。

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黃君評價:趙學敏先生的這幅《大暑》作品,整幅作品表現一種質厚朴茂的味道,從始至尾,蒼勁、穩健和流暢,以一貫之,加上他走的是是碑帖相結合的路子,形成了碑骨帖魂、威而不猛的風格。

中國書協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周俊傑評價:趙學敏先生這幅《大暑》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其中:有于右任的自然流暢,草法標準規範,又有“二王”、孫過庭流美筆韻。全篇用筆蒼勁有力,結體嚴謹,通篇連綿貫氣,撞擊著欣賞者的視覺,給人以美的享受。

背景資料:

2017年8月7日,中國農業博物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中國農業展覽館,舉辦了《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二十四節氣專題展》和二十四節氣詩書畫展,趙學敏先生自作24節氣詩詞和書法精品同臺亮相,再一次引起書法界、詩詞界、生態文明領域專家學者和廣大學生的高度關注,參觀者絡繹不絕。大家一致認為,趙學敏先生已經成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堅定、最有情懷的推動者、傳播者、文明使者,更是備受尊重、知行合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

大暑:暑臻三伏最难熬,拭汗挥巾似雨飘

二十四節氣專題展開幕式

大暑:暑臻三伏最难熬,拭汗挥巾似雨飘

參觀二十四節氣詩書畫展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