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車企分享中國發展紅利

跨国车企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強大的消費能力吸引眾多跨國車企進入中國市場。圖為2018中國(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現場。 記者 許暢 攝

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汽車市場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共產銷2901.54萬輛和2887.89萬輛,同比增長3.19%和3.04%,產銷連續9年蟬聯全球第一。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跨國車企正在分享中國車市強勁增長的紅利。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大多數跨國汽車企業至少四分之一、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超過一半的利潤來自中國。中國市場的良好業績,成為一些跨國車企的重要利潤來源,有的汽車巨頭正是依靠中國市場的盈利彌補了其他市場的虧損。

事實上,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中國市場對跨國車企的重要性正在進一步凸顯。對跨國車企來說,中國不僅經濟增長速度快、環境穩定,更重要的是,市場規模足夠巨大,同時一個穩定的中等收入群體正在形成和擴大,這些都在吸引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願意把價值鏈上更多的環節轉移到中國市場。

當前,由中國引領的新能源化、智能化的汽車產業方向越來越明晰,市場規模也呈現出快速擴大之勢,各大跨國車均在主動調整戰略,積極佈局,以應對中國車市的新變化。

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創造“大眾奇蹟”

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大眾集團在中國的成功可謂有目共睹。

改革開放40年間,大眾持續在華拓展市場,目前已經擁有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和江淮大眾三家合資企業,在中國汽車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前段時間,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宣佈,該公司華東基地已正式投產。這是繼江淮大眾首款量產車型SOL(思皓)E20X舉行下線儀式和擴建大眾大連變速箱產能後,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與合作伙伴擴大投資和加速佈局的又一重大成果。

一汽大眾華東基地項目於2015年7月破土動工,佔地面積110.8萬平方米,預計將投資100億元人民幣。該基地擁有年產30萬輛整車的能力,是一汽大眾五大生產基地戰略佈局的關鍵一步,主要生產新一代大眾寶來、奧迪及其衍生車型。

據瞭解,華東基地焊裝車間擁有860臺機器人,是一汽大眾當前自動化率最高的焊裝車間。塗裝車間擁有機器人135臺,自動化率達到90%,利用中央控制系統,能全時全過程監控設備狀態,實現車間生產全自動化,接近工業4.0水平。

一汽大眾副總經理溫澤嶽(Juergen Unser)表示,全世界範圍內,中國經濟積極向上發展,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大眾十分看好中國市場,華東基地的投產就是大眾積極拓展中國市場的最新步驟。

溫澤嶽說:“今年,一汽大眾將在6個月內實現4個基地投產,每個基地都是行業最高水平,建設速度之快在大眾建廠史上創造了紀錄。這是中國合作伙伴一汽和大眾傾力合作的結果,堪稱中國式奇蹟。”

而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另一家合資公司上海大眾,近年來也一直表現良好。2017年,上汽大眾累計年銷量突破206萬輛,繼續蟬聯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第一。2018年一季度,上汽大眾的終端零售同比實現12%的增長。

目前,上汽大眾在中國已經有了穩定的生產網絡、覆蓋面廣泛的產品矩陣,和以市場為導向的銷售策略。上汽大眾已在上海安亭、江蘇南京和儀徵、新疆烏魯木齊、浙江寧波、湖南長沙等多地建立了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和銷售大眾和斯柯達兩個品牌的產品。

如今,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上汽大眾的產品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矩陣樣態,在多個細分市場均有較為不錯的表現,產品的覆蓋面也非常廣,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用車需求。

市場分析認為,上汽大眾產品銷售成績一定程度受益於生產線能力的不斷提升。

今年1月26日,上汽大眾完成了第1800萬輛汽車的生產。從完成第一輛桑塔納汽車組裝到1998年完成首個100萬輛汽車的生產,花費了15年時間;如今,上汽大眾已經具備一年兩次百萬輛級的產能。

聯合在華合作伙伴加大產能佈局和高端生產工藝導入的同時,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移動出行等領域也成為大眾發力的重要方向。

