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限投入研發人工智慧,上汽集團的「智慧出行」全靠自己

6月29日,上汽集團宣佈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據稱是國內車企創立的首個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汽服務貿易事業部總經理王澤民為實驗室主任。

據介紹,上汽集團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將以上汽雲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以及業務場景為基礎,創建人工智能應用和解決方案,重點聚焦在智慧出行、智能製造、智能駕駛,為上汽“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的戰略提供技術支撐。

無上限投入研發人工智能,上汽集團的“智慧出行”全靠自己

同時,上汽集團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將跟蹤人工智能前沿技術,支持上汽集團各企業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應用團隊,為各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提供深度學習訓練平臺,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1

不上限投入研發人工智能

據介紹,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已經擁有近七十人的隊伍,彙集來自北大、清華、交大、復旦、BAT等各個高校和行業的人才。

除了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汽還將成立一個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實驗室和科技公司在上汽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實驗室主要服務於集團戰略,而科技公司則逐漸會將一些算法進行開放,為行業內外的企業服務。”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說。

無上限投入研發人工智能,上汽集團的“智慧出行”全靠自己

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祖似傑

談及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初衷,祖似傑表示,過去的汽車行業是工業,現在的汽車產業是工業和信息產業的結合,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會引發企業發展的鏈式突破,因此,“車企要掌握自己的命運,自主掌握核心技術。”

對於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投入,祖似傑介紹,“我們把人工智能實驗室項目作為戰略項目,(投入)上不封頂,這些人不用擔心錢的問題,具體數字不便透露。”同時祖似傑預計,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也將提高上汽的生產質量,提高經濟密度。

2

上汽靠自己研發人工智能

上汽集團認為,人工智能是當前引領性的戰略性技術和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正處於技術變革跨入創新應用的重要窗口期,很多人工智能已進入應用階段,而汽車則站在了工業和信息兩個產業的制高點,人工智能是上汽在汽車產業下一步的重要發力點,在“十三五”之初已經做好了詳細的佈局,人工智能實驗室應運而生,將助推上汽轉型升級。

無上限投入研發人工智能,上汽集團的“智慧出行”全靠自己

而問及為何沒有選擇藉助外部的研究力量,而是自主設立團隊進行研發,祖似傑介紹,“我們(曾)想能不能借助中國移動互聯網一些優勢,嫁接到上面,(但)我們發現難以做到。因為他們對我們的行業不熟悉。”

目前,BAT等國內互聯網巨頭均已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其中,騰訊和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均深度涉獵汽車自動駕駛。

與目前互聯網巨頭成立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不同,上汽對自身人工智能實驗室角色有明確定位,即上汽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不會做太多基礎理論研發工作,而是將人工智能技術在實際業務中進行落地應用。

“我們的策略是產研學結合,在基礎理論方面,會和國內外高校進行深度結合。”祖似傑介紹。

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技術負責人金博士表示,憑藉地緣優勢,上汽的人工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已經與復旦、同濟等大學的實驗室有密切合作,現在不少大學的人工智能領域教授就在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上班,“他們很希望將自己的技術落地,而上汽擁有豐富的落地場景。”著眼於技術落地也是上汽獨立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的原因之一。

“汽車產業集成度高,產業鏈複雜,我們和阿里、百度的實驗室都交流過,互聯網企業向我們表示過自己對汽車不夠了解,可以做些基礎工作,然而真正要解決現實的問題還是要靠上汽自己,因為我們對業務最熟悉,對場景最熟悉。”祖似傑表示,“同時,上汽也曾想嫁接互聯網現有研發成果,可是正因為這種不瞭解,我們發現難以做到。”

當然,上汽的人工智能實驗室不會從零開始,據透露,實驗室會設立技術委員會,聘請來自BAT和行業裡頂尖的人才,擔任實驗室顧問。

伴隨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成立,數據統籌工作已經開始推進。“數據彙集工作會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以前的數據是孤島,現在上汽集團會成立一個數據的平臺,對數據進行彙總、分類等事項,現在,我們已經有一個數據庫技術,迭代到3.0版本。”祖似傑表示。

3

上汽在智能出行領域早有佈局

在車企的數字化轉型中,上汽集團無疑是佈局最為密集的一個。2017年4月,上汽提出“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和共享化”的產業新四化發展策略,並圍繞這四大方向做了相應部署。

據公開信息顯示,在智慧出行方面,上汽集團旗下的環球車享的業務已進入全國62座城市,上牌運營車輛達到2.7萬輛,註冊會員超過250萬人。而據悉,上汽集團的網約車業務也將於今年9月推出,且在今年第四季度率先在上海展開試運營。而上汽旗下的安吉汽車租賃已佈局全國38個城市,擁有120個門店,車隊規模1萬輛,個人會員近200萬。

在智能製造方面,上汽集團也在去年通過大通公司推出大規模定製開發的SUV車型大通D90,運用互聯網平臺,與250多萬名“粉絲”實現直聯與交互,讓用戶深度參與產品的定義、開發、定價、選配等6大環節,滿足個性化汽車消費需求。

同時,據介紹,上汽集團還在推進零部件企業的工業互聯網項目,今年底將先期形成3個樣板工廠,以實現全供應鏈透明,運營效率提升,快速響應客戶個性化需求,及時生產與交付。

而在炙手可熱的智能駕駛方面,上汽集團已完成兩代智能駕駛整車平臺開發,以及集成5G通訊技術的車聯網平臺,開展了封閉試驗場、高速公路、特定園區及城區、地面及地下停車場等應用場景下的智能駕駛技術研究,整車測試累計里程超過6萬公里。

無上限投入研發人工智能,上汽集團的“智慧出行”全靠自己

搭載斑馬智能行車系統的上汽互聯網汽車,銷量已經突破60萬輛,每日產生海量用戶行車和行為數據,為上汽智能駕駛技術研究提供了大數據支撐。

而今年9月份,搭載“最後一公里”自主泊車功能的榮威MARVEL X也將正式上市,成為中國首款真正實現“特定場景無人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量產車型。其他如高速車隊自動駕駛、城區自動駕駛等技術也將在明、後年投入商業化應用。

無上限投入研發人工智能,上汽集團的“智慧出行”全靠自己

祖似傑表示,上汽在智能化和數字化領域的業務佈局已經產生大量數據,而上汽也為此成立了上汽雲計算中心。如今,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成立也將繼續服務於智能駕駛、智能製造和智慧出行這三大方向。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已是大勢所趨,人工智能目前已經對許多產業造成了巨大影響,包括航空、汽車等,人工智能正在為我們創造全新的出行方式。站在以新技術為導向的新起點之上,上汽集團將在人工智能領域增加更多投入,此次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成立,將進一步加快上汽集團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產業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