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罪人秦檜只是替罪羊?幕後兇手是趙構?

千古罪人秦檜只是替罪羊?幕後兇手是趙構?

在中國歷史上,“秦檜害死岳飛”早有“定論”,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一致認為,岳飛之死,秦檜罪在不赦。何止千萬人罵秦檜是叛徒、內奸、賣國賊,在杭州岳墳前,人們用無辜的白鐵鑄出秦檜夫婦向岳飛謝罪的跪像,供人唾罵,遺臭萬年。

然而,歷史知識淵博的毛澤東,認為主和與殺害岳飛的主要責任不在秦檜,此論可謂石破天驚。
千古罪人秦檜只是替罪羊?幕後兇手是趙構?



​ 岳飛遭冤殺,《宋史》有關紀傳只罪責秦檜,雜劇和小說《說岳全傳》也說秦檜、王氏和張俊等人是兇手。毛澤東摒棄傳統史說,而認同文徵明之說:“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秦檜殺岳飛,其實是在執行南宋皇帝高宗趙構的命令。那麼,趙構為什麼要殺岳飛呢?

岳飛是南宋小朝廷的保衛者,理應是趙構的愛將,趙構要殺岳飛,乍看上去,似乎毫無理由,但奧妙就在這裡。

趙構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為完顏兀朮擄走了他的父兄徽、欽二帝。而欽宗是大宋法定的皇帝。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正是完顏兀朮把趙構扶上了皇帝的寶座,否則只是康王的趙構決輪不上當皇帝。因此,在欽宗並未死亡而又未被廢黜的情況下,趙構當上南宋皇帝其實並不符合封建社會的法統,最多隻能稱為攝政王,是“代皇帝”。
千古罪人秦檜只是替罪羊?幕後兇手是趙構?


​對自己皇位的不穩定性,趙構是非常明白的。這樣一來,趙構應該有二怕:一怕完顏兀朮殺進臨安推翻他,二怕父兄返京替代他。因此,要坐穩皇位,趙構就必須爭取兩全其美:既能打敗完顏兀朮,又能阻止父兄返京,於是南宋必須求和而不是求勝。如果岳飛能完成這一任務,無疑就是趙構的大恩人。但如果岳飛抗命,既要打敗完顏兀朮,更要救出老皇帝,那無疑就是趙構的大仇人。如果正統合法的老皇帝回京,趙構不僅要丟掉皇位,還一定會丟掉性命。試想,老皇帝瞭解趙構的真實意圖後豈能容他?因此,無論是為了皇位,還是為了性命,趙構都必須除掉岳飛。

岳飛為什麼使自己成為趙構的肉中刺、眼中釘呢?如果當年岳飛在打敗完顏兀朮後立刻選擇或擁護與金邦的和談,這不僅不影響他作為“民族英雄”的形象,而且還能飛黃騰達榮華富貴。那麼,岳飛在趙構眼中的地位肯定要比秦檜有過之而無不及,起碼也能並駕齊驅。然而,岳飛偏偏選擇了抗命。

岳飛打出的政治旗號是“直搗黃龍,迎二聖還朝”。“直搗黃龍”趙構高興,但“迎二聖還朝”這還得了,這不是公開向趙構挑戰,要趙構下臺嗎?然而包括趙構在內,誰又能對“迎二聖還朝”提出異議呢,更不用說公開反對了。畢竟這直接關係到趙家父子兄弟誰登龍廷誰赴黃泉的彌天大事,朝中大臣誰肯多嘴,誰又敢多嘴?這恐怕是岳飛下獄後,誰也不肯表態,更不敢搭救的真正原因。


岳飛為何死,誰是殺岳飛的主謀,南宋朝野應該是洞若觀火。但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是罵奸臣不罵皇帝,或者更確切地說歷代封建統治者為了共同的需要,也為了杜絕可能的含沙射影,是決不允許罵皇帝的。因此,秦檜自然就首當其衝,成為千夫所指的大奸臣。

應當說,人們在處理岳飛墓前下跪的銅像時確實是花了一番心思。照理,這四個銅像應該是趙構、秦檜及兩個幫兇。如此一來,雖然符合事實,卻犯了大忌,誰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冒險。但如果只用三個銅像,人們又心有不甘。在這種情況下,王氏的出現就合乎情理了。因為四個銅像象徵了謀害岳飛的四個主兇,而王氏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是“幕後策劃者”,因此很可能成了趙構的替身,也藉以影射和羞辱趙構的所作所為像個女流之輩,上不了檯面。

總之,隨著岳飛墓前秦檜等人銅像的下跪,岳飛“忠君”的形象就此得到了確立。趙構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以“謀反”罪枉殺了岳飛,趙構的繼任者雖然封岳飛為“忠臣”,其實質卻是強迫已經冤死了的岳飛繼續為鞏固趙宋的皇權而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