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來走出去,吉利汽車20年「向上」

從中國西安出發,一隊吉利博越車型在今年5月跨越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法國最終抵達英國,完成100°經度的跨越,其安全性和強大的地形適應能力,贏得了業內人士的好評。

博越是吉利首款全球輸出車型,去年11月率先在白俄羅斯“白俄吉”廠投產,並於今年2月份在莫斯科首發上市,開啟了吉利在白哈俄市場發展的新篇章。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相關重點國家,其輻射的白俄羅斯、烏克蘭在內的獨聯體市場,是吉利在海外的重要市場,同時也是吉利走向歐洲、走向全球的橋頭堡。

“為老百姓造買得起的好車,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我有這樣一個夢想。在過去,這個夢想對於李書福而言就是一個“夢”,而在吉利汽車成立20年後,憑藉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聯合研發生產、多方協同創新,吉利人讓夢想變成了現實,從1.0時代依賴於模仿仿製,到以博越等車型為代表的3.0時代的產品自主創新,吉利汽車的轉型升級成為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樣本之一。

引进来走出去,吉利汽车20年“向上”

吉利豪情

開過照相館、建過冰箱廠、賣過鋁塑板、幹過房地產、造過踏板摩托車的民營企業家,李書福的創業史很多人耳熟能詳。六次創業要麼失敗,要麼產品一旦受到市場歡迎,立馬就被人跟進模仿。

“我要進入一個門檻更高的行業。”一開始,李書福這樣想,經過思慮,他選擇進入汽車行業,這個被譽為“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的產業對資金和技術要求都極高,李書福決意在這個行業做出點動靜。

但是,草創的吉利沒有人,也沒有錢,最初的發展只能從模仿起步。所以當時間回溯到1998年8月8日上午8時,李書福推出自己在造車史上第一款真正量產的產品——豪情時:所有熟悉汽車的人都發現,這款車十分面熟。前臉有些像奔馳,車身和底盤有些像夏利。整款車靠鈑金工一榔頭、一榔頭敲出來。發動機是找夏利買的,而變速箱則來自菲亞特的兩廂轎車。

吉利汽車起步的艱難其實是中國民族汽車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豪情被造出來時,這家車企還沒有拿到政府審批的準生證。直到“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們才正式了拿到了國家同意生產汽車的公告”,李書福回憶說。獲得準生證後,吉利在寧波北侖開始以正式的規範化的流程來進行汽車生產的規劃。

引進韓國的生產線和模具以及國外的一些人才,開始設計,北侖工廠下線的第一輛規範化的產品就是自由艦。隨後,吉利推出了美日、優利歐等“老三樣”車型,與一開始相比,吉利起步1.0階段的車型雖然在造型上已經有所進步,但仍有模仿的痕跡。在那個桑塔納的價格高達20萬元的時代,“老三樣”憑藉較低的成本和價格,很快打開市場。到2005年,吉利汽車的最終年銷量已經接近15萬輛。雖然銷量不錯,但與市場上合資的成熟車型相比,吉利汽車的質量完全不敢恭維。2007年,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車市的消費也陷入“瓶頸期”,吉利汽車的銷量也出現波動,過去依賴於價格取勝的策略已經不再能奏效。

吉利決定轉型。在當年的5月18日,吉利在寧波與百家經銷商聯合發佈了《寧波宣言》,付出了8億元的代價,將原來的“老三樣”——豪情、美日、優利歐的生產線全部淘汰,新建了“新三樣”——遠景、金剛、自由艦的生產線。

李書福坦言:“在《寧波宣言》之前,我們的發展方法還是比較粗放。簡單地追求成本,沒有下決心在汽車這個領域裡大規模地投入,還是有一點搖擺不定的一種戰略傾向。”

“《寧波宣言》之後,我們堅定一個信念,認準了一個方向。首先我們不談簡單的降價,而是強調如何提高產品的技術標準、質量標準,從產品開發、技術方向、技術路線上進行整體規劃,怎樣聯合全球有競爭力的各個方面的一些力量。這與之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階段。”

