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臣上朝坐着,宋朝站着,到了清朝要跪着,是进步还是倒退?

细数我国古代大臣的上朝变化,从刚开始唐朝时期上朝时是坐着,到了宋朝时期大臣们上朝站着,随后到了明清时候大臣上朝时需要下跪。由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了专制主义的逐步加强,但是,这种上朝演变方式,反而是后退,真的是这样吗?

唐朝大臣上朝坐着,宋朝站着,到了清朝要跪着,是进步还是倒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代君王的上朝方式也极为讲究。西周时期,皇帝和诸侯之间较为平等,分封制的目的就是共享天下,所以他们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都是坐着的。秦朝强调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虽然没有发展到站着,但是也有严格的规定,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李斯制定君臣礼仪,只是简单的明确了君臣的上下级关系,但对于具体礼仪并未规定,毕竟秦朝是一个崇尚实事不讲虚文的朝代。

唐朝大臣上朝坐着,宋朝站着,到了清朝要跪着,是进步还是倒退?

到了西汉,以儒家礼仪定位了君臣之别,正式修订了“朝仪”,改变了坐着的礼仪,真正拉开了君臣之间的距离。不过宋代以前正规场合还都是用正坐,直到宋太祖时期,才把大臣们上朝时坐的椅子拿走,形成了大臣们上朝不再坐椅子的制度,以显示皇权的高贵。清朝时期,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军机处的设立,清朝统治者基本将大臣们当作使唤的奴才,所以奴才见到主子是一定要下跪的。

唐朝大臣上朝坐着,宋朝站着,到了清朝要跪着,是进步还是倒退?

自秦朝到清朝,从中央集权上来看,皇权逐渐集中于统治者手中,皇帝和大臣关系定位在不断演化中,这种形式从站立平等的上朝,到行跪拜之礼,不细观其形成背后繁杂的社会背景原因,仅以此来武断是否文化的退步,显然是片面的。如果仅从社会方面来看,整体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还是逐渐向前发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