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崛起並非法家一家之功,軍功章的一半應屬於這個神祕團體!

秦國的崛起並非法家一家之功,軍功章的一半應屬於這個神秘團體!

法家對秦國的貢獻不言而喻,但我們往往忽視墨家對秦國的貢獻。如果沒有墨家對秦國的貢獻,秦國絕不可能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而一統天下。法家和墨家就猶如秦國爭霸天下的兩條腿,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法家而缺失墨家,秦國一統天下的時間決計會變得很長,如果非要給這個延長的時間定義一個期限,我個人認為至少是一百年。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讓我們明白:秦國一統天下的軍功章,其中有一半屬於墨家。

孫皓暉先生所著《大秦帝國·裂變》一書中就曾精彩演繹過秦孝公嬴渠梁在神龍山墨家總壇與墨家人士論戰的精彩場面。雖然嬴渠梁與墨家論戰是小說情節,但這段情節並未脫離當時的真實歷史背景。當時的歷史背景是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墨家人士大量湧入秦國,墨家鉅子也把墨家總壇設在了秦國,墨家的活動深刻影響著秦國的朝堂和變法。根據《呂氏春秋·去私》記載:“墨者有鉅子腹䵍,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䵍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這一段史料主要講述墨家鉅子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願意對其破例寬恕但鉅子仍堅持按照墨家之法對自己的兒子執行了死刑。這段史料透露了兩大信息,一是墨家鉅子在秦國,二是秦惠王與鉅子交情不淺,寧願為鉅子在秦法中破例。

《呂氏春秋・去宥》又記載:“東方之墨者謝子將西見秦惠王。惠王問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親謝子賢於己也,對曰‘謝子,東方之辨士也,其為人甚險,將奮於說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謝子至,說王。王弗聽,謝子不說,遂辭而行。”這段史料主要講述了秦國的墨者唐姑果因害怕山東的墨者謝子來秦國朝堂與自己爭利而在秦惠王面前說謝子壞話的事情。當然唐姑果達到了目的,秦惠王已經先入為主,謝子拂袖而去。這段史料更是透露了兩個重大信息:一是墨家已經活躍在了秦國的朝堂上。二是秦王對墨家的唐姑果很信賴,反過來說就是墨家的唐姑果對秦王有很強的政治影響力。我們要知道,不管是鉅子腹䵍還是墨者唐姑果,他們代表的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墨家團體。說明墨家在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已經成為了一個能影響秦國朝堂的政治團體。

那這就奇怪了,按照常理來說,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應該沒有墨家生存和滋長的空間。您看,法家認為“俠以武犯禁”,而墨家偏偏就喜歡“任俠”,推崇赴湯蹈火,死不旋踵;法家信奉農耕而抵制“奇淫巧技”,而墨家卻恰恰擅長“奇淫巧技”,推崇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法家推行嚴刑峻法和軍功斬首,而墨家卻宣揚“兼愛非攻”。

如果說變法後的秦國是一團火,那墨家就是一滴水。但是這滴水滴進這團火中非但沒有被蒸發反而是“與火共舞”“浴火重生”。造成這種奇異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於墨家學派的魅力,在於秦國的崛起離不開墨家。法家和墨家雖然是一對矛盾,但矛盾除了普遍性以外還具有其特殊性。

秦國的崛起並非法家一家之功,軍功章的一半應屬於這個神秘團體!

提綱挈領(一):法家雖然排他,但不排斥務實,而墨家就是一個十分務實的學派。墨者從來不當鍵盤俠和噴子,更不會鼓動戰爭讓別人去捐軀而他只捐一個月的工資。墨者只會既要說更要幹,如果遇到打仗,他們會衝到第一線赴湯滔火,死不旋踵。墨家的這種品質是法家所欣賞的,因而商鞅把儒家的那一套稱為“六蝨”,卻並未對墨家惡言相向。

提綱挈領(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哪怕法家制度能激發出秦軍最強的勇猛值,但如果裝備不行那也是徒添傷亡。二戰時期的日軍作戰可謂是勇猛,但還是被擁有第一生產力的美國大兵碾壓得鬼哭狼嚎。戰國雖然處於冷兵器時代,但是那個國家能夠在科學技術上領先一步,必定能在戰場上事半功倍。

秦國變法後,山東六國一直把秦國當成異類,總想把秦國扼殺在西陲。俗話說“練拳無樁步,房屋無立柱”,秦國在謀劃擴張的時候總得先考慮保證自己的本土安全,馬步扎得穩,打出去的拳才能狠。兵法界盛行“孫攻墨守”,秦國在面對山東六國的合縱及後方少數民族的偷襲之時,急需引進墨家的防禦技戰法。

根據一些專家的考古發現,湖北省雲夢縣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中關於秦在法律、職官名稱、計量制度及語詞的書寫格式方面同《墨子·備城門》以下各篇很相似。個別專家認為《備城門》以下各篇“很可能是惠文王及其以後秦國墨者的著作”。《墨子·備城門》以下各篇詳細闡述了古代軍事工程中的城防技術,這些全部是墨家軍事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而絕非紙上談兵。遙想當年山東列國四次合縱攻秦而不能滅秦,除去秦國被山帶河的地理優勢以外,我們還應該看見戰場上墨者們忙碌的身影。

秦國的崛起並非法家一家之功,軍功章的一半應屬於這個神秘團體!