引進來走出去

轉型的效果很明顯,隨著遠景、帝豪EC7等2.0時代的產品推出,2009年,雖然金融危機依然在發酵,但吉利實現整車銷售33萬輛,同比增長48%;實現銷售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28%;實現利稅近24億元,同比增長35%,資產總值達到230億元,同比增長64%;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了行業十強地位。

銷量的提升只是表現,吉利汽車的這次戰略轉型,最核心的變化是由最開始的模仿建立了自己的正向研發體系、具備了正向研發的能力。

李書福意識到,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要轉型升級,走向全球化。單純依賴自身的發展比較遲緩。要推進吉利轉型的速度,就要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外部力量。李書福將目光瞄準了海外。2009年3月,吉利以4740萬澳元收購了澳大利亞的自動變速器公司DSI,這一收購使得吉利在核心零部件上的競爭力有了更大的話語權。不僅如此,李書福還從國外引進技術,投資數億元建立汽車研究院,保證自身在研發和技術上的造血能力。

2009年底,吉利與福特就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同時宣佈所有重要商業條款達成一致。2010年初,吉利正式完成對沃爾沃汽車的收購。此次“蛇吞象”的併購讓世界汽車行業為之訝異,沃爾沃的3 家工廠、1萬多項專利權、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反哺吉利汽車的技術研發,形成了均衡的產品線和完整的製造體系。

憑藉與沃爾沃汽車的協同和牽手,吉利快速步入高速發展期。同時,由於管理上“放虎歸山”的智慧,沃爾沃的潛力也充分被激發。在被吉利收購的當年,沃爾沃在華的銷量不足一萬輛,而在被收購的第七年,2017年,沃爾沃在華的銷量已經突破11萬輛,全球銷量也從當時的37萬輛攀升到了57萬輛。

此外,雙方還在沃爾沃瑞典總部所在地哥德堡建立了歐洲研發中心(CEVT),聯合開發CMA模塊化平臺架構,基於這一平臺化架構,雙方推出了高端合資品牌領克汽車。

吉利的全球夢

說領克承載著吉利的全球夢一點也不為過。但領克只是吉利全球化版圖中的一環。在過去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吉利還完成了對馬來西亞寶騰汽車以及路特斯品牌的股權收購,對沃爾沃集團以及戴姆勒集團的持股,與更多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協同創新。

今天的吉利,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家年銷量接近200萬輛,銷售額接近3000億元的汽車集團,旗下擁有吉利、沃爾沃、領克,到倫敦出租車、寶騰和路特斯等多個汽車品牌。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包括位於瑞典哥德堡的中歐汽車技術中心(CEVT)、位於考文垂的吉利英國研發中心、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旁的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發中心、位於中國杭州的吉利汽車研究院四大核心研發機構,僅研發人員已超過1萬人。在工廠佈局方面,除了在英國、馬來西亞等地擁有生產基地外,在白俄羅斯也有博越(ATLAS)的工廠。

在專利技術方面,目前吉利申請專利位列國內主機廠前三名,共計14000餘件,被列為“中國企業知識產權自主創新十大品牌”,此外,吉利還是擁有“千人計劃”高端人才最多的民營汽車企業。

吉利已經成為中國車企中成長最快的企業。在今年上半年的中國汽車銷售排行榜上,吉利銷量僅次於南北大眾和通用,位列第4。不過,李書福的夢想是成為在全球汽車陣營裡進入前10位,這對他來說,既是夢想,又充滿挑戰。

世人都關注收購沃爾沃之後給吉利帶來的變化,但李書福認為,成功收購沃爾沃並非偶然,而是吉利轉型升級獲得國際車企認可的體現。“如果沒有之前轉型的成果,吉利不可能成功收購沃爾沃。”面向未來,吉利還將不斷整合全球資源,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參與全球汽車行業格局的重塑,把握“一帶一路”倡議機遇,走出一條以產品、技術、人才標準與資本共同輸出的“走出去”路線,致力於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全球化發展的領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