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本學期的課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很多家長已經開始焦慮:孩子上什麼暑假班好?該怎麼提高孩子的成績?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很多家長不惜投入人力、財力與物力,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知識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否認,但家庭中的情商教育也與之並重。

近日,珠海市香洲區廣生小學德育副主任、市家庭教育研究會講師團講師劉清霞做客“德行珠海·親子講堂”,從情商的重要性入手,為各位家長詳細分析該如何避免孩子情商教育的誤區。劉清霞提醒廣大家長,應重視家庭教育中的情商培養,莫讓情商成為家庭教育的“硬傷”。

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專家名片

劉清霞,珠海市香洲區廣生小學德育副主任、市家庭教育研究會講師團講師。

觀點

情商將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髮展

“孩子在學校怎麼跟在家裡表現的不一樣?”很多家長經常會跟老師抱怨這個問題,在學校的孩子,聽話乖巧;在家裡的孩子,卻喜歡跟家長“唱反調”,甚至“窩裡橫”。為什麼孩子會在家庭與學校之間表現出不同的兩面性?到底是教育的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劉老師提醒家長,出現類似情況,要趕快想一想是不是對孩子的情商教育出現了問題。

劉老師介紹,成功學裡有這麼一個觀點:在成功的人生中,有“十商”必不可少,其中提得最多的“四商”就是IQ、EQ、AQ和FQ,也就是智商、情商、逆商和財商。中國兒童中心曾做過一項“中國少年兒童素質狀況抽樣調查”,在問到父母最關心孩子哪方面情況的時候,絕大多數家長都說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智力水平、身體健康,卻很少有家長提到情商。

被譽為“情商之父”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過:“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情商而非智商。” 他還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成功=80%的EQ+20%的IQ。”即在促使一個人成功的個人因素中,情商的作用佔百分之八十,而智商的作用只佔百分之二十。如果辯證看待智商和情商,最低限度應該是相生相成。

“很多家長在跟老師交流的時候,總會抱怨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跟在學校不一樣,孩子在家裡面表現出的頂嘴、發脾氣等行為,其實就是情商低的表現。”劉老師認為,情商對孩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對孩子以後的事業發展以及生活是否幸福都有積極的影響。當父母發現孩子情商低時,需要趕快給孩子提供相應的教育,防止孩子“高分低能”。

劉老師提醒廣大家長,情商反映了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自己心裡平衡的能力。所以孩子的成功離不開情商教育,情商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成長及未來的人生髮展,會關係到他事業的成功與否。

高情商的家長才能教出高情商的孩子

劉老師介紹,“情商”這個詞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提出的。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同時強調父母們需要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情商,而情緒自控能力往往就是培養高情商的關鍵。

劉老師舉了一個例子。她曾經帶過的班級裡有一個孩子叫小凡(化名)。小凡很讓老師頭疼,不愛學習,上課愛起鬨,幾乎所有的老師上完課都得來學校德育處訴苦一番。她找孩子聊天,問孩子父母平時在家裡都幹什麼。小凡說,爸爸媽媽沒事做,天天在家裡玩手機。在家長會的時候,劉老師跟孩子爸爸反映了這個問題,家長卻表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會說話,說不過孩子。其實,老師已經從談話中瞭解到,爸爸每天早中晚都接送兒子上下學,但在孩子眼裡,卻成了家長因為沒事做,才天天接送孩子上下學。

在劉老師看來,孩子不愛學習、不懂感恩父母,除去智商讓人擔心,情商同樣讓人憂心。從家長身上不難發現,這位爸爸對孩子的情商教育等問題走入了一個誤區。家庭教育能否成功,關鍵是一個方法的問題,即家長對孩子感情“寬”與“嚴”的分寸把握。要把握好這種分寸,就要求家長具備很好的感情自我調節能力,而情商則是一種調節感情最實用、最有效的工具。

那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呢?劉老師提醒廣大家長,首先要培養自己的高情商,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身作則,才能做孩子情商教育的好老師,有能力讓孩子也擁有高情商。

建議

“六型”家長不可做 情商應對有“三法”

“所謂‘六型’家長,指的是獨裁型、縱容型、溺愛型、經濟刺激型、暴力型、威脅型。”在劉老師看來,想要教育好孩子,這幾種類型的家長都不能做。

劉老師認為,對孩子的情商教育不僅是理論性的教育,而且需要家長自己首先擁有高情商,在這一前提下,當家長和孩子相處時,孩子才能在無形中受到良好的情商教育。因此,家長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做一個高情商的榜樣。

家長如何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劉老師建議家長可參考“三法”。

第一是佛系法。這個方法很簡單,當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即便怒火直冒,也要在心裡默唸三次“親生的”。

第二是數學法,也可以稱為冷靜策略。當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拿出手指,從一數到十,並且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和數的數字上。這樣可以“人為”地控制大腦,避免被負面情緒所控制。

第三是語文法,又叫問題解決法,一般分為六步。一是傾聽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二是歸納孩子的觀點;三是表達你的感受和需求;四是邀請孩子和你共同想辦法;五是寫下所有想法不做評價;六是共同決定這些意見是去掉還是保留,並商定如何將計劃付諸行動。(珠江晚報 記者 宋一諾 攝影 程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