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里,能滅亡秦朝的是哪三戶?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意思是就算楚國只剩下三戶人家,滅掉秦國的還是楚。

那麼究竟有哪三戶?學術界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說法:指地名,是楚人的宗廟,位於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一帶,歷史上這裡有楚國的三戶城。第二種說法:指楚國大三姓,屈、景、昭。第三種說法:比喻三戶人家,比喻力量小,決心大。總的一句話:含義是說楚國人非常憎恨秦國。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裡,能滅亡秦朝的是哪三戶?

秦滅六國

按通行的說法,秦王朝滅亡於農民大起義,這固然是事實,但這種說法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另一同等重要的事實:即秦亡於楚。

可查的是據《史記·項羽本紀》載,早在楚懷王客死於秦時,楚南公就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先驗而無比正確地預言了亡秦的真諦:即亡秦這一事業乃起於楚,又終成於楚。

而僅就亡秦這一事實,這句名言還有著雙重應驗。首先,後來發生的歷史也證實了南公這一說。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天下相應的陳勝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權稱為“張楚”,率江東子弟渡江,成為抗秦主力的項羽也是楚人,他建立的政權稱為“西楚”。總領群雄,收拾河山,建立一個空前統一的大漢王朝的劉邦也是楚人。劉邦的謀臣武將,除張良等少數人外,也都是楚地英豪。。其次,亡秦的決定性戰役就是在三戶水(今河北臨漳西)一帶展開,楚將項羽率軍戰勝秦軍主力,並接受其投降。從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轉之勢。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裡,能滅亡秦朝的是哪三戶?

大澤鄉起義

至於破秦中,燕趙卻根本沒出什麼力?

就是楚以外的反秦武裝,當時基本上襲用了舊時六國的格局。其中趙、燕、魏三國由楚系分出,韓國則從未成氣候。各自為王之後,他們便熱衷於經營自己的地盤,對於給秦之心臟地區及其主力以打擊方面顯得漠不關心。如原為陳勝舊部的武臣,在陳勝承認其為趙王之後,對陳勝令其派兵西進的命令置若罔聞,只顧一味向北方擴張,並與從己部分化出去的燕國搞磨擦。武臣的這種行徑應該視為陳勝速敗的間接原因。楚以外的反秦戰事又以趙為最,那麼各路諸侯在亡秦事業中的作用可想而知。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裡,能滅亡秦朝的是哪三戶?

鉅鹿之戰

這是百度百科上了,我懷疑這句話是後來才產生的,就像很多預言其實是事情發生後才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