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和南京比哪個發達?

王鶘頎


面對友人力邀到揚州同遊的邀請,李白心中很是兩難,揚州前朝的瓊花觀和二十四橋明月夜,確是很想應邀同行,但是李白被時稱夏口的風光所吸引而謝絕邀請,卻留下千古名句: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又情不自禁地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名勝古蹟黃鶴樓勝出六朝古都南京。

不過,南京從歷史角度看卻是值得大書特書,仍然是李白面臨的"武漢、南京誰是大哥"的問題,李白同樣鍾情南京,他的《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這碗水基本端平,只是黃鶴樓名氣太大,忍不住又多看了一眼武漢。
武漢的網球運動員李娜在中國如日中天,其浴血奮戰紅土地的拼搏精神和火暴脾氣名聞中外,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但是南京的羽毛球方陣卻在中國穩步發展,以揚陽為首的世界單打冠軍1989年被評為40年傑出運動員之一,其後如孫俊、董炯都是世界級的選手,女將如錢紅,戴韞都是中國羽球賽中堅。
(揚陽比賽中)

但是,李娜當年在法網奪冠太過火爆,所以武漢由此份量稍重南京。

我多次到武漢,對煙波浩瀚的東湖情有獨鍾,1958年朱德元帥乘興遊東湖,說了一句順口溜:東湖暫讓西湖好,將來更比西湖強。來到東湖時恰逢大雪,漫天皆白,汽車左東湖中的道路穿行,大零紛飛中幾乎是水天共長一色。其面積之大,確是不遜西湖。


(東湖)

南京莫愁湖就在城中,殘秋時節,湖中荷枯敗葉,只有折下的殘梗無奈的向灰濛濛的天空示威。每次回憶此時,就設想那委員長在1937年11月17日離開南京前巡視南京城時的複雜心情,南京城因抗戰的激烈抵抗而慘遭屠戮,30萬人慘遭殺害。南京是一個令人感到悲傖的幾分激烈⋯

而武漢因為守武漢而不戰武漢的正確戰略方針,免蹈覆轍,武漢是幸運的,同時,1938年的武漢是國共合作最好的時期,令人難忘。從這段回憶來看,南京無疑是最值得景仰的城市。


莫愁湖勝過東湖。

武漢長江大橋是50年代最好的時代標誌,我步行過幾次大橋,其規模之大,真令人歎服,要知道,這是五十年代修建的。

南京長江大橋當兩邊尚未合攏時,我在下面游泳,橋身直指藍天猶如兩柄利劍,不知道為什麼,竟突然感到一種威嚴下的自豪。

兩座大橋不分伯仲。

很多網友已經十分專業的從GDP、城市建設、發展前景,人圴生產總值,人均純收入作了比較,我就不再多說,雜亂的說了一些感想,請指正為盼。


良人執戟2


這是兩座實力難分伯仲的城市,尤其在交通、醫療、科研、教育、高校、行政級別等方面,雙方几乎打成平手。經濟數據方面,武漢略佔優勢,2017年GDP13400億,位居全國第9,南京11715億,位居全國第11,雖然存在這1700億的差距,但武漢人口比南京多250萬,所以實際上人均差別也是很小的。巧合的是,兩地氣候還有點類似,都是夏冬時節長,春秋時間短,而且都是中國四大火爐之一。

說起發達,這個要從很多方面來看,有人認為經濟強,城建好,就是發達,其實不然,真正民生好評度的高的才算真發達,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兩城的主要區別在於所在區位的不同,南京不只是自己發達,而是周圍城市都發達,一體化感覺更強烈,武漢則更像是單兵作戰。此外南京是民國首都,又是五大軍區之一的總部駐地,在某些潛移默化的方面也深刻影響著這座城市。

在國外評級機構角度來看,城市評級參數和國內的評級方式有些不同,而且加入了很多西方城市注重的元素,比如教堂數量、歌劇院級別,交響樂團數量、博物館數量、舉辦世界盛會或賽事次數、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國際航班架次、國際影響力等等,於是在GaWC世界城市評級名單中,樓主感覺本應和南京同級的武漢被排到了二線弱,而南京則排進了二線強。


子夜的風


感謝南京網友的信任並邀請回答本話題!關於:“武漢和南京比,哪個發達”這一問題,若產業科技領域武漢佔據優勢。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顯示,南京名次高於武漢。由此說來南京與武漢比較而言,兩市綜合實力不差上下。然而,武漢是中部地區唯一一個大區中心城市,全國七個超大城市之一,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政治地位略勝一籌。

不過,南京也有傲人之處。首先是作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具備建設國際化城市的基礎。再就是擁有國家級江北新區的佈局,為吸納實體投資
立下汗馬功勞。

其外,依託上海都市圈建成長三角經濟區北翼中心城市,引領蘇南、蘇北加快縮小差距,共建美麗富饒江蘇!


