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損失」16萬 算一算齊河黃河大橋「小虧大贏」長遠帳

每天“損失”16萬 算一算齊河黃河大橋“小虧大贏”長遠賬

德州、濟南兩地號牌7座(含7座)以下的車輛都實行免費通行車輛,車輛快速通過收費站(撒偉 攝)

每天“損失”16萬 算一算齊河黃河大橋“小虧大贏”長遠賬

大橋開通後,每天有5000—6000輛車通過,預計每年僅過橋費用就為大夥兒節約了至少1800萬(撒偉

每天“損失”16萬 算一算齊河黃河大橋“小虧大贏”長遠賬

——深度解讀齊河黃河大橋系列報道之免費通行篇

記者 程吉童 通訊員 崔志華 田彬

8月6日,劉波光花了點兒油錢,就把鮮奶送到了濟南市槐蔭區的供應點,特意跑到超市換來的零錢沒派上用場——齊河黃河大橋對蔬菜、水果、鮮活農產品等運輸車輛免費通行。

劉波在齊河辦了十多年牛場,一天往槐蔭區跑四五趟,除了走浮橋就是走濟南建邦黃河大橋,繞遠不說,走浮橋晃晃蕩蕩也不安全,而且光過路費一天就幾十塊錢,十多年就是十來萬。當然,像劉波這樣齊河、濟南來回跑的人絕不在少數。

之前,有媒體報道稱,每天在濟南、齊河兩地之間往返務工、經商的有10000人左右,大橋開通後,每天將有5000—6000輛車通過,預計每年僅過橋費用就為大夥兒節約至少1800萬元。劉波納悶兒了:修橋收費是自然而然的事,畢竟政府投了十多個億,但齊河黃河大橋這是怎麼了?而且凡是德州、濟南兩地號牌7座(含7座)以下的車輛都實行免費通行,大夥兒是方便省錢了,政府不就虧了?

8月6日,齊河黃河大橋管理處董事長兼總經理於健在接受大眾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將齊河黃河大橋打造成德州、濟南兩地群眾的‘惠民橋’、‘交流橋’和‘友誼橋’。”自5月16日正式通車至7月16日,大橋共收取通行費200多萬元,平均每天3萬多元,如果對全部車輛都進行收費,每天最少可以增收16萬元。這樣一來,雖然兩地的距離拉近了,但民心卻遠了。

此外,齊河黃河大橋不僅有“損失”,每年還“倒貼”不少。於健說,前10年,每年用於大橋養護管理方面的費用達五六百萬,隨著時間延長,這筆費用也將同比增長。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在齊河卻有免費通行的橋。短期看,齊河縣政府是“虧”大了,但大橋所帶來的無形資產卻無法計量。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交通在宏觀意義上成為生產要素流通的重要通道,越來越成為區域競爭最關鍵的因素。而齊河作為德州唯一一個沿黃縣,對岸就是山東省會濟南,位於省“一圈一帶”戰略緊密圈和核心地帶,區位優越性不言而喻。對此,齊河的領導層很清楚:要加快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將濟南的輻射效應引進來,同時做好與京津冀等地的協同發展。

齊河黃河大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這座橋由齊河縣政府主導,前後花費了十年的時間,總投資十多個億,全長近4000米,採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並預留了軌道交通通道,是目前黃河上首座預設雙線軌道交通的格構式鋼混組合梁斜拉橋,融合了40多項發明專利,成為齊河、德州乃至全省交通網上的重要一環。

多年以來,濟南市場一半以上的蔬菜和牛羊肉來自齊河,是濟南名副其實的“菜籃子”、“米袋子”。而自從德州被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後,打造“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就成了一大目標。大橋通車後,綠通車輛免費通行,更多齊河乃至德州的農副產品將更便捷、低成本地走出家門,佔據濟南甚至全省更加廣闊的市場,激活鄉村振興“一盤棋”。

此外,今年德州大力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加快建設齊河中關村海淀高新園區,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加強招商引資、招財引智的力度。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是項目建設,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就是招商引資。大橋開通後,齊河重大交通設施基本成型,園區平臺健步成城,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對項目、人才的吸引力進一步加強,同時將德州濟南及其周邊地區的各大旅遊景點串聯成片,實現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勢頭更強。

可想而知,對於齊河黃河大橋,當地政府高瞻遠矚,算全局賬、長遠賬,拋棄短期損失,謀求長期受益,對推動齊河、德州乃至全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全域旅遊,實現高質量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真正體現了當地政府用“小財政”換取經濟發展“大產出”的胸襟與遠見卓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