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一個兵押一羣戰俘,那麼戰俘爲何不反抗?

紫禁公子


圖為被集體押解的戰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名士兵押著一群戰俘的情況處處可見,甚至在被屠殺之時也很少有反抗,很多人也表示只要戰俘們稍作反抗,押解的士兵就會迅速被殺死,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首先,每當出現大批戰俘,不是指揮官下令士兵投降以求生存就是戰鬥意志完全喪失而被大批俘獲。


圖為被殘忍殺害的中國軍民


第一種情況的戰俘一般都是希望通過日內瓦公約然後活下來,既然已經考慮好了做戰俘,自然很少出現反抗的情況,二戰最後階段,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柏林投降後,黨衛軍第一裝甲師1600人就曾向少量美軍投降,可見其根本沒有打算反抗,許多為了避免讓蘇聯俘虜的德國軍隊甚至會為了生存主動尋找美軍的戰俘營。


圖為著名的萊茵大營


當時由於歐洲戰場上的各國也十分遵守日內瓦公約,戰俘們也沒有必要能在活下來的情況下還反抗押解士兵,許多投降的德國士兵最終都在短暫的勞動改造之後被釋放,可見即使沒有押解,戰俘們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嘗試越獄。


而像南京那種情況更多是完全喪失了戰鬥意志,戰爭的殘酷已經徹底擊潰了這些戰俘的心理防線。從日軍屠殺中國軍人的老照片也可以看出,完全喪失鬥志的戰俘往往眼光渙散垂頭喪氣,對敵人有深深的恐懼,更不要說單獨押解的劊子手大多手持自動武器,理論上完全可以自行應對戰俘暴動問題,所以這種一個兵押著一群戰俘,而戰俘不反抗的情況也就可以理解了。


歡迎大家關注本號,提供更多的軍武知識科普。


軍情解析


戰俘作為戰爭的必然產物,古往今來都亦曾有之。從一些二戰老照片中我們也會發現,無論是歐洲戰場還是亞洲戰場,都發生過幾個士兵押解一群戰俘的事情。很多人也許因此疑問:戰俘數明顯高於士兵數的時候他們為何不趁機反抗?

比如蘇德戰爭期間,雙方所俘獲的對方士兵數量十分驚人:被蘇軍俘虜的德軍人數約為160萬;而落入德軍手裡的蘇聯俘虜多達446萬人;如此龐大的戰俘大多都會遭遇協迫勞役、集體關押或者槍決的結果……

這對於一些歷史的旁觀者而言是不可理喻的:如此龐大的數量竟然不知道絕地反擊?

首先我們要知道,戰俘的產生大抵出於兩種情況:要麼是被迫投降,要麼是主動投降;但這兩種情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己方大勢已去!

這個時候對於戰敗人員最大的影響就是心理變化:殊死抵抗必死無疑,繳械投降或許還有生還的機會。我們必須承認,大義凜然的英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戰俘還是期望早日解甲歸田。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就已經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戰俘反抗的行為。

另外,押解戰俘的一方肯定也會料想到可能發生戰俘反抗的情況,所以都會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最基本的就是解除武裝。其次就是分散管理,即把來自不同部隊、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家的戰俘放在一起,這樣做是為了儘可能的降低戰俘之間的信任感,從而避免擰成一股繩的情況。

還有就是在押解過程中製造壓力,比如對不服從命令的戰俘進行毆打、虐待甚至槍決,這樣做就是為了給其他戰俘形成威懾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殺雞儆猴”。

所以,士兵被俘後都會承受來自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壓力,也正是在這兩種壓力的促使下斷絕了大部分戰俘想要反抗的心理。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很多人沒翻過歷史檔案,但一定看過影視片裡的場景: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少量的士兵就可以押解一大批戰俘開拔。並且讓人驚訝的是,戰勝方殺掉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戰俘,基本戰俘們是任由處置,鮮見有反抗的場景。 這的確讓人很費解,尤其是在集體處決戰俘的時候,戰俘的數量遠遠多於執行殺人任務的人。尼瑪,只要戰俘們做一下反抗,基本這幾個劊子手就會被撂倒。



