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東晉奠基人之一,舉家奉佛,三代爲相,世間罕見

今天的故事主角便是東晉名相王導及其子孫。

王導,東晉名相,擁立司馬睿為帝,是東晉政權奠基人之一,官拜宰輔,總攬朝政,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佛教故事:東晉奠基人之一,舉家奉佛,三代為相,世間罕見

王導是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很有政治軍事能力,出仕之後,參贊琅琊王司馬睿軍務,並任安東司馬。司馬睿初為安東將軍時,王導為其出謀劃策,聯合南北士族,擁司馬睿為帝,建立東晉政權。王導功高,官拜宰輔,總攬朝綱。

他雖貴為丞相,但他信奉佛法,好與僧人結交,尤其是對西域來華的高僧帛屍梨蜜多羅十分器重。據史料的記載:帛屍梨蜜多羅“天資高朗,風神超邁,王導見而奇之,曰吾輩之徒也。由是名顯,賢達爭與締交。”當時江東未有咒法,帛屍梨蜜多羅善持咒術,於是譯出《孔雀王經》,明諸神咒,所向皆驗。又叫弟子覓歷高揚梵唄之法,傳響迄今不絕。

王導由於虔心學佛,蔭澤子嗣,三代榮盛。

佛教故事:東晉奠基人之一,舉家奉佛,三代為相,世間罕見

王導的第三子名叫王洽,官至吳郡內史,徵拜領軍,不久又加中書令。但他固辭不受,曾十次上書陳述理由,表達苦衷,言辭懇切。此外,他還是當世著名的書法家,熟悉各種書體,尤其是善於隸書和行書。他的從兄“書聖”王羲之都曾說過:“弟書遂不減吾。”

王洽也和他父親王導一樣,喜愛佛教,曾跟隨當世名僧支道林學習《即色遊玄論》。

王洽的兩個兒子王珣和王珉,也都頗有祖、父遺風,不但精通書法,同時也喜好佛法。

佛教故事:東晉奠基人之一,舉家奉佛,三代為相,世間罕見

王珉為小,是王珣的弟弟,跟隨提婆學《毗曇經》。王珣為大,在祖、父的影響下,自幼喜愛佛法,因此又名“法護”。王珣20歲的時候就已經出類拔萃了,為大將軍桓溫所器重,參與軍政,每有謀劃必能實現。桓溫成了晉昭帝的駙馬後,權勢日重,毫無顧忌,推薦王珣,因此王珣不斷得到升遷。東晉孝武帝即位後,更加信任他,晉升其為尚書右僕射,死後諡號“獻穆”。

王珣身為丞相,也特別喜好佛學,曾從師提婆學習《毗曇經》。同時,王珣又喜好與僧人交遊論道,曾把虎丘一座華宅施捨給佛門作為精舍,也就是後來的靈巖寺,並且召集大德在此譯經,一時成為江南譯經弘法之所。

佛教故事:東晉奠基人之一,舉家奉佛,三代為相,世間罕見

王導另外還有一個孫子名叫王謐,是其五子王劭的兒子。

王謐少有美譽,曾官拜秘書郎,承襲父親的爵位,遷秘書丞,歷任中軍長史、黃門郎、侍中,官至司徒。當年劉裕(南朝劉宋開國皇帝)還是布衣時,王謐便與之交好,後來劉裕大破桓玄,以王謐為揚州刺史,錄尚書事,死後諡號“文恭”。

由於王家幾代奉佛,傳至王謐之時,更加精於此道。

王謐極有才幹,思維敏銳,深受桓玄器重。桓玄因沙門不敬王者從而憎惡僧人,王謐便與之一起討論“心無義(佛教的一種教義)”,以此來減緩桓玄對佛教的隔閡。

王謐學佛遇到疑慮時,要麼親自前往高僧所在聽教,要麼就寫信詳細請教。比如他曾致書鳩摩羅什,“問涅槃有神不、問天度權實、問清淨國、問佛成道何時、問般若法、問般若知、問般若事實相智、問佛慧、問菩薩發意成佛”等等。

佛教故事:東晉奠基人之一,舉家奉佛,三代為相,世間罕見

王導一家,世代奉佛,三代為相,世間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