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藥】蒲公英的功效、應用及禁忌

  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據《本草綱目》記載,其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對治療乳腺炎也十分有效。無論煎汁口服,還是搗泥外敷,皆有效驗。此外,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

【常用中藥】蒲公英的功效、應用及禁忌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類似廣譜抗菌素,在臨床應用範圍很廣,現在己用它研製成注射劑、片劑、糖漿等不同劑型,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炎症、感染性疾病達40多種。

  應用參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

  2.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3.風熱感冒:蒲公英;30克,防風、荊芥各10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

  4.慢性胃炎:蒲公英30克,豬肚1個,洗淨加水燉爛,分兩次食用。

  5.黃膽型肝炎:蒲公英、茵陳、白糖各50克,大棗10枚,共煮粥食,日食1-2次。

  6.痔瘡出血:蒲公英、地榆各30克,焙乾研末,用生薑、大棗湯送服,每次6克。

  7.尿路感染、小便澀痛:蒲公英、玉米鬚各60克,水煎濃汁。

  8.目赤腫痛:鮮蒲公英60-120克水煎,乾淨毛巾浸透後外敷。

  9.脂溢性皮炎:蒲公英、馬齒莧各30克,水煎取汁,冷敷患處。

【常用中藥】蒲公英的功效、應用及禁忌

  注意事項:

  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偶見有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洩瀉。個別人會出現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如出現上述症狀應儘早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