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偉:當前房價還未見頂,北上深還有50%漲幅

鍾偉:當前房價還未見頂,北上深還有50%漲幅

“曾經有一套房屋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之後才後悔莫及,這個說法沒有道理。”

7月23日,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十八屆年會上,經濟學家、北師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就一些“樓市金句”闡述了自己的剖析與觀點。

他說,愛情會失之交臂,永遠不會再來。而在過去的20年中任何時點,都可以買入商品住宅,持有6年可以獲得100%以上的收益。現在買的房耐心拿6年,也會有翻倍的收益。

他還表示,以住房收入比的指標衡量從而得出“房價已經見頂”的結論實屬荒唐。

鍾偉指出,不考慮人口遷徙、人戶分離等因素,為達到政績指標而直接得出“城鎮居民自有住房率已超過了100%,人均住房面積達46.8平方米”的輝煌數據是可疑的。

他表示,隨著人口總量的增長,人口的遷徙,新生兒的出生,未來十年每年商品房需求量為1000—1500萬套,所以戶均住宅已經飽和且人民生活水平足夠的看法與常識相悖,他還對萬科董秘“未來10年,中國需要172億平方米的住宅”的說法表示贊同。”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有房,孩子以後會有七套房。”鍾偉就此說法提出批判。該說法誤用時間尺度,假定房價複合增長4%的情況下,20年間的樓市變動是呈現乘數效應的,20年後的房價乃至社會制度均不可同日而語。

在實證中也不難發現,伴隨著供應量、人均收入的巨大增長,過去20年間商品和服務上漲幅度大多高於10倍。習慣使用新房價格而不採用特徵房價指數、以租售比、租金月供比為簡單衡量指標等錯誤行為,流傳得極其廣泛。

“日本房地產”泡沫常被國人拿來對比中國樓市,鍾偉對其不以為然。原因在於除日本外,難以找出第二個發生過類似現象的國度,作為孤本而盲目類比論證是不具說服力的。因此,“不能將日本的問題,類似於新加坡的祖屋制度放到中國變成普遍的制度”。

同時他表示,日本國土面積僅相當於江浙滬和廣東,三省一市的綜合,人口只佔其一半,但日本仍然是人均收入、預期壽命非常高的國家,中國相比發達國家的民生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談及未來房價走勢,鍾偉否認了“沒有商品是隻漲不跌的,因此房價不久將見頂”。他認為住房收入比僅是一個折算的指標,並無太大實際參考意義。不同區域、不同消費水準、不同收入增長的人群難以一概而論。

從動態的角度來說,日本家庭部門的儲蓄率為零了,美國儲蓄率是7%到8%,中國是40%多。”從財富增長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均收入仍有持續穩定的漲幅,且中國可投資金融不動產是120萬億,論房價見頂為時尚早。

高價房、一二線城市房望塵莫及,民眾仍可以轉向中低價房、三四五線城市暢銷房。

“中國商業貸款是28多萬億,住房公積金大概是10萬億元左右,金融不動產是120萬億元,金融的槓桿和按揭槓桿是53%、54%,還是比較溫和的”,鍾偉認為僅在北京、上海出現了輕微的置業平均年齡延後現象,並不能武斷地說房價見頂了。

假定年收入增長8%的前提下,動態計算的結果顯示北上深一線的房價至少有50%的漲幅。他傾向“未來三年中國三四五線城市低於1.4萬/平米的房屋會消失”,開發商逐利而行,在住宅供應6800元/平方米的情況之下,1.4萬元—1.5萬元/平方米會成為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