根據考古發現,各個諸侯國即使再同一地點遺留下來的兵器普遍都是輕重不等,大小不一,形式多樣。而只有秦國的兵器不論在哪兒發現,其造型和尺寸幾乎都是驚人的完全一致。在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發現的三稜弓弩箭頭有4萬多支,但4萬多支箭頭的底邊寬的誤差不超過1毫米。我相信法家大多都是處女座,但沒有墨家高超的製造工藝進行實施,估計法家也只能抓狂。更值得一提的是秦軍弓弩箭頭的輪廓線跟子彈的外形完全一樣。子彈的外形是為了減低飛行過程中的空氣阻力,秦人設計這種三稜形箭頭也應該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因而根據科學原理,我們就能知道秦軍弓弩的射程肯定比山東六國的遠。除了射程更遠以外,三稜形的箭頭擁有三個鋒利的稜角,在擊中目標的瞬間,稜的鋒刃處就會形成切割力,箭頭就能夠穿透鎧甲,直達人體。秦軍的這種三稜箭頭取消了翼面,使射擊更加精準。因而又根據科學原理,我們能知道秦軍的弓弩不僅射程比山東六國遠,而且精準度和穿透力也比山東六國強。所以秦軍能打勝仗不僅是靠法家的制度激勵,更關鍵的是當山東六國還在使用“漢陽造”時,而秦軍已經用上了“三八大蓋”。

除了墨家這群理工男以外,儒道法等門派誰也搞不懂何謂“空氣動力學”。談到弩,秦國的弩更是霸氣。秦軍弩機的各個零部件完全可以互換通用,輪廓誤差不超過1毫米。在烽火硝煙的戰場上,六國某個士兵的弩壞掉了,那就真的壞掉了,因為身邊陣亡戰友使用過的弩機零件都無法使用,而秦軍士兵只需要更換損壞的零件後就可以繼續發射。秦軍在墨家軍事工程科技的幫助下,早已進入“標準流水化”的生產時代。另外,秦國將士用的青銅劍也比山東六國的劍長出約30釐米。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在短兵器格鬥中,刺要比砍更有優勢,因為它更逼近對手。比對手的劍長出約30釐米的秦劍,在格鬥中顯然更容易刺到對方。加長劍身簡單,但是要保持加長後的青銅劍不容易折斷就很困難。但墨家這幫理工男們又做到了,他們摸索出了銅與錫的科學配比,做到了既讓劍身加長且能同樣保持劍身的堅韌。所以,短兵交接之時,秦軍又勝出一籌。

秦國的崛起並非法家一家之功,軍功章的一半應屬於這個神秘團體!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我相信身邊一定會有墨家工程團。《史記·李斯列傳》寫到:“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我相信這些刺客中絕大多數都是墨俠。關於墨家和秦國緊密的合作,肯定會有讀者發出質疑:墨家不是兼愛非攻嗎,為何投靠秦國?答案並不難,因為自墨子逝世後墨家分為了三派。各自都認為自己是最正宗的墨家,而其他兩派是“別墨”,即贗品。韓非子・顯學》寫到:“自墨子之死也, 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捨相反不同,皆自謂真孔墨;孔、墨不可復生,將誰使定後世之學乎?”因為教派的分離,門派之間互相的傾軋,墨家最初的教義已經變得模糊。而身處大爭時代的墨者想有一番作為則必須和當政者進行合作,墨守成規只能自取滅亡。而縱觀天下列國,唯變法之中的秦國重實幹輕空談重工程,輕六藝;重科技,輕博士。

秦孝公《求賢令》中的“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一語更是讓人熱血沸騰,試問不去秦國,還有那個國家更值得墨家前往?

至於“非攻”的問題,有人曾經詰問墨子:“以攻伐之為不義,非利物與?昔者禹徵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此皆立為聖王,是何故也?”墨子回答說:“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謂攻,是謂誅也。”你墨子既然成天宣揚非攻,那我就拿禹徵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來說事。你看這些都是聖王,但都沒有非攻而都是訴諸於武力。墨子的回答是禹、湯和武王用的武力不是“攻”,而是“誅”,深層次的意思就是“攻”乃非正義戰爭而“誅”是正義的戰爭。墨子的觀點很明確,我不反對正義的戰爭,但我堅決反對非正義的戰爭。但何謂正義與非正義,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所以當墨家認準秦國是其宗主國及秦國發動的戰爭是正義的戰爭之時,“非攻”的教義就已經失去了約束力。那麼秦國發動的戰爭是正義的嗎?秦始皇認為肯定是!秦始皇初並天下,讓丞相和御史宣告天下:“異曰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

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大家看,都是六國的惹得禍。

秦國的崛起並非法家一家之功,軍功章的一半應屬於這個神秘團體!

墨家在秦朝統一天下後就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在漢朝更是成為了絕唱。墨家消亡的原因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本文只想通過墨家和秦國說明一個道理:“實幹興邦,科技強國

”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