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正迎嚴峻「大考」 監管力促平台合規建設

2018年年中的P2P網貸行業正迎來一場嚴峻“大考”。

6月份中下旬集中出現的平臺“暴雷潮”引發了整個行業“餘震”不斷。

P2P網貸正迎嚴峻“大考” 監管力促平臺合規建設

無論是P2P平臺自身,還是數以萬計的網貸投資者,對市場的恐慌情緒開始顯現:網貸行業到底怎麼了?這個行業又將何去何從?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在網貸行業遭遇嚴峻挑戰之際,迴歸普惠初心,積極擁抱監管,推進全面合規,將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出路。這需做到平臺自律、監管發力、投資者保護三位有效統一。

流動性加劇 平臺出清持續

7月23日,廣州P2P平臺禮得財富發佈公告稱,部分項目逾期,公司實際控制人暫時失聯。這意味著,繼杭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網貸平臺出現問題後,廣州地區P2P平臺也出現了惡性退出問題,整個行業P2P平臺的出清仍在持續。

據網上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從7月1日至23日,行業內停業及問題平臺已超過180家。平均每天都有3家平臺出現問題,其中不乏跑路、清盤、立案或經偵介入的平臺,也有出現提現困難、項目逾期、暫停發標等問題平臺。

雖然“雷聲”不斷,分析原因,倒下的平臺主要還是由於自身合規性出現了問題。合規性越差,其爆發的問題則越嚴重。

P2P網貸正迎嚴峻“大考” 監管力促平臺合規建設

有分析指出,過去一個月倒下的平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高返利平臺,假借P2P之名,行“龐氏騙局”之實。

二是偽國資系平臺,打著或冒用與國資類似的名字混淆視聽。

三是實際控制人通過收購多個P2P平臺,以自融和假標等為實際控制人輸血。

實際上,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業,仍然是一個新興行業,由於行業最初處於快速發展期,難免會出現魚龍混雜和泥沙俱下的問題。某網貸平臺負責人表示,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不合規甚至違法行騙的平臺在這輪風暴中充分暴露,也是對行業的一次自我洗禮和正本清源,給行業內真正合規的平臺徹底扭轉劣幣驅逐良幣等一些痼疾提供了時機。

迴歸普惠初心 完善投資者保護

可以看到,當前整個網貸行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流動性考驗。但仍需正視,互聯網金融在踐行普惠金融、扶持小微企業、助推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出了顯著的作用。多位業界人士呼籲,仍需正視網貸行業的價值,堅信在經歷洗牌之後,行業將朝著可持續方向發展。

P2P網貸正迎嚴峻“大考” 監管力促平臺合規建設

實際上,除了那些假冒P2P之名行非法融資或詐騙事實的平臺在這輪“雷潮”中充分暴露,還有一些平臺是由於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出現了集中擠兌,進而導致平臺流動性出現問題。

互聯網金融因普惠而生,普惠金融的使命是從普到惠,這也意味著有廣大的小微資產、普通投資者將參與到互聯網金融活動當中,投資者教育和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離不開投資者全面、恰當地認識網貸行業,既要有對投資風險的警惕性,也需要認識到行業自身的價值。

有互金專家建議,一方面P2P網貸平臺要自律,堅守初心,迴歸普惠、信息中介的本質,秉承為投資者負責的原則,堅守法律底線和政策紅線。另一方面,對於投資者而言,在確定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投資策略時,需要先對行業大勢有個基本認識,在此基礎上確定資產配置比例。在篩選投資平臺時,對於信息披露不透明、未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的平臺儘量遠離。同時,也要注意資金的分散投資,注重投後管理,保持對平臺的時時關注,以防遭受資金損失。

監管密集發力 力促合規建設

為了防範網貸機構風險進一步蔓延,監管層已開始密集發力,扶持網貸平臺合規建設,力促行業正向發展。

7月23日,上海、浙江、安徽三地互金協會聯合發聲,要求P2P平臺下架不合規產品。7月23日,北京互金協會向成員機構下發了《網貸機構業務退出規程》,旨在指導、規範網貸機構主動退出網貸業務,保護出借人、借款人、網貸機構及其他網貸業務參與人的合法權益,實現網貸機構平穩退出。

另外,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互金整治辦相繼宣佈重啟對P2P網貸平臺的現場檢查工作。據瞭解,廣東、浙江等地也將重啟網貸現場檢查工作。

網貸現場檢查的重啟意味著互聯網金融整治的方向和目標沒有變化,網貸備案也將繼續推進。事實上,自2016年4月啟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以來,經過兩年多的整治,互聯網金融前期整治效果已逐步顯現。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數據顯示,專項整治以來共有5074家從業機構退出,不合規規模壓降4265億元。

當前互聯網金融領域風險防範化解任務依然艱鉅。“這輪行業的陣痛是對所有行業參與者的風險控制能力的壓力測試。一旦經濟下行或行業的監管合規成本提升,平臺自身抵禦風險能力夠不夠就被檢驗出來了。”上述網貸平臺負責人坦言。

因此,網貸行業需要被納入健康的監管合規框架之下,方能保證其健康發展。有業內人士表示,給予網貸市場各方明確的監管和整治預期非常重要。監管層需要加大對網貸從業機構風險監測力度,完善登記披露、統計監測、舉報受理等行業基礎設施,以實現風險的有效管控,存量風險的有序化解,促進行業逐步走向可持續的長期規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