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何不直接火烧?

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中国对当时自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然而在30年代后,仅仅不到10年,中国的国力就严重衰弱,当时的道光皇帝深深的意识到问题所在,随即就召林则徐入京,一连八日,天天皆召见林则徐商谈禁烟,林则徐指出鸦片的危害:

  1. 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了中国的财政危机。

  2. 鸦片腐蚀中国的统治机构。许多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腐败,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们接受贿赂,包庇鸦片走私,用加租增税等种种方法,把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 鸦片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清军的将领和士兵也有人吸食鸦片。如在广东水师中,官兵不但吸鸦片还大量受贿。水师巡船竟至和英国鸦片船约定“每箱鸦片收到5万元到10万元”,大批“缉私船”甚至变成了鸦片走私船。

  4. 鸦片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当时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吸食鸦片的大烟鬼,成千上万。

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何不直接火烧?

最终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止吸烟。

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林则徐和关天培(油画)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

“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题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随后,浩浩荡荡的禁烟活动在全国展开。开始的时候,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决然同意。

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何不直接火烧?

于是,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有趣的是,鸦片本可以集中起来,加些柴油,一把火就可以烧成灰了,然而,林则徐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何?

常人肯定认为直接把鸦片烧了就得了,一把火的问题。实际上事情远没那么简单,鸦片被焚烧时,会有渣渣渗到泥土,瘾君子会想办法挖地三尺找渣渣。这种方法就是传统的“烟土拌桐油焚毁法”,林则徐先前就用过了,他曾说过:“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

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何不直接火烧?

于是,新的方法就被提出,这就是“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虎门销烟不久后,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首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于是后来有人将战争的过错推给林则徐,称没有虎门销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这纯属谬论。

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何不直接火烧?

原因在于,禁烟运动虽然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就此发动战争。实际上这已经是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了,“虎门销烟” 只是借口,没有虎门销烟,战争也会因为其他借口马上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