這樣,戰俘們獲得一線的生機。 為什麼戰俘都不會反抗呢?首先一點就是因為這些戰俘們都抱有僥倖心理,如同猛獸被馴到服輸就不會有多大傷害力,戰俘也一樣,沒有精氣神了,戰敗投降的陰影還在,挫敗感深深在潛意識裡起作用。不反抗是一種人性的懦弱,戰俘們普遍認為不反抗還能繼續留條活命,一反抗肯定第一個沒命。當然,戰俘中也會存在一些有鬥爭精神和反抗能力的人,但數量很少。而一般的戰俘不會強出頭,畢竟槍打出頭鳥唄。對死亡充滿了本能恐懼,他們看著拿著武器的敵人,基本就沒什麼反抗動機。而人天生就是一種僥倖動物,就算看到了最壞的結果也不願意相信。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畏懼,對死亡深深的畏懼,對敵軍的深深畏懼。正是因為怕死所以才死的最快。



戰俘都是被打敗的士兵,在戰場上或許戰俘都是一等一的勇士,敢打敢衝。但是一旦被俘後,整個人的氣勢被剝奪,便沒有了之前的無畏。而且大多數人還是畏懼死亡,或許在一開始被俘時,意志力還很頑強,抵抗情緒還很高昂,但是隨著死人越來越多,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安於現狀的人將會變成大多數。到了後期,往往只要幾個士兵就可以管理幾千人的戰俘。 人是群居動物,大多數人都有從眾心理。戰俘甘願被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人領導,一盤散沙的軍隊只有任人宰割的命。換句話說,戰俘中的領導人才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反抗,太早的話容易被敵軍針對殺死,太遲的話沒有人響應。



二戰後期,蘇聯紅軍俘虜了日軍幾十萬戰俘,有些人連武器都沒有繳械,但是依舊不敢反抗,只能老老實實的聽從蘇聯人的管理。一個曾經被送到蘇聯服勞役的日本士兵後來回憶道:“我曾經看見幾個日本兵就殺死了成片的中國人,那時候我總認為他們是低等的,是豬,然而當我們也遇到同樣的事情的時候,我發現這叫絕望,一種生的絕望和苟且的奢望。”不論你在戰場上多兇殘,淪為戰俘後,都會成為一隻溫順的小綿羊。只有親身經歷了,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種情緒,否則都是妄言。


李三萬的三萬裡


首先,押送戰俘的任務並不輕鬆,就拿蘇德戰場上來說,每押送3萬的蘇軍戰俘就要使用一個師的德軍,基本上也是一個人押送3個人的級別。

戰俘放下武器以後在一段時間內,還是有一定的反抗意志的,尤其是剛剛放下武器的時候,同時被俘的地點通常還是距離自己的友軍比較接近的。那種從戰俘營逃脫,千里迢迢的逃回國內的故事都是奇蹟,不具備普遍性,戰俘逃脫最好時機還是被俘最初的時候。不過要是抓你這個人就是回去當舌頭,你一般跑不了。

不過如果是部隊整建制被消滅,有大量人員被俘,被俘者發現自己人大量被俘的時候,通常會有一種從眾心理,都是跟著走了,這個時候還有就是絕望,大家都失敗了。

被俘的時候,通常會把士兵和軍官分開,在失去組織的情況下,大部分人在那種情況下都不會有什麼異動的。大部分都照片中都不會把邊上已經架好的機槍拍進去的,一大群赤手空拳的人面對機槍肯定是不敢有什麼不軌的企圖的。老照片裡看不見的機槍是極其有威懾力的。

而且如果戰俘真的有異動,開槍打是沒有任何的猶豫的,德軍在阿登反擊戰是有一次大規模槍斃美軍俘虜的事件,按照德軍的說法就是美軍俘虜出現了異動,試圖搶奪德軍的武器,結果德軍開槍了,打死了幾十名美軍俘虜。

軍人被俘以後就已經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敵人,已經不能自己做主,這種情況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了。


