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工作的基本步驟三部曲

銷售工作的基本步驟三部曲

私企內務管理研究/潘文富

在商業領域,具體的動作和細節,可以無限的分解。而理論,則是越簡單越好複雜了記不住,且無法有效的理解吸收消化。

關於這個銷售工作的基本理論,在次序方面,我們也可以用簡單的三句話來概括:

銷售三部曲:

1、建立關係

2、發現需求

3、進行銷售

這個理論很多年前就有了,很簡單,很實用,也是銷售工作的基礎理論。可是,到現在仍然有很多銷售人員,將這個三部曲顛倒了執行,常見的是:

1、進行銷售

2、建立關係

3、發現需求

然後就說銷售這行不好乾,生意太難做,客戶很難搞定等等。

任何一個商業理論的出現,首先得看看其出現的市場背景,在當前,絕大多數普通消費品出於供大於求的,產品豐富,顧客的選擇面大,且具備完全的主導權,於是,在這個背景下,顧客在選購時,就不僅僅看商品本身了,還會關注到購物環境,氣氛,與銷售人員的接觸感受等等因素,總而言之,顧客逐漸開始注重購物過程中的個人感受,希望將購物變成一種輕鬆的,愉快的,還具備減壓功能的行為。

說到購物過程中的個人感覺,感受主要來自與其他人接觸交往過程中所帶來的,也就是顧客與銷售人員的接觸過程中,這個銷售人員帶給顧客的感受。

那麼,人際之間的感受產生,前期是先得要建立關係,對對方有基本的認知和定位,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持續溝通,否定,兩個陌生人之間,是無法做生意的。那麼,銷售人員和顧客之間,這基本關係怎麼建立,這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一、被動的可識別因素

銷售人員本身沒做什麼,顧客僅僅是從外表上對銷售人員的觀察和識別,從而得出的一些判斷和定位,例如:

1、儀容儀表

2、面部表情

3、服裝配飾

4、肢體動作

二、主動的動作行為

銷售人員針對顧客的主動行為,進行初始的溝通,或是某個具體服務措施,例如:

1、致歡迎詞

2、安放顧客的行李

3、端茶倒水

4、請坐

建立關係這個環節中,目的就是讓顧客對銷售人員產生一些正面的認識,例如,熱情,親切,自然,可信,有興趣,有專業度等。

在建立初步的關係之後,就開始進入到第二個環節:發現需求。

需求決定價值,銷售人員賣的商品,本身價值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顧客是否認為有價值,而這個價值的判斷,主要來自是否能滿足需求。

滿足需求之前,先得要明確需求,明確需求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銷售人員主觀猜測,估計顧客的需求是什麼,這個活技術難度挺大,沒有十年八年的工作經驗,很難迅速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還有一種就是引導顧客自己說出需求所在,相對來著,這個要靠譜點。但不管怎麼樣,銷售人員自己也不能想當然的替代顧客作出決定,單方面認定顧客有什麼需求。

引動顧客自己說出相關的需求所在,可以通過簡單的詢問溝通,對顧客前期使用類似產品的瞭解,顧客自身的訴求等等,逐漸來引出需求點所在。

在初步知曉顧客的需求之後,可別馬上表示說能滿足客戶需求,而是著重引導顧客的需求,因為顧客的需求可能標準非常高,例如要用最便宜的錢,買最好的產品等等,直接超越當前產品的銷售範疇,壓根無法滿足,只能說引導需求,儘量將顧客的需求,引導在我方產品的功能範疇以內,為接下來的進行銷售打下鋪墊。

這裡補充一點,為什麼很多人感覺在熟人的店裡買東西更貴?就是因為熟人瞭解你,知道你的需求特點,甚至還知道的購買能力和購買習慣,所以會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精確的保價(結合了你的購買能力和銷售利潤),所以,顧客買的滿意,熟人反而賺的更多。核心就是知曉了顧客的需求。

到第三步就是進行銷售,在建立關係和發現需求這兩個基礎上,再來推進到銷售環境,自然就要輕鬆多了,具體動作不在詳細展開描述了,這裡只突出一點,銷售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把顧客的需求點轉變成賣點,然後和對應的產品賣點相結合的過程。

有些銷售人員,既然顧客進了我的店,只要是買東西就是好同志,店裡什麼商品都賺錢,能推薦給顧客的我都推薦,反正賣什麼都是賺,這反而會讓顧客感覺不好,這銷售人員說全店的東西都不錯,買什麼都對,這壓根就不是對應我的需求嘛,純粹就是店裡賣貨,只顧著店裡賺錢,不考慮我的實際情況。所以,銷售人員得有必要和顧客強調一下,我店裡的商品這麼多,但這幾款是最適合您的,所以重點推薦,這個環節上進行一點小堅持(別的我都不給你推薦,就推薦這一款!),反而讓顧客心裡感覺更放心,的確是充分考慮到了我的實際情況。

銷售工作的基本步驟三部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