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科技投資基金的投資祕訣:只買貴的

頂尖科技投資基金的投資秘訣:只買貴的

【摘要】低買高賣很好,但往往你做不到。不過越貴越買可能也是生財之道。管理著100億美元對沖基金Coatue Management便是這麼做的。作為知名的老虎基金的門徒,該基金特別喜歡購買較貴的科技股,該基金信奉“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低買高賣很好,但往往你做不到。不過越貴越買可能也是生財之道。管理著100億美元對沖基金Coatue Management便是這麼做的。

頂尖科技投資基金的投資秘訣:只買貴的

作為知名的老虎基金的門徒,Coatue Management熱衷於投資新興的科技公司。該公司首席市場官兼合夥人David Scully上週五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了一次演講,闡述了該基金的投資邏輯。

與普通人“低買高賣”的觀念完全相反,該基金特別喜歡購買較貴的股票。

“可能正確的方式不是低買,而是高買,”Scully表示,“我這句話一半是開玩笑,另一半是認真的,因為事實證明這可能是一中發現新趨勢並找到潛在贏家的好方式。我們喜歡稱之為‘夢見夢想’(dreaming the dream),我們認為這種樂觀是必要的,特別是在早期企業的分析中。”

Scully認為,例如谷歌,主導美國、歐洲等地區的搜索行業,跟谷歌類似的企業也都不便宜,甚至很貴。谷歌在2004年以85美元一股的價格上市,很快價格達到109美元時,市場認為其40倍的市盈率已經很貴了,但如今谷歌的股票價格上漲了1200%,依然受到市場追捧。

不過Scully也指出,投資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到新趨勢形成,也要注意到泡沫開始破裂的徵兆。

business insider總結Scully部分講話要點如下:

便宜有便宜的道理:事實證明價值投資在科技股身上不太適用,很多原因可以導致這一結果,但我們總結一句話認為:便宜的科技股自有便宜的道理,通常我們最好關注上漲信號,並跟進。當然,一波趨勢中肯定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導致的波動,不少投資總是喜歡做短期的波段交易,以為自己能抓住每一次漲漲跌跌。

宏觀面不重要:我們判斷是否買入並持有一隻科技股的方式與眾不同,我們的核心觀點是,科技股的最重要驅動力是創新,而不是宏觀因素,例如油價、利率或者通脹。

分析S曲線:分析一筆科技股投資時,我們會把這隻股票納入S曲線中來看(開始時緩慢,中期加快,收尾平緩的曲線)...隨著一個新市場的打開,會出現群雄逐鹿的場面,各個新進企業都有自己獨到的技術優勢。例如汽車市場就曾有三種不同的技術:蒸汽、汽油、電力...

小心泡沫:當投資者們的樂觀超越現實太遠時,泡沫往往就形成了。很多本來很有前景的公司會在這個階段失敗。不過只要行業的大趨勢沒錯,最終的倖存者將會統一市場標準,進行收購合併,進而終統治整個市場,我們稱其為“勝者通吃”局面。

小心“裂紋”:科技型企業的贏家可以統治市場數年甚至幾十年,但大樹總不會一直生長到天際之外,當增長放緩時,你需要注意到裂紋的出現。市場萎縮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現在的智能手機殺死了過去的功能型手機,諾基亞和黑莓沒能完成這關鍵的一躍。

創新的週期:事實上,創新的週期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久的多。上輪創新週期的起始至少可以追溯到1830年代。而本輪創新週期在過去的50年裡以及之後可能會發展成什麼樣,上一輪週期的歷史值得參考。創新會打開新的市場,造就新的公司。

贏家是極少數:最需要記住的一點,你作為一個投資人一生中所接觸的企業中,能成為最終贏家的企業是非常少的。找到這些企業,買入並長期持有才是關鍵。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認為這也是科技投資領域最諷刺的一件事——因為擁有最大波動性的科技股卻實際上提供了最佳的長期回報。

如何選擇科技股:

我們認為成功的選股需要兩樣能力——第一是發現新市場和新趨勢的能力,“他們是真的嗎?這個市場未來四五年將會變多大?”第二是分析商業模型的能力,需要你能像個價值投資者一樣去思考,“行業進入壁壘如何?公司的知識產權足夠強嗎?”這些點通常可以以數字的形式反映在公司的利潤上。其他的重要因素集中在資本分配和團隊管理能力等。

估值仍然重要,但這是我們最後一樣考慮的,而不是首先考慮的。

在早期能預見未來的趨勢是很難的:從現在看過去的趨勢是很明顯的,但從現在看未來的趨勢卻總是看不清楚。首先你很難在一樣事物早期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機會,然後這個趨勢未來會發展成多大,是不好估計的。

華爾街經常犯錯:很多人找我們付大量諮詢費來了解華爾街在想什麼,但我們依然可能是非常愚蠢的。你能想象在2009年,當時市場預期蘋果公司三年後的盈利是每股10美元,而隨後他們卻做到了50美元,所以你在當時也很難發現蘋果的新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