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越青睞炒「債轉股」,越說明股市整體風險大!

市場越青睞炒“債轉股”,越說明股市整體風險大!

【牛邦投教研報】如我在昨天的文章中所料,已經被大A股傷透了心的股民們,這回在降準公佈後,都學精了。各路小散、大V、私募、遊資們都將降準當成了“郭嘉希望老鄉別走”的套路,在市場還沒拉出高開的架勢之前,就紛紛的先跑路了。這也導致昨日行情毫無意外地撲街了。

而且不止於此,在降準之後,人民幣接連出現暴跌(相應地美元指數大漲),又較大程度地對沖了降準對流動性放水的預期——雖然從結果上來看,人民幣貶值對部分出口行業有利,但對整體流動性是不利的。

我們重申:本次降準在預期之中,但在防風險、去槓桿的背景下,現有貨幣政策事實上在服務於“穩定與經濟轉型”的大局,定向降準並不能解決當前股市面臨的嚴重流動性存量博弈集聚,對於股市利好極其有限;在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以及股權質押去槓桿風險高企背景下,市場仍難言企穩。保守型投資者繼續以防守觀望為主,等待上證50權重企穩,同時觀察二三季報有望超預期週期股能否反抽表現。

有一句比較適用於當前的市場觀點是:下跌途中,每一個利好消息都是出貨的好時機,何況這次降準對股市並沒有太多的實際利好。

因為,央媽定向降準本質上是為了拯救資金鍊斷裂的優質企業,而且7月5日這個時間點掐的非常準,7月6日剛好是美國500億關稅生效日。

反正降準的資金並不是直接進入股票市場的,而是推動“債轉股”。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昨天所謂的“債轉股概念”又漲了一下,然後又有一堆分析師在挖掘債轉股的“結構性機會”——從歷史上來看,每次債轉股的消息一起,一般都被認為會給“AMC概念股、銀行股、週期行業龍頭股”帶來主題投資機會。

但我這裡要說的一點是:從股市整體來看,在中國股市特色下,“債轉股”一般出現在企業基本面比較壞、流動性也非常緊張的環境下。當前監管層大力推動債轉股落實,其實從側面也暴露出實體經濟企業中存在的問題,說明股市基本面是不能讓人放心的。

眾所周知,債轉股產生的原因,原本是因一些企業向銀行貸款,由於資金鍊比較緊張,到期也掏不出錢償還。然後政策假定這部分企業是比較優質的,如果有人扶持它一把,大概率能活下去。於是為了避免產生違約,就想個辦法把債務轉為股權。銀行不再收取利息,而是享受企業股息分紅。這樣做雖然把原股東的股權稀釋了,但原股東一般不會有意見,因為總好過企業債務違約申請破產重組,那時候可能一毛都得不到。

如果企業未來成功度過危機,銀行則相對於抄了個底。等企業扭虧為盈,企業可以回購銀行手上的股票,銀行也可以直接向市場賣掉股票。 對企業來說短時間不用償還銀行本金,減輕了企業的負擔,銀行也從債券變股權,但是並不意味大量資金將注入上市公司,所以說對股市影響較小。

理想很豐滿,“創意”似乎也非常美妙,反正債轉股的債權方和債務方(國企—銀行)都是監管層自己手心手背的肉,可以一言九鼎的。只不過玩了一套“把左口袋的風險拿出來包裝一下再放到又口袋”的把戲,似乎就把問題解決了。

但問題是,債轉股的實質是“時間換空間”(拉長風險暴露的週期)、是把企業的負擔在一定階段內轉嫁給了銀行或者股民,但並不代表說問題不存在了。而現實情況是,很多搞債轉股的國企,都屬於傳統“兩高一低”行業,其要麼當前暫時受惠於供給側改革呈現表面繁榮(依靠產品漲價刷亮業績,但企業經營治理並沒有改善),要麼就是“爛泥扶不上牆”,債轉股也只不過是其拖延企業治理崩壞問題的一個藉口罷了。

市場越青睞炒“債轉股”,越說明股市整體風險大!

在25日有表現的債轉股概念的部分個股的基本面不能讓市場放心

而當前債轉股企業到底有多少是像官方說的那般“基本面好,但短期困難”的“優質”企業,其實在市場看來,是見仁見智的。

實際上,現在債轉股大規模落地難度很大。1、雙方達成具體協議矛盾很多。在市場化原則下,經營好轉的企業不願債轉股;經營持續惡化的企業,銀行會很挑剔。2、政策上的限制: 債轉股對銀行資本金的消耗;銀行理財資金參與的倍數。據悉,五大行債轉股項目簽約量約1.6萬億元,但落地規模約2300億元。主要原因是債轉股資本消耗多。

所以,當前債轉股概念越有表現,是越要警惕市場整體的風險的。而且從去年監管層推債轉股後市場的表現看,債轉股概念只能短暫表現,並不能持續成為市場的領漲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