大眾在今年北京國際車展期間表示,面向2022年,大眾計劃聯合在華合作伙伴直接投資150億歐元(約1100多億元人民幣),在電動汽車業務、自動駕駛、數字化和全新移動出行服務領域全面發力。

根據規劃,到2020年,大眾將在中國推出15款全新車型,到2025年推出40款為中國市場設計的新能源車型。

大規模擴展電動汽車組合將為大眾生產基地帶來深遠的變化。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Prof. Dr. Jochem Heizmann)說,到2021年,大眾至少將有6家在華工廠啟動電動汽車的本土化生產,大眾未來在中國所需要的電池將實現在中國本土採購。

正是持續的加大投資和產能佈局,讓大眾在華保持了高速增長。2017年,大眾向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客戶共交付汽車418萬輛,同比增長5.1%創歷史最好水平。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大眾(中國)及兩家合資企業——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的交付量超過101萬輛,同比增長13.4%,創歷史新高。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表示,中國是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規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市場,是集團獲得成功的關鍵,大眾十分重視中國市場和產品佈局,將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包括電動車和移動出行在內的多樣化產品和服務。

通用汽車:全球最大市場在中國

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國人對私家車的購買需求和購買力都在不斷增加,而強大的消費能力也吸引了全球汽車生產商的進入,來自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通用汽車進入中國已有數十年曆史,早在1997年,其在華的全資子公司通用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就與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資企業——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對通用汽車而言,中國市場是其全球佈局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2017年,通用汽車及合資企業全年在華零售銷量首次突破400萬輛,而中國也已經連續第六年蟬聯通用汽車全球最大市場。

據通用汽車發佈的最新數據稱,2018年上半年,通用汽車在華累計銷量已經達到1,844,396輛,同比增長4.4%。

面對中國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通用汽車不僅在汽車生產和銷售上擴張發力,同時也在本土化及技術研發等方面持續增加投入。

如今,通用汽車在中國大陸地區已經建立了10家合資企業和2家全資子公司,擁有超過58,000名員工,生產銷售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五菱及寶駿等品牌的產品。此外,通用汽車還在中國建立了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技術科研中心以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等一系列先進的工程研發機構,助力中國市場發展。

2018年,通用汽車對中國市場的投資規劃,特別是在電氣化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投放上,仍然顯示出了勃勃雄心。儘管過去兩年,通用汽車相繼宣佈了一系列重組海外市場業務的措施,但卻期待中國市場在通用汽車邁向“零事故、零排放、零擁堵”的道路上,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年初,通用汽車曾宣佈,將於年內在中國推出15款全新及改款車型,其中SUV與MPV佔據主要部分。同時,通用汽車在新能源車型的產品推廣佈局上也有不少動作。

而在中國,通用汽車也發佈了“零排放”發展路徑,表示要“著力打造安全、可靠、耐用的電動車產品”,朝著“零排放”的願景大步邁進。

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錢惠康(Matt Tsien)表示:“中國市場一直是通用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核心。通用汽車相信電氣化在中國擁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並將其定為公司在華髮展戰略的一大重點。”

目前,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CT6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別克Velite 5增程式混合動力車及寶駿E100純電動車等多款新能源產品已經投放市場,截至今年5月,通用汽車在華新能源車產品的累計純電動行駛里程已超過7500萬公里。

按照規劃,通用汽車將在2020年前向中國市場推出10款新能源車,到2023年,在中國市場投放的新能源車型將超過20款。

錢惠康說,通用汽車將繼續拓展在中國市場的電動車產品佈局,並在電氣化解決方案、續航里程以及車身設計等方面為消費者提供豐富多樣的選擇。

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通用汽車從研發到生產,都在中國佈下了戰略棋子。

於2011年成立的通用汽車中國前瞻科研技術中心電池實驗室是通用全球電池實驗室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實驗室是通用汽車全球第二大電池實驗室,同美國的電池實驗室一樣,也具有自主研發、驗證及測試電池系統的能力。

