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種國產重型戰機被「擊落」160次,沒有磨刀石就沒戰鬥力

中國第一種國產重型戰機被“擊落”160次,沒有磨刀石就沒戰鬥力

圖為殲11B戰機

眾所周知,殲-11B被稱為國產首型三代重型戰機。但是,可能不少網友不知道的是,首批殲-11B戰機在裝備空軍之後,曾遭遇過一次慘敗,被比自己落後的進口組裝俄式戰機一口氣“擊落”了166次!關鍵是因為原空1師殲-11B團對先進機載設備還沒熟練掌握差點下馬。

我們知道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重型機在空戰能量剩餘、空戰載荷與航程的平衡、電子設備“暴力”度等幾個方面更有優勢。重型機在無武器掛載的內油航程上不一定比得過中型機,比如F-15和F-16,但是重型機面對外掛彈藥/電子戰吊艙還是副油箱的選擇、要更多導彈還是更好機動性的選擇比中型機更從容。

中國第一種國產重型戰機被“擊落”160次,沒有磨刀石就沒戰鬥力

圖為中國空軍殲11A戰機

重型機在涉及格鬥的“硬”指標上不一定全面優於中型機,比如相同載荷標準(2中2近+機炮炮彈+一半內油)、相同空戰空域(10000英尺)等條件下,F-15C在0.6馬赫到跨音速段穩盤包線有大段被空戰推比相當或略弱的F-16C壓制,但誰在各種戰例中更多的承擔起制空任務,誰在空戰中能做到“更高、更快”,顯然不言自明。

比如:這次“金頭盔”比賽放開了掛載限制的。殲-11B 隨便掛個6中4近,殲-10B 掛著2中2近,估計 BVR 都沒走完就判負了。現實裡也是這樣,BVR 大劣勢、損失太多能量的情況下很難在隨後的狗鬥裡翻盤。

中國第一種國產重型戰機被“擊落”160次,沒有磨刀石就沒戰鬥力

圖為殲10A戰機

所以說簡單的隱身改進和航電升級很難彌補重型機本身掛彈量、雷達孔徑、電子設備的優勢。雖然,殲-11B不是相控陣,但誰讓人家傻大黑粗,而且掛的電子對抗設備也更完善。即使你看的稍微遠點了,也耐不住人家射的多啊,有彈就是任性。以前比賽還是殲-10A贏殲-11B呢。但也不宜過度解讀,畢竟換裝 殲-10B 的好像都是之前的二代機部隊。跟一直飛 殲-11B 的王牌部隊本身技術的上差距也是很明顯的。

近年以來我國空軍在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與西方空軍強國相比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的差距都在急劇縮小。但是在人的因素上,無論是個人的知識技能、思維方法水平;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組織互動關係,包括教育、指揮、管理等方面,都還和西方先進水平相去甚遠。組建角度規模的專業藍軍部隊,無疑便是諸多"補課"內容中不可欠缺的關鍵環節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