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的共享模式怎麼玩?

得益於移動互聯、大數據、金融支付等技術的發展,同時為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減少各行業累積庫存,從共享汽車、租房到共享單車、雨傘,共享之風正在習慣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共享不是一個噱頭,是科技發展的必然,是一種全新商業時代的產物。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沒有互聯網,沒有以上列舉的這些技術的普及,私家車、私人住房就很難通過共享時間、空間或資源來獲利,能夠對接的客戶很有限,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也沒辦法通過技術的方式來得以有效解決。

戶外的共享模式怎麼玩?

共享的目的是個人或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說,只要技術條件具備,哪怕政策條件還不完善,共享資源尋求最大利益的模式就會蓬勃發展起來。

那麼,目前,還有哪些行業或領域存在共享的空間呢?

作為消費者,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自己每天的生活當中尋求痛點,這就是商業靈感的來源,但是也要區分這個痛點是偽痛點還是真需求,是小範圍還是大面積。比方說,共享早餐,叫一個人過來做早餐或者吃早餐,看上去很美好,事實上叫個餓了麼外賣就可以解決了,共享只能是在小範圍的吃貨當中進行,以後餐飲可能更多的是按需分配的中央廚房模式。

衣食住行方面,基本都有引入共享模式了,只是共享的程度和角度不一罷了,如果萬物互聯的話,就意味著共享將更加大行其道,如通過一個全球性的物聯生活平臺共享自己的玩具、文具等各種東西,平臺自動會將之匹配給需要及合適的人,交易自動發生,在這個平臺上,任何有信用瑕疵的人將無法參與買賣。

戶外的共享模式怎麼玩?

除了有形物質的共享,還有無形產品,即涉及文化和精神領域的共享。市場上早已有了出租自己時間、特長、興趣愛好的平臺,出於國情的考慮,我們在此不展開論述,主要來看下戶外廣告的共享模式。共享分很多種,有B2C的共享,如摩拜,有C2C的共享,也有B2C+C2C的共享,甚至有B2B的共享,戶外的共享,個人認為將採取B2B+B2C相結合的模式。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目前,中國企業總數已超過2000萬,而中國戶外廣告業目前有近7萬家經營企業,其中98%以上為民營企業。看了這幾個數據,你還會覺得目前的戶外廣告公司多嗎?

加上拆牌的因素,戶外廣告市場整體而言應該是供小於求的。不管經濟大環境再怎麼不好,既然是企業,做生意的,怎能少得了推廣?所以,如何通過一個有效的整合模式來提升行業對接客戶的接口和水準,才是關鍵。

戶外的共享模式怎麼玩?

關於行業的整合,已經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了。每年,行業都會出現一些新的媒體資源買賣撮合平臺、戶外廣告投放一站式服務平臺,包括打著新概念的戶外程序化購買平臺等等。

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各種行業平臺,換湯不換藥,資源的堆積對客戶而言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它能解決客戶從媒體選擇、交易到上畫、監測等一系列的智能傻瓜式投放嗎?它能解決廣大中小客戶甚至個人小額定向的廣告投放需求嗎?它能讓媒體公司的媒體資源實現利益最大化嗎?它能讓行業專業度更上層樓,與其它媒體並駕齊驅嗎?

如果我不能讓做廣告變得像打車一樣便捷,那麼,我可能是遇到了一個假的共享戶外模式。在我們看來,接入播控系統,才是行業開啟共享模式的第一步。就像私家車,你至少得安裝一個叫車程序,然後才是接單,才是掙錢吧。當使用程序的司機和乘客越來越多,才會有針對他們和平臺三方之間關係的良性循環與可持續發展。戶外也是如此。媒體公司通過雲播控系統管理內部媒體資源,節省人力成本,在雲端累積播放數據。廣告主通過媒體公司的播控系統投放廣告,縮短作業流程,讓投放有據可查。這是初級階段的共享,播控系統是媒體公司用來管理媒體、強化客戶關係的一個工具。

戶外的共享模式怎麼玩?

第二階段,媒體公司願意部分開放自身媒體資源,對接本地或跨區域投放的其它客戶。廣告主或4A將播控系統當作是一個廣告投放管理的工具,甚至要求媒體公司安裝此係統才願意下單,這是客戶、媒體和平臺開始深入協同工作的階段。

隨著客戶、媒體、數據等資源的累積,基於大數據的B2B+B2C共享模式就會讓戶外的現狀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媒體物盡其用,客戶各得其所,行業進入“使用比佔有更重要”的發展階段。

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往上、往外延伸,所有的物聯媒體未來都可以走向這種共享廣告的模式。最終,任何行業只有開放、共享,才能融入這個日益連通、流動、數據化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