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來蓬傳道授業 推動中國手風琴走向國際化

中外名家来蓬传道授业 推动中国手风琴走向国际化

中外名家来蓬传道授业 推动中国手风琴走向国际化

中國山東網煙臺8月4日訊 琴聲悠揚,天籟仙境。2018中國·蓬萊“鸚鵡杯”國際手風琴藝術周在蓬萊舉辦。作為第十一屆國際大眾藝術節重要組成部分,手風琴藝術周搭建起蓬萊與國際接軌的音樂橋樑。期間,來自俄羅斯、意大利、塞爾維亞等國際手風琴名師齊聚蓬萊,帶來電子手風琴大師班、名師講座等精彩課程,為全國各地的40餘名手風琴愛好者、青年演奏家傳道授業,推動中國手風琴向多元化、民族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

走進意大利國際電子手風琴大師班現場,一曲悠揚動聽的《沂蒙山小調》綿綿入耳,由民歌主題改編而成的手風琴作品別具情韻,悠長的旋律與豐富多彩的和聲,猶如小型樂隊現場,引得在場學員掌聲雷動、意猶未盡。演奏者是意大利著名手風琴大師塞爾吉奧•斯卡比尼,作為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教授,對“BuGARI EVO”電子手風琴有著專業研究。除現場示範演奏外,塞爾吉奧•斯卡比尼還圍繞電子手風琴的構造、發音原理、音樂風格等問題進行詳細講解。

領略大師風采,聆聽名家教誨。名師講座是本屆手風琴藝術周的重頭戲,來自國內手風琴行業的知名演奏家、教育家以琴會友,他們圍繞中國手風琴發展史、手風琴藝術等主題開展名師講座,我國手風琴發展的“前世今生”依稀可見。其中,中國音協手風琴學會秘書長張天宇圍繞手風琴合奏藝術這一主題,講解在合奏中,如何訓練手風琴樂隊、如何改編合奏、如何揚長避短等專業技能。天津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朱經白以時尚、跨界、融合為主題,分析電子手風琴與傳統手風琴在琴體特徵、發聲原理、表現功能、市場前景等方面的不同。

不僅有學術大餐,競爭激烈的比賽與精彩絕倫的表演,令現場觀眾大飽眼福。據瞭解,本次比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300多名手風琴音樂家、演奏者報名參加。比賽分為獨奏組、級別組、集體組三大類別,共計44個單項,按初賽和決賽兩輪賽制,最終角逐出金獎、銀獎、銅獎,以及優秀獎等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