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漢代沒有獨尊儒術而是百家爭鳴,那麼歷史會向什麼方向發展?

治187816107


首先沒有儒家,中國人會出現道德真空。中國人的是非判斷,善惡判斷,美醜判斷會非常低下。我們會和野蠻,暴力的遊牧民族與其獸性文化有什麼區別?試問今天的中國人,做人的原則底線是什麼?君子和小人的區別是什麼?是不是茫然了,很難回答??沒有儒家的大一統思想,中國憑什麼非要統一?沒有儒家的祖宗崇拜孝文化,中華文明怎麼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沒有儒家的等級,中國人就人人平等了?憑什麼就不會成為非洲或印度?沒有等級,中國人就自由了?給你50萬人部隊,你能高效組織調動?調集糧草都是問題。憑什麼中國人還能活到現在?沒有儒家的人本主義,憑什麼讓中國避免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沒有儒家的包容性,被異族打敗了憑什麼還能反過來同化別人?你讓排他性很強的文明來試試同化別人?沒有儒家來培養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讀書人,沒有這些民族脊樑中華民族能撐到現在?難道這個民族,幾千年是靠一幫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撐過來的?一群民族主義網噴,魯迅看多了,受無腦微博毒害病入膏肓,真以為自己被啟蒙了。沒有儒家,今日還有沒有中國都是問題。


空空空42973354


實際上,這是一個政體選擇形式的問題。政體建立形式的依據是國家對於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哲學為依據而決定的,不管選擇什麼樣的政體形式,以及是以什麼樣的國家哲學來指導政體的組織形式,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為最終目的。但最終能不能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最根本決定因素是這種政體形式,是不是能促進社會的生產力的發展,才是決定性因素。

這是我們回答這個問題的基礎理論,其總體邏輯圖如下:

先拋出結論:如果漢代沒有獨尊儒術,而是百家爭鳴,那麼歷史最終也會選擇一種成熟的哲學思想來形成國家哲學,從而建立一套符合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想而形成一種政體形式。而不會是一直百家爭鳴。思想統一,是所有政治組織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分論點1、沒有統一的思想,就沒有國家意志,沒有國家意志,國家一定分崩離析。這種分崩離析的時間長短,視佔統治地位的實際勢力而定。

儒家思想,他是承接先朝的周禮而定的。有承前啟後的根脈在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就禮制。漢初實行的是分封制。但最終以改良的儒家思想,走向了中央集權。規定了一整套社會階層流動的機制。但核心不能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看秦朝,也是這樣的,但他的國家哲學不一樣:法家。重法而輕教。到政權確立之後,繼續這樣執行,所以即使秦國有當時世界上最牛×的軍隊,也是三世而亡。漢取代秦之後,實際上是外儒而內法的國家哲學。即做到了中央集權,又做到了階層流動的相對容易。達到了一種社會各階層的動態平衡。東西漢存在了400年,其中大部分時間是政局穩定的。

分論點2、漢之後,也有其它的政體形式和國家哲學出現過。

魏晉南北朝用了釋家,道家哲學,作為國家哲學,但這兩種形式,給中華民族是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的,五胡亂華就發生在這個時期。你仁慈,別人歹毒,你無為,人家有為。這兩種哲學指導下的國家政策,很容易失去國家凝聚力。外部環境決定這是註定失敗的。也註定是災難。

隋朝結束魏晉之分崩離析,實行中央集權,然對外用兵失度——過快,過大。隋朝迅速滅亡。科舉制度在隋朝完整建立,社會階層躍遷途徑進一步優化,隋朝雖然滅亡,但為我國減少了周邊威脅。所以到唐朝的時候,前人的政治智慧進一步得到傳承和完善,國家繁榮出現。宋朝是把儒家思想運用得最好的。他的滅亡,純屬意外。元是完全拋棄了儒家思想,他是國家暴力哲學的典型。純屬使用的是硬力量的碾壓。“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長”漢唐是剛柔相濟的政體形式,即為儒家的中庸哲學。元朝是純剛純強的形式,所以很快滅亡。

