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缺乏自控力,成績也是時好時壞,如何才能幫助孩子靜下心來學習?

perfect好運來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講一講我的孩子。上網課這一段時間,我有機會了解孩子的課堂狀態了,也有大把的時間觀察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習慣。

我認為,孩子靜不下心來學習,不一定都是自控力差!

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孩子沒有掌握好當天的知識,沒有理解透徹,寫起作業來感覺困難。

而人天生都會用磨蹭,拖拉,這種安逸的方式來逃避寫作業的痛苦。

如果仔細觀察,你一定能發現,孩子並不總是靜不下心來。有時候他們的效率之高也能超出你的預期。

為什麼?個人覺得這時候,他的目標很明確,當一個人做事情有明確目標的時候,就容易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當前的事情。

如果,很多任務同時擺在孩子面前,他又要完成課堂作業,又要做完輔導班的作業,還要預習,複習,一堆任務擺在孩子面前時,他變得無從選擇,無處下手,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了。沒有明確的目標,孩子就會產生焦慮,從而靜不下心來。

那該怎麼辦呢?

也很簡單,幫助孩子明確目標。我是這樣做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發現我的孩子也有這樣問題後,我們認真地談了一次,討論該怎麼高效利用時間,以達到既能認真學,又能有充足時間玩的計劃。

首先,列清單

把所有的需要做的事情列出一個清單,這樣就明確了每天的學習目標。

其次,要完成大目標,就要逐個完成每個具體的小目標。

這樣我們就把所有任務按照重要性排序。

原則上,首先完成學校的作業,其次完成輔導班的,再次是家庭作業,最後安排興趣。

最後,給每個目標安排一個合理地時間段。

因為學校的作業都是上完課後老師才留,而課前有很多碎片時間可以利用。

所以就安排課前的碎片時間做一些作業量不大的作業。

分析完所有的任務目標,就該落實了。

我們商量完成所有任務後,堅決不再增加任何任務,所有時間歸孩子自己支配,家長要無條件支持他。

受此鼓勵,為了擁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自願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

簡單洗漱後,他就先利用早飯前的時間完成作業量相對少的每日打卡和書法練習。

七點準時開早飯,一般半個小時吃完。然後他會幫助我們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疊被子或者洗碗,自己決定做什麼。既當做休息,也算作生活學習。

早上一般八點半上課,孩子會利用課前的時間做一張語文試卷和一張數學試卷。基本課前能完成學校以外的作業。

上完課後,繼續學校的作業。

算下來,孩子半天完成的任務不少呢!但是基本都在午飯前完成了。

孩子上課和學習期間,我們不再插手管他。

結果,我們早上保持著正常上學時的作息,學習效率也很高。

午休過後,他要怎麼玩,我們都陪著,孩子也開心地不得了。

這次期中考試,孩子各科成績都在95以上,還不錯了。

我覺得,孩子能保持習慣,成績比上學期有所上升,且各科成績保持平衡,跟每天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很大關係。

如果覺得可以,你可以試試。


森媽育兒手記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靜心培養”這一話題,我在4月23日發表的文章《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中已寫到(以自己的實際工作經歷來談的)。今天我又重新整理一番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定能生慧,靜納百川"。現在的很多學生學習時不能靜下心來,從而導致學習內容落實不到位,還易養成不良的習慣,影響學生的未來。因此,靜下心來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想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生活環境,讓他們從中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吸納,學會友好相處,學會生成一種良好的秩序,讓孩子們一生受益。我們都知道:靜心就能靜氣,這種美好的品質對學生獲得知識、擁有智慧來說,都是是非常重要的。

在實際的工作中,我著重從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靜心習慣:

①、靜心閱讀;②、靜心做題;③、靜心思考。

靜心閱讀:重點培養學生們能讀進去,能和作者同呼吸共命運。本學期年級統一訂購了《城南舊事》,《水滸傳》這兩本書,在學部規定的閱讀時間裡讀這兩本書都要求孩子讀好書、靜靜地去讀,邊讀邊在書上做讀書筆記。因為一做筆記孩子們就不會走神,這樣孩子們就能讀進去了。

