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兒時家鄉釀酒

憶兒時家鄉釀酒

我的老家東陽也產黃酒,部分家庭為了飲用方便,也為了節約開支,往往在入冬後自行釀製黃酒,這樣來年就可以滿足家庭全年飲用的需要了。

釀製黃酒其他過程都不復雜,最關鍵的是製作紅曲,這一步驟我們老家無人能幹,只能仰仗於紹興師父。他們每年入秋後即雙雙聯祙來東陽,熟門熟路地為需要釀酒的家庭製作紅曲,技術是完全保密的,我們只看到大米一來二去、在他們手中就變成了紅曲,究竟怎麼會變一點也弄不清楚,老爸說這就是為什麼釀酒離不開紹興師父的原因。

有了紅曲以後,其他的釀酒過程我們自己就可以解決了。我記得先是請二名氣力較大的工人,用蒸籠把糯米蒸熟,陰晾幾天後放入1—2口大的七石缸,再放入酒藥讓其慢慢發酵,要多少時間記不清了。其間有一段時間我們小孩特別高興,就是剛剛形成甜酒釀時,吃起來又甜又有酒味,因為家中每年都少量釀酒,我年幼時也能吃一點酒,所以我和借住在我家的表妹徐愛光同志〔原浙江省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就經常暪著大人一起去偷吃。有一次,我們倆尤其是我因為味道太好忍不住吃得太多而醉倒了,這下可把大人嚇得不輕,把我的表妹好一頓臭罵,以至到現在表妹說起此事還有意見,說我老爸偏心。當然,孩提時的往事,大家都一笑置之,不會認真。

發酵完成後,最後一道工序是擠兌,這時就要用到紅曲了,擠兌的工具是很大的木頭做的榨汁機,這種工具不是每家都蓋得起的,由幾戶人家合制,大家輪流使用。酒逐漸榨出以後,先放入大缸,加入適量顏色後再灌入每隻酒罈,最後用泥巴封口,整個釀酒工程才算徹底完成。

我家釀酒是完全自飲的,並不外銷,當然也用於招待客人。因為我老爸好客,平時客人絡繹不絕,有不識相的親屬還三天兩頭明著前來討酒喝,實在不堪其擾,因為有酒必須有菜,無形中家庭開支大大增加,家中日漸入不付出,有時幾乎鍋也揭不開了。為此老媽不斷抱怨,故後來老爸只能忍痛決定,以後我家就不再釀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