有痰


之前有過一個性質相同的回答。

第一,心理問題。

這不是像戰前動員那樣,慷慨激昂的說一頓振臂高呼完畢後,然後大家熱血沸騰的要去戰場廝殺,而是一群在戰場上經歷生死,恐懼和恐怖的俘虜,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氣,被俘虜了,士氣沒了,最主要是心理防線徹底崩潰,知道自己落到敵人手裡,怎麼都不會有好下場,所以就是聽天由命,以前被蘇軍俘虜的日本關東軍,就因為沒有糧食,而被蘇軍無差別的槍斃,那麼多曾經兇殘的日軍,還不是乖乖坐在那裡,頭也不敢動一下,只能聽著槍聲在耳邊響起,然後有人在自己身邊倒下,向天皇祈禱自己不是那一個倒黴蛋。



第二,槍打出頭鳥。

俘虜兵之間又不敢交頭接耳,對方也不會允許你互相之間交談,怕你們會生出什麼鬼點子,而俘虜們又都沒有武器,誰第一個衝出去,一定會被打死,自己也不敢冒這個險,即便明知道會死,也不會做第一個被殺的,況且精氣神沒了,還怎麼去反抗呢?



太平洋戰場上著名的巴丹死亡行軍,幾萬人的俘虜,甚至為了能喝一口臭氣熏天,冒著綠色泡泡的水兒而被日軍打死,路上吃不飽,渴的要命,受傷的更不用說,一路上屍橫遍野,死了很多俘虜,但是他們寧願忍受日軍的毆打和掃射槍殺,也不敢去和日軍翻臉。


軍事一點通


二戰,一場全人類的戰爭,一場所有人都沒能倖免的戰爭,可是戰爭中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比如在二戰的時候,很多俘虜後面的押運人員就只有一個士兵,甚至一個班的士兵就可以押著幾百俘虜到處走,他們為什麼不敢反抗呢?這就要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原因了

我們先來說說幾個原因,其中一點,那就是俘虜的鬥志以及被打破了,俘虜為什麼會被俘虜呢?所屬部隊在戰場上戰敗了還是可以跑的啊,成為俘虜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來不及跑,而是被敵法的進攻給嚇傻了,說白了,這些人員投降的原因都是因為一句話“兵敗如山倒”周圍的兄弟們挨個死去,自以為堅不可摧的防線被對方撕開,最後演變為潰逃,在這種情況下,人鬥志都被磨滅了,那反抗的意志從何而來,還有一種就是被圍攻久了被迫投降的,這些士兵即使鬥志依存,但是身體素質早就因為長時間的捱餓之類的摧殘的不行了,在這種情況下反抗是一種不實際的事情,再加上他國對於戰俘內進行宣傳,將原編制打散,使得士兵周圍的人都是陌生的,最後這樣的結果就是俘虜反抗的概率其實是很低的,人的意志也不會如同我們現代小說的主角一般,在經歷血雨腥風之後隨便還能堅定自己的決心的,所以說戰場上出現一人押運多個戰俘的情況是很正常的

所以說人在經歷戰場的血腥洗禮後,人的心智只會有兩種變化,一種是變成英勇無畏的戰士,一種是變成信心崩潰的戰俘。


紫龍防務觀察


因為條件不具備。

作為俘虜,基本兩種情況為主,主動投降,另一種是受傷被俘。

主動投降的以二戰美軍、英軍為代表,既然怕死投降就絕對不會拼命反抗,而且俘虜營絕對不會放在前線,而是放在敵人後方,周圍有其他警戒部隊,想造反基本等同找死。

另外一種是受傷被俘,以二戰中日為代表,這種軍人有復仇心裡,但是由於自身傷病原因加上外圍環境,最多隻是拼死一搏但是很難有結果。

戰俘還想著造反的,要麼活膩了,要麼看國產神劇看多了。都拿敵人當傻子呢?



點綴凡塵


當了俘虜,士氣己無。手中無槍,怎麼反抗?誰先反抗誰先死,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況切,人的想法不一樣,多數人覺得在戰俘營呆一陣子,戰爭結束再回家也不錯。還有人厭倦了戰爭,不想再回戰場,做了戰俘認命了,愛咋咋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