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盤點那些即將消失的品牌之三:鈴木篇

摔了的是好盆,死了的是完人。在汽車圈這句話應該這麼說:賣得好的車都是因為消費者被忽悠,賣不掉的都是好車可惜人們不認貨——如果賣不好的還是日本車,那些精神日本人就恨不得詛咒全國人民都是傻逼了,雖然他們自己也沒錢買車。

前不久,有媒體人爆料說稱某合資品牌將正式退出中國市場,其銷售渠道將轉變為該自主品牌的高端品牌專營店。消息並沒有明指,根據市場猜測的話,起亞或者現代該走一位了,當然還有基本沒有銷量的納智捷。

盤點那些即將消失的品牌之三:鈴木篇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長安鈴木卻直接發了個澄清的聲明!好吧,本來的疑問反倒是塵埃落定了……

長安鈴木表示,今日,在網絡上出現了關於長安鈴木未來發展的猜測,現將有關情況予以說明:

長安鈴木的母公司長安汽車、鈴木汽車均為有實力、負責任的企業,雙方一直就長安鈴木未來的發展進行積極討論。長安鈴木在任何時候都將依法合規的對消費者負責、對相關方負責。

盤點那些即將消失的品牌之三:鈴木篇

反正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沒有讀出安心寬慰的感覺,反而給人一種交代後事的味道。而結合近一段時間來多名日記高管已被撤去職務,反而更讓人覺得大勢已去了。

雖然鈴木在國內的口碑一直不錯,但國人的身體還是誠實的——反正是沒人買!。

產品遲遲不肯更新

鈴木在中國最大問題是沒有新車型。從2013年以後,鈴木就再也沒有國內推出新車,一直在吃老本,哪怕是2015年鈴木的銷量急轉直下的時候,鈴木也無動於衷。事實上鈴木在印度也幾乎從不對產品升級,但鈴木在印度的市場是節節攀升的。或許這就是鈴木以為也應對中國市場不更新車型的原因。

說鈴木沒有新車也不盡然,比如去年將鋒馭改了個名字叫驍途也就算改款了。至於維特拉、啟悅PRO版、雨燕等,別說換臉了,連名字都得懶得改一下再忽悠人。

盤點那些即將消失的品牌之三:鈴木篇

我們都知道,一款產品生產和銷售的時間越長,其平均成本越低,如果能夠不升級的話,那麼理論上就可以賺取無限多的利潤——鈴木的想法其實可能就這麼簡單,更何況印度證明了即使不升級產品也是能夠賺大錢的,那幫屌絲就是要買便宜車的,那麼為什麼還要勞心費力去研究市場需求呢?

拋開車型,從鈴木到SX4,其動力一直就沒有升級過。老舊的1.6L配4AT的組合,80KW的功率在現在早就上不了檯面。這就造成本來熱銷的幾款車型被動力逐漸拉垮,而如果是其他產品線豐富的車企還好。而放到鈴木這種只有一兩款主銷車型的企業,只能等待被消費者拋棄了。

產品定位讓人摸不著頭腦

如果說車小還能勉為其難的說是鈴木的特色的話。那麼守舊就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優點了。現在中國市場的主流,是新能源、互聯網和智能化。雖然現在互聯網造車還不夠成熟,但是汽車智能交互系統的普及已經可以說是趨勢,而我們審視鈴木,可以發現鈴木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計劃。

長安鈴木目前在中國銷售的共有七款車型,其中SUV車型3款,轎車車型4款,看似產品序列十分豐富。但仔細看就能發現鈴木僅僅完成了小型SUV和緊湊級車的佈局。隨著這幾年的消費升級,可以說鈴木根本沒有能夠打入車市主流市場的車型。

盤點那些即將消失的品牌之三:鈴木篇

再從消費者層面來分析,不得不承認汽車在中國還算得上是高級消費,國人還沒有強大到一人一臺車的底部。因此夠買一輛車是要同時肩負起全家使用的。因此車不夠大,本身就已經偏離了市場——別說什麼消費者不懂車,要知道但凡教育別人寬容而自己從不改變的混蛋們,都早已躺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就算是對空間要求比較寬容的年輕消費者而言,鈴木也顯得老舊,僅七款在售車型裡年齡超過8年的就有4款,更別提已經征戰14年代的雨燕。別人家產品還可以說是打造年輕人喜愛的精品小車,這依靠的是精良而先進的智能交互系統,而鈴木連這個都沒有,那麼由拿什麼來吸引年輕消費者呢?

盲目崇拜的日本車,老說中國人不懂車。但為什麼作為一個企業,就不能屈尊去懂一懂消費者?傲慢的要求消費者承認自己是一款好車然後躺著賺錢,這樣真的好嗎?

經銷商利潤嚴重不足

似乎又是老生常談了,這個系列文章裡其實最躲不過去的就是經銷商利潤問題,經銷商是否有利潤,其實才真正能決定一個車企生死,而不是什麼質量、產品定位或者口碑之類的因素。這是有主機廠都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

盤點那些即將消失的品牌之三:鈴木篇

並非每一個讓經銷商賺不上錢的企業都叫做為消費者著想的良心企業,吃獨食的也大有人在。我們知道經銷商主要通過新車銷售、附加產品銷售和售後服務來獲取利潤的。新車銷售利潤主要來自於差價和銷量,鈴木汽車的終端優惠很少,如雨燕才6500元反應了其銷售利差並不明顯。參考長安鈴木目前月均不足五千臺的銷量,平均到全國三百餘家經銷商裡也就店均十餘臺,這個銷量完全不足以維持一家4S店的正常運轉,因此經銷商紛紛跳槽其他品牌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新車銷量的不足,帶來的最直觀傷害就是售後無法維持,由於缺乏進廠臺次使很多鈴木4S店甚至連維修師傅都招不到。經銷商盈利能力的走低,反過來影響了經銷商的積極性;而經銷商數量的的減少,使得鈴木的營銷動作根本無法進行。

寫在最後

鈴木這次是否真的退出中國市場並不重要,畢竟,這只是時間問題了。已經凋零的網絡和毫無性價比科研的定價策略、以及遲遲不肯針對市場升級新車型,當消費市場升級轉型的時候,鈴木卻仍然抱著省錢就是賺錢的態度遲遲不肯改變自己。傲慢而不重視市場,總想著消費者來理解自己,這才是鈴木的必敗之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