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暑假教育,家長不能「甩鍋」

虹野:暑假教育,家長不能“甩鍋”

文/虹野

暑假,對於學生們來說,可以短暫“告別”沉重的學業負擔盡情玩耍;對於家長們來說,暑假卻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監管和教育職責。有錢有閒的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四處走走,遊山玩水;有錢沒閒的家長則報各種暑假培訓班託管了事;沒錢沒閒的家長大都丟給爺爺奶奶看管省心省力。

虹野:暑假教育,家長不能“甩鍋”

不管暑假家長有沒有工作安排,也不管工作有多忙,都不要隨便把暑假中的家庭教育“甩鍋”給“好山好水”、暑假班和爺爺奶奶,更不能簡單用監管代替教育。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對孩子的暑假生活進行規劃,通過家庭教育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首先,家長們要給孩子一個有質量的陪伴。

不管孩子在家裡或者在外面有多“皮”,不管工作多忙多累,不管心情有多麼不好,都不要對孩子發脾氣。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瑣事中去,在出去履行、購物、做家務、聊天中感受到父母的愛,不能家長只顧自己玩手機或工作對孩子敷衍了事。家長一定要明白充滿愛的陪伴才是有質量的陪伴。

虹野:暑假教育,家長不能“甩鍋”

其次,對於暑期興趣班的效果要“讓子彈飛一會兒”。

暑假報班可能是現在很多家長的首要選擇,固然有家長工作忙而不得不“託管”的因素,更多的原因則是讓孩子更加優秀。但是對於各種眼花繚亂的興趣班和特長班,家長們心態一定要好,不要把孩子當做“容器”,恨不得讓孩子們一下子掌握所有的知識。一旦孩子學不好就抱怨孩子沒有某方面的天賦。這種功利的心態,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好奇心。

人的認知是從“好奇心”開始,然後產生“興趣”學習,通過合適的學習和訓練逐漸形成“愛好”,通過理性參與最終變成“特長”。對於諸如“舞蹈”、“音樂”、“游泳”、“繪畫”,一開始僅僅是“好奇”而已,經過“體驗”之後發現不好玩可能就沒有興趣了。沒有興趣的原因很多,一般都來自於不當的授課方式。如果孩子們對所報的“興趣班”沒有興趣了,這意味著家長們的錢就打了水漂了。對於良莠不齊的各種暑假班來說,家長們報班的費用打水漂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但是家長們不需要因此而遷怒於孩子,因為責怪孩子可能使他們真的對所報的班喪失了好奇和興趣。“讓子彈飛一會兒”,孩子對興趣班的體驗會給他帶來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的。所以說,家長們把報班當做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體驗更有利於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再次,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世界,提防“假閱讀”。

不得不說,在學業壓力下,上學期間基本上“家庭”、“學校”兩點一線,幾乎“與世隔絕”。通過暑假,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更多地認識世界。比如帶孩子到動物園、植物園親近大自然,帶孩子們出去看看中國各地真實面貌,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們學習安全規則、社會規則。當然對於無法去的地方,也可以通過閱讀書籍來讓孩子們間接認識世界。對於暑假閱讀來說,家長們切忌給孩子們列出來長長的書單,當做任務來完成,不求甚解的為閱讀而閱讀的“假閱讀”只會讓孩子們厭煩讀書。

虹野:暑假教育,家長不能“甩鍋”

最後,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教會孩子正確使用網絡。

在暑假,大多數時候孩子都在家裡。此時,控制孩子們看電視、玩遊戲往往成為家長們最為頭疼的事情。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一直都沒有正視網絡在社會中的作用,過於強調網絡和遊戲在孩子成長中的負面影響,以至於把網絡和手機看成“洪水猛獸”。不少家長几乎把“手機”當成“毒品”,碰都不讓孩子碰,卻忽視了“好奇”的力量,結果越是禁止孩子上網、玩遊戲,孩子們玩的越“上癮”。鑑於現在已經是網絡社會的客觀現實,家長應該教會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的社交、娛樂和蒐集信息的功能,而不能“潑洗澡水把孩子給潑了”,簡單的把網絡和手機一禁了之。

不管是防止孩子們在暑假過度沉迷網絡還是其他娛樂,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提高自控力都非常必要。一定程度上,網癮氾濫和缺乏自控力培養的教育環境是高度相關的。在暑假期間家長要通過不斷提高孩子自我評價水平,促進自信心的發展、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和主動權、鼓勵孩子們交朋友、多參加線下的趣味活動等方式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孩子自控力提高了,又能正確使用網絡的各項功能,又怎麼可能網絡成癮呢?

所以,家長們可以從情出發,尊重孩子,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培養孩子自控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遵循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知情意行合一,就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一個愉快且讓孩子們健康發展的暑假。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