在做閱讀題時,要求孩子們至少讀兩遍短文。目的有二①第一次讀文後,一定要知道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告訴了我們什麼,以此進行文章整體、中心的把握。新課標指出,小學高段中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孩子們應慢慢具備的一種能力,這也是要訓練孩子們學習能力。②再帶著問題讀第二次文章,邊讀邊思考問題。這樣讀有些問題一讀就明白了,因為有些題的答案就在文中,孩子們帶著問題去讀就能讀進去。對於要感悟的具體句段要多讀。這是兩種閱讀策略。這樣做下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就會知道怎樣做閱讀題了。雖然孩子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較難做到,但常要求引導,適時強化,堅持不懈,一定會有成效。

靜心做題重點培養孩子們審題,答題和檢查的習慣。在做題時,引導孩子們不著急,一個字一個字地去讀題,看清有幾道題,問題是什麼,一題中有幾個問;寫題時一定要想好了再下筆,要寫清楚,把語句寫通順,問答題要寫出幾個答題點,可看分值答題,不能在幾行答題線上只寫幾個詞或一個短句。寫完了還有時間一定要逐題檢查。這樣強化下來,孩子們就會很少丟題,不會有不審題、亂寫的現象了。

靜心思考:學而不思則罔。首先不思考,不發言。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有一個思考的過程,想好了,再舉手發言,絕不允許沒想好就張口來說 ;其次不思考,不動筆。想好了再寫,不能沒想就寫。生活中,引導孩子靜下心來解決問題,不要衝動,要冷靜、理智。

這些靜心品質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長期訓練、強化,才能讓孩子們養成的良好習慣。


燦爛陽光1976


孩子缺乏自控力是天性使然,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能起到積極作用,又不讓孩子反感,是好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很現實的問題。因為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每個家庭都有他獨特的特性。但是要掌握幾個溝通的方法,對孩子應該是有幫助的。

第一眼要亮,一定要對孩子給與足夠的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家長要用平等尊重的語氣和孩子交流,家長要看到孩子積極的一面,就積極的一面和孩子闡述一個話題,可以多聊一些內容,多一點寬容,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見解,不指責挑剔;

第二嘴要甜,教育是需要語言來溝通的,所以語言習慣很重要。家長如果注意力總是盯著孩子的不良行為,那麼孩子的不良行為就會強化,尤其大一點的孩子,逆反心理會增強,會覺得父母囉嗦,拒絕溝通,所以要用美好的語言來激勵孩子,教育孩子,口氣要溫婉,語言要恰當,和孩子溝通時要用有溫度的語言,不要例行公事一般或者高高在上的訓斥;

第三耳要聽,認真傾聽尤為重要,傾聽的時候要做到三不:

1、不打斷,認真傾聽孩子在說什麼,如果家長一直在喋喋不休,孩子就沒有了說話的積極性,

2、不否定,要開放式的提問題,要問孩子此時內心想法,而不是家長認為自己的想法,可以引出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找出孩子靜不下心來的原因;

3、不含糊,要積極反饋,對一件事情要有具體的方案和方法,不要模稜兩可,含糊不清,要有指導性和建設性意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逐步養成的,好的生活習慣,也對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有所幫助的;

第四心要寬,家長不要急躁,孩子成長過程中好動、做事沒長性、都是正常的,家長不要急躁,掌握學習方法,平時逐漸養成好的習慣,做一些專注力方面的小遊戲訓練孩子,增加自控力;

第五手要放,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總是喜歡替孩子做事情做決定,家長應該讓孩子自我管理。站在孩子的立場和維度去想問題,放下,不是放棄。有一個詞叫分離個體化。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後,分離就是愛。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給孩子留白,前提是信任,要給孩子信任的力量,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問題。

家長要做到這幾步。對孩子的學習,會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成績自然會穩定提高的。

請記住一句話:伴隨孩子成長的家長,您是牽著蝸牛🐌去散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