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9年,不用降糖藥,糖化6%以下,他只用這四招!

血糖監測指導著他的生活,引導著他對飲食和運動方案的調整。

糖尿病9年,不用降糖藥,糖化6%以下,他只用這四招!

蔣昌軍將他的血糖情況發給我,上面赫然標註著"裸奔第3407天"(9年+122天)。

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上的控糖標準,他的三個餐後2小時血糖和空腹血糖均控制良好。

名詞解釋:"裸奔"

糖尿病病人的"裸奔"是指不打針、不吃藥,僅僅靠"飲食干預+適量運動"來控制血糖。

裸奔9年血糖還這麼好,

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患有糖尿病?

62歲的蔣昌軍,自2008年9月確診糖尿病以來,至今糖齡9年半了。

他一直"裸奔"著,血糖控得制很平穩。基本上空腹血糖在6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在7~8.5mmol/L之間,最近的兩次糖化血紅蛋白結果是5.7%和6.0%。血壓也在130/80mmHg以內。沒有任何併發症。

很多糖友不相信這是真的,甚至有人懷疑他到底是不是糖尿病患者。

蔣昌軍回憶了他從血糖高得嚇人到糖化血紅蛋白不超6.1%的過程:

通過嚴格的飲食控制,還有每餐後的運動,體重從住院確診糖尿病時的144斤,減重到了106斤,血糖也控制達標了。

"蔣式"控糖絕招1:

定時定量就餐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要想控制好血糖,在飲食控制上,相對比較嚴格。多年來,蔣昌軍掌握了一個飲食控制技巧——每頓主食定量

他的原則是,每頓主食量固定控制在130~150克(熟重)。

注意啦

這裡指的是熟重——蒸熟後的米飯重量。每人煮飯時所放水的多少比例有差異。130克米飯如果換算成生米可能是50克左右。

主食量固定後,蔣昌軍的餐後血糖情況很穩定,基本上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7.0~8.5mmol/L之間,很少超過9mmol/L。

他對自己的血糖情況表示滿意。

主食量固定著,但並不是一成不變。蔣昌軍根據自己年齡的情況,將餐後血糖的目標定在10 mmol/L以內,"去年夏天,餐後血糖有點低,於是有一段時間將主食量提高到了150~180克。"

控量小技巧:

選定一個常用的小碗,每次將主食盛到碗的固定位置,就可保證主食定量了。

"蔣式"控糖絕招2:

使用食物交換份法

蔣昌軍對主食量的控制把握比較成功,在於他精通食物交換份法的使用訣竅。

蔣昌軍是桂林人,喜歡吃米粉。早餐經常吃桂林米粉。

有時候,不吃米粉,就替換成米飯,偶爾想吃麵包或者饅頭了,再替換成麵包或者饅頭。

不管如何變化,吃米粉、米飯還是麵包或者饅頭,只要

掌握一個總量原則,血糖平穩控制自然不在話下。

"以前我也是一枚吃貨,嘴饞得很。得了糖尿病後,就進行自我控制了。"蔣昌軍自信地說,

現在基本上不忌口,榴蓮和粽子,也都可以吃。

他的絕招就是控制攝入量,進行食物交換,"比如,吃半個粽子,就少吃1兩米飯。基本上血糖能控制在8~9 mmol/L之間。"

有糖友要說了,如果吃什麼,都要進行熱量計算,多麻煩呀?

的確,在每樣食物上,都進行食物交換份法來計算熱量,不利於日常生活的簡便,很難長久執行。

這個問題,蔣昌軍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因引起血糖升高的主要是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所以他主要在主食和其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上,用這招。其他熱量低的蔬菜,對血糖影響不太大,就不計算這麼多了。

具體來說,除了剛提到的粽子、榴蓮,遇到紅薯、土豆等澱粉多的食物,也必須進行主食交換來控制熱量攝入。

"蔣式"控糖絕招3:

運動必不可少

運動是蔣昌軍血糖控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他的運動很規律,每天晨起運動、進行太極拳晨練,晚餐後健步走、睡前運動,幾乎雷打不動。

確診糖尿病之前,他是不運動的。別看他現在120斤的體重,以前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胖人。

身高165釐米,體重卻有150多斤。體重嚴重超標,很"臃腫",平時總感覺全身乏力,多走幾步路就喘不過氣。而且嗜睡,在公交車、火車上,多次被小偷割口袋丟失錢財都不知道。

9年前住院確診糖尿病時,有所減重,也高達144斤。而肥胖是會引起胰島素抵抗的,減重也成為他的控糖目標。

除了改掉飲食習慣,堅持飲食控制,他還決然選擇了堅持運動。

剛得病的頭三年,更是將運動堅持到了每餐後。早上,快步走1小時;中午,快步走30~40分鐘;晚上,快步走1小時或上下樓梯60層。

每天三次運動,無論颳風下雨、炎炎烈日,他都堅持著,即使大年三十、大年初一都沒有停歇過。南方氣候,下雨是常有的事,他就撐著雨傘運動。實在不行,也在家和著音樂節拍"跳"迪斯科。

