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口大王」劉寶瑞最器重的弟子!畢生致力於傳承恩師相聲精髓!

“單口大王”劉寶瑞最器重的弟子!畢生致力於傳承恩師相聲精髓!

“單口大王”劉寶瑞的藝術生涯得到了所有相聲愛好者的一致認可,甚至不少觀眾給予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高度讚譽。作為一代相聲宗師張壽臣的弟子,劉寶瑞也的確做到了不辱師門。能與侯寶林、馬三立以及恩師張壽臣並稱相聲大師,足以見得他對於相聲行業的貢獻功不可沒。但令人遺憾的是後輩徒子徒孫大多沒能繼承劉寶瑞的遺風,雖然也不乏有像唐傑忠、邢文昭、王文林等觀眾耳熟能詳的名字,但在相聲造詣上與師父相去甚遠。在劉寶瑞門下共有弟子十三人,其中僅有一位在中國相聲發展史上頗有建樹的,他就是殷文碩先生。

“單口大王”劉寶瑞最器重的弟子!畢生致力於傳承恩師相聲精髓!

殷文碩與師父一樣都是地道的北京土著,也是師兄弟中較早跟隨師父學藝的。17歲正式拜入劉寶瑞師門,師父賜藝名“殷文碩”(本名殷昊)。與寇庚儒、韓德江等同門師兄弟一樣,殷文碩在相聲表演上也善於模仿劉寶瑞的聲音,並且被觀眾評價為模仿到了骨子裡。這樣的評價是基於殷文碩不僅善於抓住師父的音色特質,更注重對口風細節的雕琢以及對師父使活節奏、語氣、身形、表情的揣摩。夯實的基本功、規規矩矩的使活路子、細膩傳神的人物刻畫都流露出名師之徒的風範。但或許也正是弟子們初於對於恩師的高度崇拜,才導致完全沉浸在模仿之中,失去了自己的表演風格 。在這點上,殷文碩也不是例外。不過他極為逼真的模仿,也給很多痴迷劉寶瑞相聲的觀眾帶來一些安慰,畢竟這樣一位大師級人物走的太早了。

“單口大王”劉寶瑞最器重的弟子!畢生致力於傳承恩師相聲精髓!

殷文碩對於相聲的貢獻除了以師父口風特點為範本的表演,更多的還是對傳統相聲文本、音頻資料整理編撰以及相聲藝術的傳播。1970年,27歲的殷文碩從北京調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工團,也正是他的到來把相聲這門流行於京津及華北地區的傳統藝術首次帶到了西域邊疆。另外,被觀眾俗稱為“相聲家譜”的《相聲師承關係總表》以及《傳統相聲總目》也是由他經過嚴謹考證後整理並補充完善的。

“單口大王”劉寶瑞最器重的弟子!畢生致力於傳承恩師相聲精髓!

提起殷文碩先生,老觀眾眼前必然浮現出上世紀八十年代電視中說單口《君臣鬥》的形象。這塊傳統活也是劉寶瑞先生最經典的代表作之一。不過這版《君臣鬥》是一個殘本,因為這部長篇單口相聲劉寶瑞還沒錄完就被迫害含冤而終。而此後,殷文碩為了完成恩師的未竟之志,秉持著嚴謹審慎的態度,翻閱大量參考文獻,並逐一登門拜訪前輩相聲名家後,最終整理成現如今大家聽到的這版《君臣鬥》文本,並將它搬上舞臺重新演繹。雖然表演功力上不能與劉寶瑞大師等量齊觀,但這種對藝術的孜孜以求的態度卻得到了同行們的由衷欽佩。

“單口大王”劉寶瑞最器重的弟子!畢生致力於傳承恩師相聲精髓!

令人惋惜的是,恩師劉寶瑞的一生本就短暫,54歲便溘然長逝。而作為劉寶瑞門下最得意的弟子,殷文碩年僅50歲就意外離世。在殷文碩從藝的33年裡,他的相聲表演或許算不上一代名家,但對於相聲事業的貢獻卻是有目共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