除此之外,通用汽車也將電池裝配線落地中國。坐落在上海浦東新區金橋的上汽通用動力電池系統發展中心是通用汽車在華邁向電氣化的重要戰略佈局。作為通用汽車全球第二家電池組裝機構,這座高度自動化的電池組裝工廠嚴格遵循全球統一的生產流程和技術標準。如今,該中心已投入運營,為在本土生產與銷售的電動車組裝電池。

這座擁有風冷和液冷電池組裝配線的工廠可以生產輕混、全混動、插電混動(含增程式)、純電動等全系新能源車電池組,為通用在中國的電氣化發展提供可靠的動力保證。

今年6月在上海舉辦的2018亞洲消費電子展上,上汽通用汽車也展示了凱迪拉克Super Cruise超級智能駕駛系統,在電氣化之外,智能駕駛也將是通用汽車在華髮展的另一大方向。

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面世,通用汽車著力打造“電氣化”“智能化”的發展路徑變得逐漸清晰。

奔馳:中國市場豪華車銷量冠軍

作為德國汽車工業的代表,奔馳汽車表示,將在中國進一步加大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車的投入和研發力度,持續推進本土化進程,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多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新能源和智能化產品。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博士日前在香港RISE科技展上說,中國是奔馳至關重要的市場,未來,奔馳會在高精地圖數據、實際路況、交通規則、駕駛習慣以及城市交通環境等各方面,與包括中國高校在內的本土合作伙伴一起,不斷開展相關研發工作,以適應中國市場的需要,為中國客戶提供最適合的出行服務和體驗。

這已不是奔馳高層第一次公開表示中國市場對於奔馳汽車的重要性。近年來,奔馳汽車在中國市場表現搶眼,成為市場增長最為迅速的國外豪華車品牌。據瞭解,今年上半年,奔馳汽車在華銷售近35萬輛,同比增長14%。各細分車型也持續保持其各自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在今年6月份和上半年的累計統計中,奔馳C級、E級轎車分別在同級別產品中力壓寶馬和奧迪,成為豪華車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而奔馳SUV產品GLC和GLS的銷量也分別實現了57%和70%的高速增長,其中70%的銷量來自於國產車型。

分析原因,蔡澈表示,加速奔馳汽車的本土化是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戴姆勒集團一貫秉承的長期戰略。未來,奔馳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動本土化進程,會基於市場需求和商業合理性的需要,不斷推進奔馳車型的國產化。不久的將來,奔馳國產車型很快會增加至六款。

不僅是傳統車型,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的發展也成為奔馳近年來最為引人注目的成績。蔡澈介紹,戴姆勒目前將純電動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點,並希望成為全球首先實現L4到L5自動駕駛的汽車製造商。

作為汽車的發明者,戴姆勒一直在關注汽車行業最新技術的發展方向。據瞭解,戴姆勒目前擁有兩個創新平臺,一個是 “1886 實驗室”,另一個是產業創新加速器“創新高速路”。這兩個平臺都是戴姆勒邀請創業公司向戴姆勒展示最新技術和理念的平臺。

“科技行業與汽車產業越來越密不可分。對汽車製造商來說,瞭解科技行業帶來的新潮流、新變化至關重要,希望能與科技行業的初創企業展開交流,能夠率先接觸和接受新技術、新潮流,為戴姆勒的發展創造更多先機”,蔡澈表示。

據瞭解,奔馳的純電動EQ系列產品不久將會在北京實現國產,且會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適時增加新能源汽車國產車型的數量。

蔡澈介紹,目前在戴姆勒的規劃中,純電動新能源車的車型數量少於傳統內燃機車型所覆蓋的細分市場。這是因為,極為細分的市場現狀是汽車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形成的,激烈的競爭環境促使企業與競爭對手不斷開發新的細分市場,而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細分相對簡單,尚處於初期階段,隨著該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會出現更多的細分市場。未來,戴姆勒在新能源車市場的目標就是儘可能多的覆蓋各個細分市場,滿足市場需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推進,中國消費者對於新能源和智能化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汽車行業正面臨一個變革的時代。

