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求才三令是怎樣的歷史典故?

青年史學家


這個問題有書君來回答吧。

曹操的“求才三令”出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是指從公元210年到217年的七年間,曹操三次下令,廣求天下人才,充分體現了曹操作為卓越的政治家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心胸氣度。令本無名,因內容都涉及訪求人才,故後世史家將其合稱為“求才三令”。


第一次:建安十五年(210年)

背景:208年赤壁之戰,曹操敗回北方,南北鼎立的態勢初步顯現。

內容: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釋意:自古接受天命及中興的英主,都是與賢人君子共同治理天下。如今天下未定,正是用人之跡。像孟公綽(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清心寡慾但才能一般)這樣的清廉隱士,在晉國的趙家、魏家做家臣會很輕鬆,但如果做滕國、薛國大夫,就會顯得能力不足。


如今天下有沒有太公姜尚(在渭水邊釣魚,80歲才遇到周文王,成就滅商大業)、陳平(西漢開國功臣,道德水準太差,在家時與嫂子通姦,投奔劉邦後收受將領賄賂。但得到劉邦的同鄉魏無知的推薦,終於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請大家不計其德行,唯才是舉。

第二次:建安十九年(214年)


背景:曹操擊敗韓遂、馬超等割據勢力,平定關中返回洛陽,伏皇后策動伏氏誅殺曹操的事情敗露,曹操毒殺伏皇后。

內容: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


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釋意:有德行的人未必有才,有才的人未必有德行。陳平、蘇秦(戰國時期提倡六國合縱抗秦,最厲害的時候身佩六國相印,曾經憑嘴巴說服齊宣王歸還攻佔燕國的10座城市,但他反覆無常,在燕國時還與燕易王的母親通姦)都不是有德行的人。


但陳平輔佐劉邦建立西漢,蘇秦幫助燕國強大。所以說,人才都有短處,不能因為他有短處而不看到他的長處。

第三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八月


背景:三國鼎立的形勢已確立,曹操已於前一年由魏公進爵為魏王。

內容: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


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


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疑。

釋意:伊摯是輔佐商湯滅夏的開國功臣,出身於廚師,以陪嫁奴隸的身份到商湯身邊。傅說是商王武丁時從事築牆的奴隸(奴隸工,混得比農民工還慘)。武丁重用傅說,終使商朝強盛,史稱“武丁盛世”。


蕭何、曹參、韓信、陳平都是西漢開國功臣。


吳起是戰國名將、改革家,但此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齊人攻魯國,魯國準備用吳起為將軍出兵抗齊,但吳起的老婆是齊人,魯國懷疑他。於是吳起立刻殺掉妻子,最終率領魯軍大敗齊國。


後來在魏國時實施軍事改革,建立魏國精銳部隊武卒,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擊破秦軍50萬,一生70餘戰,從無敗績。


在楚國推進改革,楚國強盛一時,史書稱“諸侯皆患楚之強”。如今天下該不是有品德完美的人吧?只要有勇敢的,或者可以做文官的,或者有治國用兵之術的,哪怕他有汙名,品行有虧,甚至不仁不孝,都可以舉薦。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曹操愛才,故三次頒發求才令。裡面包括了大量的歷史典故,若不知曉,很難理解求才令的內容。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令中曹操引用了三條典故。

【一】“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的典故,今文獻中無詳細記載。“老”,是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家庭中的總管之類的職務。滕、薛是春秋時期二個弱小國家國名。此典故意在說明平臺的重要性,即便有才能的人,也要依託好的平臺,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孟公綽”如果在滕、薛這樣的小國,即便貴為大夫,也英雄無用武之地。若干在趙國、魏國這樣強大的國家,即便作卑微的貴族家庭的總管,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此為呂尚(姜子牙)釣魚於渭水,周文王求才若渴,不計其出身卑微,重用呂尚,終輔佐文王、武王完成滅商建周大業。

【三】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此處引用西漢開國名臣陳平典故。《史記》《漢書》未載陳平與嫂子私通(盜嫂)事,而載有陳平嫂不滿陳平的哥哥優待弟弟悠遊無為,自己與丈夫卻要努力勞作供養陳平,口出怨言,被陳平哥哥休棄之事。“受金”指陳平在劉邦手下,收受將領們的財物賄賂事。“無知”,此處指陳平同鄉、劉邦的屬下魏無知,陳平原為項羽部下,後投靠劉邦並得到重用,即魏無知推薦的結果。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令中,曹操繼續引用陳平的典故,還引用了蘇秦的典故。

蘇秦,戰國時縱橫家代表人物。“頭懸樑,錐刺股”就是他的勵志事蹟。曾遊說六國聯合抗秦。自己亦得佩戴六國相印,顯赫一時。其事蹟可詳見《史記》卷69《蘇秦列傳》。

曹操所說的“陳平定漢業,是指劉邦能夠戰勝項羽,以弱勝強,陳平策劃的若干謀計非常關鍵,如陳平策劃離間計,讓項羽對最重要的謀士范增產生疑心,直至逼走范增等。蘇秦濟弱燕:戰國時,燕國弱小,且發生內亂。齊國趁機起兵,幾乎滅亡燕國。燕昭王即位後,勵精圖治,又使蘇秦至齊國遊說,使齊國忽略了對燕國的防範。燕昭王又聯合其他諸國,攻打齊國,幾乎滅亡齊國。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秋八月令

曹操提到了伊摯:即輔佐商湯滅夏的名臣伊尹。

還有傅說:商王武丁時的一名奴隸。史書記載武丁睡夢中夢到仙人指點他尋找傅說輔佐,可致國家興盛。武丁不拘一格重用傅說,終使商朝強盛。

第三個曹操提及的歷史人物是管仲:春秋初齊國人,品行不端,原為公子糾屬下,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管仲用箭射桓公,幾乎殺死桓公。桓公即位後,迫使公子糾自盡,囚禁管仲,但桓公素知管仲奇才,釋放管仲,並用之為齊國相。在管仲協助下,勵精圖治,實現霸業。


曹操還提到了蕭何、曹參:他們都是西漢開國名臣。原皆為沛縣縣吏。地位卑微。後追隨劉邦,成就大業。二人先後為漢朝丞相,是“休養生息”無為而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實施者。

曹操提到的韓信,是西漢開國名臣,少受胯下之辱,終協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

曹操提到的吳起:魯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所說的吳起殺妻自信事,指吳起在魯國時,一次齊國侵犯魯國,魯君任命吳起為統帥,抵抗侵略。有人向魯君進言,謂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吳起不可靠。為保住官位,吳起殺死妻子,向魯君和魯國人表明自己絕不會背叛魯國的志向。“散金求官”,指吳起為謀求官位,向執政者饋送賄賂事。“母死不歸”,指吳起在外做官,母親去世後,吳起不遵守禮儀,回家奔喪處理母親的後事。

吳起雖然品信不端,但有卓越的才能。他在魏國任職時,實行軍事改革,增強魏軍軍力,戰國初魏國國力、軍力強大,與吳起有密切關係。吳起在魏國時,秦國不敢輕易地侵犯魏國。吳起後遭到魏君猜忌,於是來到楚國,受楚悼王信任重用,實行變法。楚國國力強盛。三晉(此處指由春秋時北方強國晉國,至戰國時分裂為韓、趙、魏三國)不敢侵犯楚國。

上述諸人或品行不端,或出身卑微。但其共同點是皆具有經天緯地之才。曹操求才,不注重出身,品行,更注重才能,故曹魏集團人才濟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