民間查訪專員


武漢、南京到底誰更勝一籌

武漢、南京在民國時期都已經是赫赫有名的大城市。

總體來說兩座城市有很多相似之處,不管是在政治、經濟、交通還是教育都處於伯仲之間,交鋒數個回合打得難捨難分。



我是武漢人,但我並不會帶著主觀思想來評判,武漢跟南京比較最大的差距還是在“民生”上。

我相信比較任何經濟指標武漢都不會比南京差,但武漢工資實在是硬傷,跟沿海城市比較還是有很大差距,只有市民荷包贏才是真道理。

城市建設方面以軌道交通短板最大,兩座城市地鐵里程相差百公里,航空方面也處於下風落後於南京。

總之武漢在部分指標上面超過南京,但民生問題得不到解決,武漢就永遠落後沿海城市,更何況南京省內兄弟城市實力雄厚,武漢省內只能說孤掌難鳴,未來發展可見一斑。



武漢、南京都是發展非常不錯的城市,也是省會城市的“領頭羊”只希望未來能夠攜手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感謝大家閱讀我的文章,喜歡可以點贊、關注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這是2個有很多共同點的城市。今天說說他們的區別。

1,地理位置

南京處於長三角地區,交通便利,出國出海都更快。

武漢處於長江中游,雖然交通也很便利,但相比於南京,還是差一點。

2,經濟總量

二者經濟總量差不多,武漢是比南京強的,領先2年左右。但是江蘇省整體比較繁榮,所以南京市的發展更多得益於自身的努力。反觀武漢,在省內一家獨大,虹吸效應明顯。

3,人均GDP

南京高於武漢,體現了民富,同時單位面積產生的GDP,南京也高於武漢。

4,政治地位

武漢屬於超大城市,南京屬於特大城市,因為長三角已經有上海這個大都市,所以武漢的城市定位是高於南京的。

5,教育

南京和武漢都是擁有高校很多的重要城市。南京985和211比武漢多1所,但是武漢高校總數比南京多。

6,市政建設

過江隧道和長江大橋總量,武漢多於南京。南京軌道交通遠遠多於武漢。

總體來說,武漢和南京難分伯仲,個人來看,略喜歡南京。



技術工程師engineer


我經常去武漢,僅幾年武漢變化很大。但人多,城市亂哄哄的依然如故,武漢通3條地鐵,南京地鐵十幾條,全國第四。南京經濟總量比武漢略低,但人均GDP遠超武漢,南京人很低調,收入水平明顯比武漢高,看房價,武漢與南京不能比,與江蘇南通差不多。南京是十朝古都,文化底蘊和歷史故跡甚多。南京一流大學超過武漢,在校大學生85萬,全國第一。南京兩院院士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南京圖書館是原民國時中央圖書館,藏書量全國第三,超過一千萬冊,從經濟文化上比較,南京超過武漢。


潤真


看一個省是否發達富裕,最重要的就是全省共同發展,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在這一點上湖北應好好反思,不能為為了做大而稱大,舉全省之力傾盡所有發展一個城市去佔有什麼排名,而應帶動周邊,帶動全省,帶動區域去發展,去富裕,在這一點上武漢和湖北有漫長的路,差距與沿海省份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年二十年。就拿江蘇來說,南京雖然GDp比武漢還少一些,但江蘇的十三個地級市全部是百強,蘇南的所有城市的百姓普遍富裕程度都赫赫有名,百強縣中前十中一大半是江蘇的,而湖北連個拿得出手排名的二線城市有幾個?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去比武漢的GDp比誰高,而是需要埋頭苦幹,努力均衡發展,造福百姓才是最需要做的。


小橋流水64975447


看經濟,武漢的總體量多南京1700億,總人口1000w,院校全國最多,除了北京,協和,武漢協和全國前列,國家中心超大城市,每年全覆蓋地鐵,每年往外延伸2條,輕軌,軌道電車,麗思卡爾頓,瑞華頂級5星級酒店N家,2018年超越上海中心中國第一高樓地標城市,國家重點發展重中之重大武漢,南京被上海發展了,省內被蘇州搶了,發展已固定,還有大家比的武漢和南京不要說省,我是廣州人,兩個城市我都呆過超過3年


投名狀1919


我在武漢,我當然喜歡武漢,武漢有潛力,武漢有未來。南京當然不錯,蘇州常州無錫加起來比上海經濟總量都大,難道不會輻射到南京,肯定南京受地區發達的益。武漢則然,全靠自已,還要做小太陽:


李端生5


武漢和南京看上去是長江沿岸的兩個中心城市,但實際上大不同。武漢過去是工商業發達,交通中心,九省通衢。南京是文化經濟政治中心,是個地地道道的人文底蘊豐厚的城市。說白了,武漢是個大碼頭,是中國人打拼奮鬥的匯聚之地,南京是個中國人精神的首都之一。雖然,這二者目前看上去高校雲集,但武漢高校數量多,而南京高校水平高。從發達上來說,武漢更粗放,南京更精細。武漢城市體量碩大,而南京雖然建成區面積不比武漢小,但更多的是星羅棋佈的衛星城和花園小鎮。主城來說,南京山水城林,歷史底蘊豐厚,每一處都有典故和說道,武漢歷史不比南京短,但主城更多是大商埠和大工業重鎮的感覺。總之,把武漢和南京搞好了,中國的中等收入陷阱就勝利越過了,也對得起這600年曆史風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