後來學了太極拳以後,早上的快走替換成了練氣功、打太極拳。

三年後,血糖控制良好,體重也減下來了。

他將運動方案進行了調整。

現在每天早上堅持晨練一個小時。午餐後不運動,但30分鐘內不坐不臥,只站立或者走動,然後再午睡30分鐘。晚餐後快走30~40分鐘。

控量小技巧:

1.打太極拳,按運動時間來控制運動量。

2.快走,選一條固定的路線,每次走一個來回,能控制運動量。

蔣昌軍在晨練之前,為了防止低血糖,都有提前進食,一般是一袋牛奶或者幾顆紅棗。

有糖友運動時間不太方便,有什麼辦法呢?

1.上班族可以上下班的路上,找一段比較固定的路程來步行。

2.利用時間碎片,在室內進行一些運動。

比如:金雞獨立,每次左右腳各3分鐘。

上下蹲起,每次10分鐘。

原地馬步衝拳,每次10分鐘。

"蔣式"控糖絕招4:

血糖監測是重中之重

初診糖尿病時,蔣昌軍經歷過所有糖友的必經心態:失落、悲觀、絕望,甚至成天茶飯不思,無精打采,動過輕生的念頭。由於無知和恐懼,面對著突如其來的、難以置信卻又即成的事實,他徹底地驚呆了!

知識改變了他。通過上網、逛論壇、閱讀書報、雜誌、請教專家等,他學了不少糖尿病知識,也悟出了很多竅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應對糖尿病的方法。

但在他看來,最重要的老師,引導他逃出糖尿病黑暗旋渦,走向光明自信的,卻是他的血糖儀。

也正是血糖監測的結果,讓他在醫生的指導下連續兩次減藥,並最終在獲得醫生的許可,嘗試停藥。

當時醫生對於他停藥的想法,給了建議指導:"必須密切監測血糖。一旦血糖不穩定,就趕緊恢復用藥。"

沒想到,這降糖藥一停就是9年多。並且在頻繁的血糖監測下,他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 "飲食干預+運動"的控糖方案,至今保持血糖穩定良好。

血糖儀是他裸奔路上的功臣。指導著他的生活,引導著他對飲食和運動方案的調整。

雖然現在蔣昌軍的控糖路上,沒有胰島素,也沒有口服降糖藥,但是他卻一直頻繁地使用著血糖儀。

總原則就是

在血糖監測的指導下,

"管住嘴,邁開腿"。

糖醫生:糖友都可以"裸奔"嗎?

蔣昌軍:在抗糖路上"裸奔",是有條件的,並不是所有糖友都可以。

糖尿病的"裸奔"既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飢餓療法",也不是超負荷運動的"玩命療法"。

糖醫生:糖友"裸奔"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蔣昌軍:

個人認為,如果具備了以下條件,可以考慮嘗試"裸奔"。

1.有良好的心態、頑強的意志和恆心。

2.生活有規律,時間自由支配。不受"上班"、"社交"、"應酬"左右。

3.獲得醫生的指點和允許。不在"飢餓療法"和"玩命療法"的前提下,藥物控制血糖達標3個月以上,逐漸減藥血糖也達標,而且不是擅自停藥的。

4.經得住美食誘惑,膳食平衡、體重達標的。

5.能堅持適量運動、能保證運動時間的。

6.有科學的控糖目標,勤於血糖監測的。

7.一旦血糖失控,能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打胰島素或吃降糖藥的。

糖醫生:裸奔的糖友需要注意什麼?

蔣昌軍:

1.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2.堅持"合理飲食"、"適量運動",不放鬆原則。

3.定期體檢,關注血壓、血脂、血粘度、眼底、心電等,三個月做一次常規檢查。

4.勤於血糖監測。保證空腹血糖,三餐後2小時血糖都定期監測,並記錄結果,繪血糖曲線圖。關注血糖波動小、起伏不大,步走過山車,說明你的血糖比較"平穩",控制的不錯情況。一旦血糖失控要及時就診。

後記:

向蔣昌軍約電話約採訪的時候,他正在喝酒!

他不是"裸奔"著的糖友嗎?喝酒?!著實令人嚇一跳。

原來,並不是想象中的觥籌交錯、胡吃海喝的場景,而只是一杯紅酒。

蔣昌軍以前很愛喝酒,基本上白酒一斤半,能醉著找不到家門。但是確診糖尿病以後,不喝白酒了。他通過學習,得知少量喝紅酒,75~100mL對身體有好處。現在每週定量喝一兩次紅酒,每次100mL左右。1杯的話75ml,2杯150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