明朝我們單獨起一段來分析:他的國家哲學主體是儒家思想。後期,甚至在江浙有了資本主義萌芽,手工業商業相當發達。在明中葉,是很像“三權分立”的政體組織形式的。皇帝的權利是受到了很大的掣肘的。但社會思想,魚龍混雜,在明朝,真有百家爭鳴的再現的局面了。甚至基督教都有在中華大地廣為傳播,東林黨裡面,更是各種政治理念都有。我的觀點是:明朝亡於統治階層的思想不統一,價值觀的不統一。個人英雄主義氾濫:居然以被打屁股為榮譽,沒有被打過屁股的,就沒有面子。這是什麼概念?所以,我們看明朝是出了很多能人的。而這一些所謂能人,是一個不屌一個的牛×,嚴重影響了中央集權和組織能力。所以,我們看,明朝在所謂國力並沒有很差的情況下,被一個奴隸組織給滅了,實在可惜可嘆。

這一段我要說明說明呢?說明中央集權在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

清朝,這個王朝,是一個骨子裡面的奴隸社會思想,儒家思想為面子的怪胎王朝,兼具元和宋的特徵。正面講是:剛柔相濟(但不真心),反面講是擁有軍事力量的暴發戶。維持著對於最低限度的漢人的存在,目的只是讓他們幹活,而沒有把佔絕大多數的漢族人當自己人。

講這一段和題主所問的聯繫是什麼呢?是百花思想的效果展示。思想不統一,不管每種思想獨立來看,多麼優秀,但並不一定促進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一種思想,不管多落後,只要適宜社會發展,和整體的國家素質相匹配,這種思想,才能在生產生活中發揮作用。

清亡之後,總統制,其國家哲學是“天賦人權”這一套西方哲學。行得通不?不知道,反正是分崩離析,內憂外患。群狼俯視,惡熊野狗環顧林立。

現在我們的國家哲學是馬克思主義。行不行,反正現在我認為非常行。組織能力,世界第一,國家安全,世界不是第一也是第二。

綜上所述:一個牛逼的組織,不可能是長時間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花爭豔,牛逼的組織形式,一定是一枝獨秀。文人墨客的自由思想,對於整體的民族生死存亡,一點卵用沒有(很殘酷的言語吧?)。而一個真正牛叉的組織,是在一枝獨秀的情況下,允許百花齊放而存託這一枝花獨秀的豔麗。絕不是孤零零在風中搖曳的孤芳自賞!


劉卓易


百家爭鳴?你還真以為一直爭下去嗎?

獨尊儒術這種說法也不對,只要不瞎,兵家代代有,中國三十年一小打,五十年一大打,名將不少於名相。

漢武帝尊儒,那是歷史與時代的訴求。

春秋戰國的周朝都打亂了,秦始皇統一中國,沒幾年又亂了,實際到了漢武帝之後漢朝也相當亂。

漢武帝需要秩序,而儒家核心就是秩序,形成英雄與歷史共舞的局面。

百家要論格局,信老子早就小國寡民了,信法家秦朝就是例子,墨家?別扯了,沒到戰國結束就沒了,我猜如果信墨家,都不一定能進入封建社會,只能造就一個宗教的中國,而宗教是為何奴隸社會統治的。

兵家,孫子兵法三韜五略三十六計,對敵人行,對自己人也可以,如果漢武帝想選兵家就是找屎。

中國整體文明就是以孔子為首講秩序,以孫子為首玩混亂。

秩序大於混亂,國家興旺。混亂大於秩序,國破家亡。

老子玩獨樂樂,玩的是個人,而孫子與孔子玩的是社會,他們根本就不站在一條線上。

至於是不是儒家坑害中國,其實在宋朝結束,百家爭鳴紅利就沒了。

我看還有人說百家爭鳴是什麼?哥們,文藝復興等同於百家爭鳴,懂不懂啊?

百家爭鳴之後中國開創封建社會,文藝復興之後西方開創資本社會。

但這種思想的紅利也就持續了一千多年,你還想怎地。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劣幣驅良幣,蒙古人把宋朝滅了,就證明那時候中國哲學開始死亡。

