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嘉靖朝至万历朝的内阁争斗如此频繁?

吴艺福


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内阁争斗,说白了其实主要是首辅之争,也是权力之争。

文人相轻古来有之,加上个人的地域、出身、师承、学派的不同,更加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权力的分配问题。

自从朱元璋因“胡惟庸案”废黜了中书省和宰相后,就建立了早期的内阁雏形,“大学士辅政”制度,大学士的主要权力只是顾问,并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建文四年,大学士又改称为学士,具体职能还是延续朱元璋时期的性质。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由于他经常御驾亲征,不能对政务面面俱到,就派解缙、胡广、杨荣入值文渊阁,内阁就此产生。但这时的内阁并没有具体的实权,它的工作性质就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到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继位,任命东宫旧臣杨荣、杨士奇入内阁,因为这二人本身都兼任尚书职位,使得内阁权力开始加重。

景泰年间,王文以吏部尚书的身份进入内阁后,内阁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基本上已经可以和皇帝相抗衡了。嘉靖朝时严嵩由于他在内阁任职二十余年,造成了他的权力已经与事实上的宰相别无二致了。到万历朝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因为万历年幼,使得皇权失控,张居正已经相当于现代的一国首相了。

正是因为内阁权力的巨大,就造成了朝野上下为之争斗的游戏。从嘉靖朝严嵩任内阁首辅开始,以严嵩为首的利益群体逐步形成。同时次辅徐阶也有意识的建立了自己的利益团队,与严嵩相抗。自此开始直到明末,这种斗争几乎没有停息。

在嘉靖和万历两朝,基本每年都有尚书这一级别的官员被罢官,主要原因就是内阁大臣都兼任六部尚书,只有担任了尚书职位,才能进入内阁,进入内阁就代表掌握了权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嘉靖和万历两朝,对内阁大臣的任用期限、权力的大小,都没有明确的定例,内阁首辅和其余阁臣之间的权力相差巨大,这也加剧了大臣相互间的争斗激烈程度。

这种愈演愈烈的争斗,致使大明朝野日益腐败,直至大明王朝轰然倒塌的时刻也没有停息。





沈阳有青山


不是嘉靖至万历期间的内阁争斗频繁,而是

明朝中后期都是这样,或者说,就是从嘉靖朝的张骢开始的

正因为嘉靖朝至万历这段时间的内阁能人辈出,所以更突出了斗争。

7次科举也名落孙山的张骢凭着“大礼议”事件而平步青云。

后来为人豪迈,才能过人,纵横议论的夏言趁张骢年老病倒而取代他的位置,成为内阁首辅。后被严嵩和严世蕃父子迫害至死,夏言死后,严嵩祸国殃民,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

而得到夏言提拔的徐阶,在隐忍16年后终于一举解决严党,将国家拨乱反正,帝国正常走回正轨。隆庆二年徐阶主动让位致仕,内阁由高拱主理,之后被张居正和冯保联合干掉,皇帝勒令其致仕,后卒与家中

在打倒所有对手后,张居正在内有冯保管公章,外有戚继光守边界的情况下,一生鞠躬尽瘁,励精图治,奋发有为,解除了明朝政治经济危机,一度促成了“万历中兴”。

内阁人数通常3-7人,但首辅的位置只有一个,而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拟权, 次辅不敢与之抗衡。 在内阁之外,内阁首辅也已成为文臣之首。故大家都想尽办法争夺这一位置,在论资排辈的明代,要想往前爬,只能把前面的斗倒,所以就产生了斗争。

除了只顾保住自己的位置而不顾国家的严嵩,其余几位其实都是同一类人,目的都是坐上首辅位置,显示自己的权力,然后为国家做事,为人民谋福利!

在张居正之后,内阁的争斗并没有消停减少,申时行,王锡爵,童一贯,叶向高等都依然继续着斗争,并且还结党营私,出现了东林党,浙党,阉党等,越演越烈。

正所谓,明亡,实亡于党争。




古今事皆付笑谈中


内阁争斗,对于皇帝来说是有利的,便于皇帝制衡。内阁的争斗都是皇帝默认的,其实内阁没有实权,皇帝说撤谁就撤谁,皇帝不听他们的意见,内阁就是个摆设,由于从嘉靖到万历,这三位皇帝都有他们的性格缺陷,使得内阁争斗一直没有停止。

嘉靖是以藩王的身份入主大内,杨廷和等人想让嘉靖认明孝宗为父,称自己的父亲为伯父,由此爆发了大礼议之争。从这件事上,嘉靖就明白了,自己根基不稳,必须有支持自己的大臣,必须有大臣帮自己制衡那些反对他的人。在此事中,张璁和夏言因为支持嘉靖而获得信任。夏言更是打压异己,给嘉靖时代内阁争斗开了一个坏头。


当夏言逐渐失宠,嘉靖必然要扶持另一个人来帮他制衡大臣,这个人就是严嵩了。内阁阁臣之间的争斗更是可以让嘉靖放心地修道,嘉靖何其聪明,何其擅长玩弄制衡权术,内阁首辅和次辅是天敌,是嘉靖手里的黑白二子。当嘉靖不得不废掉严嵩的时候,徐阶靠着他几十年的隐忍终于把严世藩送去了西天。内阁若是一派祥和,那才是嘉靖最不愿意看到的。

隆庆是个性格温和的皇帝,他放心让内阁大臣去做事,进行改革,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在他还是裕王的时候就支持他了,所以隆庆很放心。然而谁又不想当首辅呢?何况徐阶也老了,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扳倒了严嵩父子,他的精力和心气也不允许他再大刀阔斧地改革了。何况高拱是隆庆的老师,高拱战胜徐阶是迟早的事。


高拱性格过于急躁,对人不够温和,尤其是看不起冯保。再加上万历刚登基时还太小,太后害怕高拱专权。此时,张居正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他是万历的老师,万历当然更信任他。张居正与冯保交好,李太后,冯保,张居正这铁三角形成,高拱退休就是必然了。


张居正于明朝有功,但是也逃脱不了权臣的名声,毕竟万历还小,也不懂。张居正对万历的管教是比较严的,当张居正去世,万历开始清算了。万历真正自己说了算之后,内阁再次成为皇帝的代言人,皇帝说啥就是啥,谁能得皇帝宠信,谁就当首辅。内阁辅臣的质量严重下降。到了天启年间,天启皇帝把大权交给魏忠贤,内阁更是个摆设。

嘉靖到万历年间的内阁虽有争斗,但是这辅臣也确实是有本事,为明朝的改革作出了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