在戴姆勒看來,未來的汽車企業將是出行服務的提供商。而出行在未來將有兩個方向,一種是共享出行模式,一種是個人交通工具出行模式。在共享出行方面,戴姆勒推出了全球首創的自由流動式汽車共享服務即行car2go。包括歐洲的mytaxi叫車軟件和戴姆勒智行公司moovel在內,戴姆勒在全球共享出行平臺上已經擁有超過9000萬的註冊用戶。未來,戴姆勒將在這兩個領域繼續發力,提供滿足中國消費者需要的服務。

現代汽車:搭上中國市場發展快車

自進入2108年以來,北京現代的銷量一改2017年的頹勢,開始進入上升通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現代累計實現銷售38萬輛,同比增長達到25%。

自2002年成立至今,北京現代已走過16年曆程。作為中國加入WTO後的第一家汽車合資企業,身為後起之秀的北京現代適時地搭上了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快車,取得了令業界矚目的成就。

這其中,產品的高性價比一直是北京現代的主要競爭優勢。以現代汽車為代表的韓系品牌總能在提供一堆讓人眼花繚亂配置的同時,做到比同級別的德系、日系品牌便宜兩三萬的售價,正是這兩三萬的差價以及介於中國品牌與歐美品牌之間的產品空檔,成為了韓系品牌生存的基石。

不同於略顯保守的歐洲車企,北京現代剛剛成立就將當時韓國現代旗下最先進的兩款主力車型——第六代索納塔以及第三代伊蘭特作為引進目標。按照當時的車型定位,憑藉高性價比的特性,伊蘭特在和富康、捷達等歐系緊湊型轎車的競爭中佔據了優勢;而定位更高的索納塔則依靠比同級別的雅閣、帕薩特更低的售價,準確地進入到當時尚屬空白的16萬元至20萬元區間的合資中型車市場,從而大獲成功。

正是這種準確的市場策略,自2002年成立到2008年2月22日第100萬輛新車駛下生產線,北京現代僅用63個月便實現產銷破百萬的目標,是國內車企裡累計產銷100萬輛汽車用時最短的企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伊蘭特轎車更是在短短不到6年時間裡,就實現了保有量突破了70萬量的成績,成為繼凱越和捷達之後,第三款保有量突破70萬大關的單一車型。

但在2017年,北京現代銷量出現大幅下滑,全年銷量82萬輛,同比2016年下跌近30%。北京現代方面總結說,導致下滑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在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

實際上,這種趨勢從2014年後就已顯現。2013年,北京現代年銷量首次突破100萬輛,2014年達到了114萬輛。但之後三年,北京現代的銷量開始徘徊不前,甚至連續幾年沒有完成銷售目標。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儘管SUV市場異常火爆,而本應是北京現代拳頭產品的數款SUV車型,銷量卻遠沒有達到該有的成績。

同時,隨著技術和品質不斷升級,自主品牌已開始直接和北京現代發生競爭,而其他合資品牌的產品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北京現代陷入了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

如今,北京現代在提升品質、修煉內功方面已經有了好的變化。今年下半年,北京現代將陸續迎來全新索納塔插電混動、高性能轎跑LAFESTA以及一款全新的大型SUV等多款新車型,並計劃從2019年至2021年,北京現代所有產品都將進行全面迭代。

同時,伴隨新產品的陸續推出,北京現代也在加強智能網聯技術的應用和研發。日前,北京現代宣佈聯合百度在車聯網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加速人工智能在汽車場景中的應用,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北京現代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內容,市場的新陳代謝更加迅速。同時,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消費意識也更加成熟。因此,北京現代要在保持技術和品質持續提升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和細化服務內容與方式,加強產品的品牌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