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情況下,你該毫不猶豫的離職

自從開始做個人成長類的自媒體,我認識了許多不同收入階層的朋友,下到月薪三五千的普通工薪族,上到年薪百萬+的世界五百強高管。

但是不管是我等屌絲,還是彼等精英,大家都有一個很相似的特點,那就是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太看得上,內心多多少少都有點辭職的衝動。

但是據我觀察,絕大多數的不滿意其實是可以調和的,只有以下三種情況,你應該毫不猶豫的離職。

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不匹配;

你不再願意把產品推薦給別人;

公司落後於時代。

- 01 -

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不匹配

個人發展與公司的發展不匹配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發展速度不匹配,一個是發展規劃不匹配。

這就好比自行車的前後輪,如果兩個輪子行進的方向不一致,或者是兩個輪子轉動的速度不一致,這輛自行車跑的一定會又累又慢,這個時候你要麼是大修自行車,要麼是趕緊換一輛自行車。

發展速度不匹配的典型案例之一就是喬布斯跟八十年代中期的蘋果。

如果你有幸走到了時代或者公司的前面,那你早晚有一天會被看作是英雄凱旋。

但是如果你走到了公司發展的後面,那你就很可能會被看作是公司發展的累贅,即便是不離職,你早晚也會被掃地出門。

這三種情況下,你該毫不猶豫的離職

其次是如果你的個人發展規劃跟公司發展規劃不匹配,那也應該儘早離職。

當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與企業發展規劃不匹配的時候,就像是兩匹馬在向不同的方向拉一輛車,差異越大,馬的負擔就越重,車子反而跑得更慢。

而且很可惜的是,現實情況往往是個人發展速度低於企業需要,或者企業明確了發展方向,而員工甚至還不清楚自己要什麼。

- 02 -

你不再願意把自己產品推薦給別人

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曾經說過:“絕對不要製作不願意讓自己的太太、兒子看的廣告。”

我以前是做微博運營出身,在帶新人做選題的時候,我總是會問一個問題:“你自己是不是認可這條內容?這條內容對你是不是有啟迪呢?”

如果對方說沒有,那對不起,這個選題就要被斃掉。你當讀者傻的麼?連你自己都打動不了的內容,你還妄想去打動別人?

同理,如果說你家的產品連你自己公司的人都不願意用,你覺得會有多少用戶願意追隨你們?這樣的企業是註定沒有前途的。

這三種情況下,你該毫不猶豫的離職

如果你們公司和產品已經不再值得你向別人推薦了,那你應當迅速離職,大家就不要互相耽誤了。

- 03 -

公司落後於時代

雷軍最經常被拿出來反覆唸叨的一句話就是:“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順流而下的人總歸是走得快一點,但是絕大多數人根本沒辦法判斷風在往哪裡吹,考慮工作的時候只會看薪資待遇、年假,以及是不是穩定這些東西。

但俗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一個行業即將沒落,那麼不管這家企業如何穩定、待遇有多好,那你都應該及早離開。

那該如何判斷行業風向呢?舉個例子說我為什麼對傳統媒體已經喪失了信心。

今年夏天我常常在十號線看到一位大叔賣某京報,每走個七八步就給地鐵上的乘客下一次跪,嘴裡還唸叨著;“大哥大姐,幫幫忙吧。”

但是往往他要把整個車廂全跪下來一遍,才會賣出一份報紙。有一次我遇到了這個大叔,我就買了一份報紙,翻來翻去,發現上面的內容和觀點早在前一天我就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裡都看到了,完全沒有任何新穎的地方。我只坐了兩站地鐵,就把厚厚的一沓報紙全看完了。

這三種情況下,你該毫不猶豫的離職

也就是說,當一個行業內最優秀的產品都忙於應對滯銷,推銷人員磕頭下跪都沒辦法賣出去的時候,這個行業就處於下坡路了,這個行業裡的所有企業也都屬於應該儘早離開的企業。

說白了,當這個行業在衰落的時候,不論如何你都沒有辦法化魚成龍的,還不如趁自己還有“離開的能力”,儘早離開。

- 04 -

幾點小建議

1)要時刻保持離開的能力

2015年有一條消息現在看來都讓人很吃驚,曾在農業部、國家科委、科技部等部門任職多年,後擔任山東濟寧市長的梅永紅辭去公職,到了華大基因任職CEO。

這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位時年50歲的正廳級的幹部可以說前途無量,辭去這麼有吸引力的公職到一家企業任職讓好多人難以接受。

當時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的一席話也讓我深受啟發:梅永紅時刻保持可以離開的工作狀態,公務員也好、產業發展也好、科學研究也好,都是人生的一種選擇、一種職業。

可是絕大多數人卻做不到這一點,往往因為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當中,消磨了志氣,忽略了學習,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當等到自己真的需要離開的時候,發現自己只會做這一件事,而且也沒有膽量離開了。

所以,永遠不要懈怠,別做一把被生活磨鈍的刀。

2)不要情緒性離職

好多人認為脾氣是一件天大的事兒,但是問題在於成年人的世界裡需要互相妥協,磕頭下跪的事兒多了去了好麼,哪有那麼多人包容你的小脾氣?

所以當你在因為被老闆責罵,跟同事拌嘴的時候,一定不要一耍性子就離職。這樣既不專業,也顯得你格局不大。

這三種情況下,你該毫不猶豫的離職

3)不一定要相信那個你最信任的人

大家都有經驗,如果你要買房,不管你諮詢了多少個行業人士、專家,你最後相信的往往是自己的父母、閨蜜,儘管他們對行業的認知水平往往不及專家。

這是人的認知惰性所決定的,你往往會在潛意識裡相信那個你親近的人,一方面你認為他不會騙你,另一方面你一直以來都聽他們的話,習慣成自然。

所以在離職這件事上,建議你去聽一聽專業人士,或者是你朋友圈裡最有智慧的人的說法,而不是隻聽自己身邊人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