等清朝人把明朝滅了,第二次劣幣驅良幣,中國封建社會走到盡頭。

如果西方哲學與資本社會沒有興起,中國就會經歷這樣的怪圈,劣幣驅良幣。

這就要說一個類型哲學的發展,中國據說可以追溯到伏羲,那可是原始社會中後期,大約公園前4000-5000年左右,經過幾千年發展,在百家爭鳴爆發,從而形成封建社會。

西方哲學據說從古希臘開始,那也是公園前500年附近,到1700年附近才開始文藝復興,也要2000年左右。

哲學不是大白菜,你想發展就能發展出來,還有人吵吵中國發展新的哲學!他們真把哲學當白菜了。

儒家在我看來只是替罪羊,當然有它一部分左右,但我們從更高的高度看到,這是一個事物從開始,發展,高潮,衰弱到結束的過程。

百家爭鳴就是高潮,到宋朝就是衰弱,至於什麼時候結束,我不知道,但這就是過程,就好像人的一生一樣。


在路上61281823


每位天資過人的歷史人物都是以有儒為恥的。唐代李白《嘲魯儒》中的“魯叟談五經……未行先起塵”準確描寫了儒奴形象。

百家爭鳴文化叢盛則各方面文化極盡其美,統一守儒則庸才家天下靠人情混世。有競爭比較就有擇優汰劣的制度產生,一家獨專難論人才!是以中華民族用一儒過後,積弱基因已形成,民族個個自卑脆弱容易滿足現狀,因自卑而特別在意自尊;因自卑而小成則大肆慶祝從此止步不前!近來中興解禁慶賀,難道不是中華民族脆弱基因仍在上流社會分佈的體現?

儒治取庸愛順,忌憚高才,潛規則歪理人情取榮華秘道沿用至今,暫且不談!只談百家爭鳴到現在又如何?

百家爭鳴並不一定全用在治國上戰場的。相反地,更能夠存活各地文化特色保護特色文化人才,把透明的民主自由進行到底政治穩定之後,全面推進綜合國力飛速積極發展!

有些人總是脫不了儒家一家天下私坐控制思想,被一私佔盡萬物的儒私思想先入為主去衡量百家爭鳴的互相包容,一錯再錯推演出許多謬論,真遺譏萬世的“分析”!


天法如訓


作為一個理科生,我用歸納法與演繹法來推論,如果沒有儒家,中國歷史會怎樣演進。

和中華文明同時代的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早就在外敵入侵下消亡了。古希臘,現在的希臘只是歐洲的一個小國;羅馬帝國,四分五裂,現在的意大利人不知道能不能稱為羅馬民族的後裔;波斯帝國,現在的伊朗,已經伊斯蘭化,和波斯帝國時期的國土與影響力相差極大;阿拉伯帝國,四分五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近代中國類似,一個西亞病夫一個東亞病夫,兩個老大帝國,在近代西方入侵中一個四分五裂,而中國的軍閥們卻沒有一個背祖棄宗脫離中國的!這些帝國,在它們統一的時候,可是有統一的文字,度量衡的!由此歸納,如果沒有儒家,中國也會像這些帝國一樣,或消亡,或分裂。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波黑的穆族與塞族,同出塞爾維亞族,血脈相同,卻因為不同的信仰互相仇殺,分成兩個民族!可以想像漢族如果沒有儒家思想,可能早在漢帝國亡後就分裂了,也不可能成為現在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

那儒家是否阻礙中國進步,阻礙中國科技發展?沒有儒家,中國是否能提前兩千年進入工業社會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西方文明也沒有在兩千年前就進入工業社會!更何況儒黑眼中的弱宋,恰恰是同時代科技最發達的地區,實在是打臉!另外世界上儒家隻影響東亞地區,但是工業革命的源地只是英國,其它廣大的非儒家文化地區並沒有發展出工業文明來!說明工業文明的發端,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就彷彿生物中的基因突變一般!法國德國與美國只是離英國比較近,所以能最先接受工業文明而已,要是沒有英國,同是西方文明的法國德國也無法完成工業革命,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都要走中央集權,君權神授的道路,和漢武帝一個樣!

所以我尊重五四運動時的大師們,他們反儒,是受時代的限制,也有進步的意義,正如魯迅所寫的“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他們並非真要拆掉房頂;

鄙視七十年代的文人,他們反儒,只為迎合上意,讓自己往上爬,全不為民族未來考慮,當代中國的道德淪喪,他們要負主要責任;蔑視當代反儒的文人,他們反儒,純粹是智商低下問題,他們人云亦云,既不懂儒學,也不懂魯迅,魯迅們只是想要打開一個窗,而當代的儒黑們卻以為魯迅們真的要把房頂拆掉,全不知道屋頂拆了,確實屋子亮了很多,卻連風雨都無法遮擋了!


東風一起千帆動



漢代沒有獨尊儒家,即使最重用儒家的漢文帝和漢元帝,道家和黃老都有一席之地。

所以,這個題目應改為‘漢朝如果一直重用儒家,社會會如何發現?’

