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春秋歷史人物——「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走近春秋歷史人物——“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商鞅畫像

商鞅年輕時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商鞅一生的主要活動和貢獻,是在秦國實行變法,歷史上稱之為“商鞅變法”。

前362年,秦孝公繼位。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被諸侯們疏遠,像夷狄一樣對待。秦孝公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在國內頒佈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商鞅聽說秦孝公四下招賢,欲收復秦之失地,於是便攜帶李悝的《法經》來到秦國,向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君主之策。前359年,秦孝公封商鞅為左庶長。於是,商鞅醞釀實施變法。

商鞅變法前後有兩次。第一次是秦孝公六年(前356年)公佈的,為了取得民眾的信任,商鞅在推行新法之前,想了些辦法。據說,他在國都南門外立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下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去,就賞給他十金。”老百姓都很奇怪,沒有人敢試。後又宣佈賞五十金,一個不怕事的人把木頭搬到北門,果真得了五十金。通過這件事,人們都相信商鞅說話是算數的。商鞅抓住時機,公佈了新法。

走近春秋歷史人物——“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商鞅變法”漫畫

新法公佈後,受到許多人的擁護,但也遭到了舊貴族的反對。太子明知故犯,破壞新法,商鞅決定依法處理太子。但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刑,就對太子的兩個老師進行嚴厲的處罰。此後,再也沒有人敢不遵守新法了。

商鞅因變法有功,於秦孝公十年(前352年)被提升為大良造。為了進一步保護封建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商鞅又頒佈了加速封建改革的法令。商鞅變法以後,不僅沉重地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而且也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經過多年的努力,秦國日益富強,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強國。但是商君之法太過刻薄寡恩,設連坐之法,制定嚴厲的法律,尤其是軍功爵制度,造成秦國貴族多怨。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見他未帶憑證,告以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國去,但魏國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絕他入境。商鞅回秦後被迫潛回封邑商,發動邑兵攻打鄭縣(今陝西省華縣)。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結果商鞅失敗戰亡。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秦惠文君同時下令誅滅商鞅全家。

走近春秋歷史人物——“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影視作品中商鞅被車裂畫面

商鞅在秦執政十年,秦國大治,並使秦國長期凌駕於六國之上,但最後他卻死於自己的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