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小百科——蒲公英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蒲公英、鹼地蒲公英或同屬數種植物的乾燥全草。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甘;歸肝、胃經。

【識別特徵】

眼看:本品呈皺縮捲曲。根呈圓錐形,多彎曲,長3~7釐米;表面棕褐色,抽皺;根頭部有棕褐色或黃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脫落。葉基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綠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鈍,邊緣淺裂或羽狀分裂,基部漸狹,下延呈柄狀,下表面主脈明顯。花莖一至數條,每條頂生頭狀花序,總苞片多層,內面一層較長,花冠黃褐色或淡黃白色。有的可見多數具白色冠毛的長橢圓形瘦果。

手摸:質輕。

鼻聞:氣微。

口嘗: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於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溼熱黃疸,熱淋澀痛。

【用法用量】10~15克。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燻洗患處。

【用藥貼士】本品用量過大,可致緩瀉。

【速記歌訣】

公英清熱又解毒,內外癰腫乳癰除。

熱淋黃疸皆可治,又能清肝和明目。

參考文獻:

[1]馬春,蔣愛品,李京生.百藥品鑑 家庭常用中藥甄選指南[M].第2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143.

[2]任健.中醫啟蒙叢書 零起點學中醫歌訣[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157.

[3]薛麗君.中藥材百科[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06.

中藥小百科——蒲公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