一、言論自由,沒有誹謗罪。

漢朝如果一直重用儒家,會言論自由,思想奔放,沒有誹謗罪。

誹謗之法,是罵天子,批評政治之罪。由秦始皇為實行法家愚民政策,禁錮思想,扼殺言論而創立。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韓非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那四百名儒生以古非今,罵秦始皇,就是死於誹謗罪。

漢文帝時,重用儒家大師張倉為丞相。放開言論,廢除誹謗罪。

漢武帝時,法家酷吏張湯重立誹謗罪。


漢武帝與張湯謀劃發行白鹿皮幣。召來大夫顏異商議。顏異認為不妥,並未罵劉徹。‘天子不悅’,法家酷吏張湯認為,顏異欲罵天子,不言而入腹,便以腹誹罪之名,處死顏回十世孫,儒家大師顏異。【因肚子裡罵天子,而被法家酷吏誅殺。這不是法治。而是治人】

二、中國會進入準法治社會,或者說法治大於人治的社會。


法家主張法律必須體現君主的意志——生法者,君也,守法著,臣也。

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罰——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

夷族連坐,寧枉勿縱。

儒家主張立法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獨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獄無論,以意為限。

疑罪從無——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

不罪無辜——孔子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漢文帝時,儒家大師,丞相張倉廢除秦朝誹謗罪,夷租連坐等惡法。張倉廢法,是中國法治史上的一大進步。

漢武帝時,法家酷吏重立誹謗罪,夷族連坐罪。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杜周、江充,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屠戮殆盡。中國進入人整人,人治人的社會。張湯立法,是中國法治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法家是法治的頭號死敵。是極端的人治——治人。

三、會滅掉匈奴。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屠戮了十幾萬皇族、群臣、軍民。嚴重損耗了國力。對匈奴的戰爭也最終失敗。漢武帝外甥李廣利戰敗後。漢朝國力全部耗盡,再也無力討伐匈奴。再加上法家賣官鬻爵,盤剝百姓,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例人頭稅。導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餓殍遍野,人口減半,相當於今天死了7億人。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還沒滅掉匈奴。

漢武帝不但用法家酷吏,處死儒家大師。還罷黜群儒而不用。更是處死最後一個墨者郭解。名存實亡的墨家學派徹底滅亡。


楊朱學派


沒有獨尊儒術的話歷史走向的可能是多樣的不好猜測但是一些東西是確定的

第一,尚武精神不會被閹割

第二,各行各業的各種匠人不會被視為奇淫技巧,各種技術會得到大的發展

第三,人們的思想不再總是崇古薄今,可能會出現更多基於古人的新發現,而不是越來越弱

第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會減少,人們的整體思維更加的務實

儒家被篡改和曲解的可能性變小,可能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的道德觀可能會變的更加的合理客觀,在中央集權制政體下的百家爭鳴各行各業各家各派可能會有長足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朝代可能會出現更替但民族會變強,最後可能會發展到類似於君主立憲的政體出現


宿天雲


這個問題真難回答,因為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但是再難回答,因個人學識有限,這裡只能是妄言幾句。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是這個時期出現的特殊現象,是其他任何時期沒有辦法複製的,正是因為這個時期諸侯林立,群雄逐鹿,至秦以後才形成統一的國家,而秦朝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原來的諸王(國)“分封制”被“郡縣制”取代,“郡縣制”一直沿用至今。

到漢武帝時代,中央政治上需要高度集權以維護統一,“獨尊儒術”應時而生走上歷史舞臺。個人認為“郡縣制”不能為“百家爭鳴”提供土壤,如果再出現“百家爭鳴”,除非歷史倒退,那也就沒有現在的中國了。

以上為個人淺見,歡迎朋友們批評指正。



心念自在


國家安定,思想文化得不到統一,國家也將陷入混亂,甚至向歐洲一樣,直接四分五裂。

春秋混亂才會出現百家爭鳴,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他們的出現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社會混亂,需要急迫解決問題時才會出現各個思想。若國家統一,問題解決,思想上卻各執一方,這個國家的民眾的三觀卻大不相同,看待的事情也不盡相同,本來安定的國家也因此重新陷入混亂。


靈虛子1


我們現在說起儒家,總是聯想起孱弱,中庸,但是,真正儒家思想其實是仗劍走天涯,下馬吟花香的豪俠氣概。儒家經過千百年的傳承,最後被理學歪曲,變成了禁錮思想的工具,這不是儒學的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