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鈴木 市場清退比主動退市更棘手

隨著鈴木與昌河的戀情告吹,業界對於長安鈴木的眾說紛紜,似乎道出了這家曾經的日系豪強,如今境遇並不盡如如意。

長安鈴木 市場清退比主動退市更棘手

新浪汽車訊

中國汽車市場的車企淘汰賽,似乎已進入到高潮。

隨著鈴木與昌河的戀情告吹,業界對於長安鈴木的眾說紛紜,似乎道出了這家曾經的日系豪強,如今境遇並不盡如人意。

事實也是如此,從銷量上看,2017年,長安鈴木售出86153輛,在所有汽車廠商中排名第53位。邁入2018年,數據表現仍不見好轉,其1-5月累計銷量僅為2.1萬輛,預計年度預計不過5萬,這與高峰時期相比,腰斬超過400%。

長安鈴木 市場清退比主動退市更棘手

具體車型方面,啟悅和維特拉於今年前5月分別銷售了0.64萬輛和0.81萬輛,驍途、雨燕售出0.36萬輛和0.37萬輛。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非啟悅作為重慶出租車,大批採購挽回了一定銷量,否則該車數據還會呈現下滑之勢。與此同時,SUV車型上目前僅有維特拉、驍途數據勉強達標,但月均1000多輛的成績,在日趨紅海的SUV市場,仍顯低迷。

實際上,長安鈴木銷量高峰出現在2011年,其在當年實現了22萬銷量。2014年之前,鈴木還是在中國銷量排名第4的日本車企,僅次於豐田、本田、日產三強,但如今的數據驟降,似乎意味著這家曾經的微車霸主,已經步入了“死亡倒計時”。

“精品小車”紅利已失 品質口碑又陷泥沼

低迷的銷售數據,與長安鈴木的市場錯位不無關係。

眾所周知的是,長安鈴木作為日系車最早合資車企之一,旗下曾開發出天語、維特拉、奧拓和雨燕等多個爆款車型,其中奧拓堪稱微型車的彼時霸主,也是得益於當時的市場紅利,長安鈴木認準深耕小型車市場。

但從中國汽車協會的統計數據來看,小型車在華一直處於萎縮狀態。特別是2004年之後,需求下滑的苗頭已經十分明顯。2004年,小排量的微型及小型車市場份額達18.6%,而至2006年,這一份額已經下滑到8.57%。也因如此,長安鈴木市場紅利戛然而止,一路下滑。

也是基於在華市場的需求更替,例如長城、廣汽等車企均在產品上推出更多“大”車型,由此在今時行業牢牢佔據市場前列。但長安鈴木仍在等待小型車的下個“春天”,譬如今年4月份的北京國際車展開幕當天,某長安鈴木負責人表示:“隨著國家對於環境保護的日益嚴格,長安鈴木擅長的小型車領域遲早會成為市場競爭的優勢。”

顯然,年銷不足十萬的尷尬境遇,似乎能否有足夠時間等到微型車的行業走高,都已成為長安鈴木的待解之題。

也因定位,長安鈴木車型在售價區間上也並無優勢,例如起價都是9.98萬元維特拉和驍途,二者定位為小型SUV,但該售價區間完全可以購買任何一輛中國品牌熱銷緊湊型SUV,不僅空間更大,自主品牌在技術、售後等領域也於近年來更具優勢。

不難理解的是,鈴木根本問題還是與國內汽車消費潮流相悖,消費者購車升級後喜歡空間更大的車型,而鈴木主攻小型車,雖有著節油的優勢,但小毛病其實也不少。

據車質網統計,自2010年至今總計近2000條投訴中,目前最暢銷的維特拉和啟悅來說,小毛病問題突出成為兩款車的車主主要反饋的問題。顯然,在銷量下滑的境遇下,品質和口碑的改善,也是長安鈴木亟需完善的又一難題。

電動轉型策略缺失 戰略重點有失偏頗

儘管在燃油車方面越來越力不從心,但長安鈴木彷彿也並沒有要“換道超車”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電動化趨勢的日益演變,微型車被視為最適合電動化發展的領域,然而到目前為止,產品方面的佈局依然以“精品小車”為主的長安鈴木,依然沒有公開表示要進軍新能源領域。

在國家的“雙積分”政策的影響下,儘管整體微型車市場萎縮,但在該細分領域,A00級電動車銷售數據仍呈現飄紅態勢。目前,電動汽車佔比A00級新車超過86%,尤其是北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都是通過微型電動汽車快速崛起,但鈴木在這方面佈局甚少,自然難以保持市場地位。

實際上,鈴木不是沒有好產品、好技術,只不過它的戰略重點並未放在中國,而是轉向了印度。

2013年,日本鈴木宣佈退出美國市場,5年之後的今天,又拋棄了第一家在華合資企業,接連捨棄了全球第二大、第一大市場,“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鈴木的策略引入深思。

時間回至1993年,長安鈴木掛牌成立後,合資年限為30年,距離期滿還剩五年時間。儘管合合分分的傳言甚囂塵上,目前長安鈴木仍持不退市態度,但就目前境遇而言,不退市或許也有較大幾率會被市場主動罰下。

長安鈴木 市場清退比主動退市更棘手

前些年鈴木社長鈴木修發表了自傳《我是中小企業掌門人》,書中對鈴木汽車進入美國、印度等海外市場的經歷進行了詳盡回顧,然而對於中國的現實際遇卻隻字未提。

或許,他也早已預見了鈴木在中國市場的當下情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