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羅》:原以爲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電影是造夢行業,它的誕生讓無數奇思妙想得以具體化呈現。

由吳磊、梁家輝、劉嘉玲主演的《阿修羅》由寧夏電影集團和真鑑影業聯合出品,於2016年9月份開機,將“六道輪迴”作為基本框架,通過將東西方文化元素的結合碰撞再創造,把先進科技與實地取景結合,為觀眾呈現了一個瑰麗、神秘,充滿想象力的奇幻世界。

《阿修羅》:原以為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阿修羅”來源於佛教文化,“修羅”的意思是端正,“阿”則是否定冠語,因此,阿修羅即是“不端正”。

阿修羅從來都與“天” 背道而馳,就像神與魔、黑與白,與天鬥向來是它最大的樂趣。

阿修羅王在佛家文化中形象多樣,九頭千眼、千足千手、三頭六臂都有,電影《阿修羅》中慾望之頭、洞察之頭、謀略之頭的“三頭一體”造型,顯然是“三頭六臂”版本的銀幕呈現。

《阿修羅》:原以為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三頭一體”的設定,對於化妝、服裝、攝影、燈光以及演員本身都是極大的挑戰,為了達到“一體性”,任何細小的疏漏與失誤都可能在銀幕上被放大。

為了讓“三頭一體”的阿修羅王首次“活”在銀幕上,來自30多個國家的200多名頂尖電影工作者集合心力,用光源跟隨攝影機移動的拍攝方式,在6000多平方米的六面體攝影棚中,解決了“光影”這個最大的問題。

《阿修羅》:原以為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阿修羅》講述了阿修羅王與天界大戰之後落敗,失去了“洞察之頭”。經過百年修養,梁家輝扮演的慾望之王想要再掀戰火,讓慾望充斥於六界之間繼而統領、驅使一切。

但是,首先要找到失落的“洞察之頭”。

當年“打天”之戰中失落的“洞察之頭”投胎成為牧羊少年如意,在被“慾望之王”的手下尋到帶回阿修羅界後,他經歷了從草根底層到無上尊崇的待遇,卻最終戰勝了“慾望”,守住了初心,明白了生命的真意。

《阿修羅》:原以為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與炫目、瑰麗的特效、場景相比,《阿修羅》關於“愛”的詮釋才是影片最動人心的部分。

“三頭一體”的阿修羅王與千萬個普通人並沒有區別,慾望、謀略、洞察,都只是人心的一部分。

《阿修羅》:原以為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梁家輝扮演的慾望之頭霸氣令人,無處不透著慾望本身的貪婪與兇狠。他在片中的偏執,便是人被慾望誘惑、驅使時的模樣,眼中只見利,心中無善念。

《阿修羅》:原以為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只以頭出鏡的劉嘉玲笑稱這是自己從未有過的體驗,說自己是“科技面前的新人”。她扮演的“謀略之頭”近似於“洞察”和“慾望”之間的過渡與銜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柔化調結”的作用。

因為“謀略”就像是一柄劍,本身沒有善惡,關鍵在於為誰而用。

童星出身但已經逐漸褪去稚氣的“三石弟弟”吳磊扮演的如意,原本是阿修羅王的“洞察之頭”,所以“善惡”俱存,形象上也因此更加豐滿有層次感。

《阿修羅》:原以為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如意一次次在善惡、愛恨之間的選擇,就像人世間每個成長中面對不同誘惑的我們,是聽從內心的慾望,還是守得初心,也許是無數人一生都在做的選擇題。

除了用“三頭一體”來詮釋人的多面性,《阿修羅》的主創們還設計了“沒著沒落”、“沒心沒肺”。

這兩種《阿修羅》中的原創人物在片中的設定原本是反抗阿修羅王的義軍,被“慾望之王”施以“翅枷”酷刑,在凌遲肢解的痛苦中被分割。

《阿修羅》:原以為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沒著沒落”沒有手足只有五彩斑斕的雙翼,不能落地只能飛翔,就像《阿飛正傳》中提到的“無腳鳥”。

他們同樣是人的“一體兩面”,像夢想與現實經常呈現出的矛盾性,選擇的同時就要承受某種失去。

《阿修羅》:原以為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阿修羅》:原以為是視覺盛宴,沒想到是心靈詰問!

對於如《阿修羅》此類的“特效大片”,觀眾向來最擔心的就是場面大於故事、視覺重於內心。但因為有了對“愛”和“生命意義”的探討詮釋,炫目特效、奇幻場景,便成為將主題更好呈現出來的輔助。

所以,《阿修羅》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也是一段“心靈之旅”,捫心自問,倘若我們也像如意一樣面臨影片中的選擇,可否能如他一樣抵制慾望誘惑,守住最真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